在学习或者生活中,会常常听到很多父母这样说孩子:
你为什么就是不听我话呢 ?叫你这样干,你却这样做,你看看你最后结果怎么样了?”
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
煮好饭了叫吃饭,久久都不动弹;
叫少玩点游戏,就是听不入耳......
你明明说的是为他好,是对的,可孩子要么就是反驳你的话语,要么就是不想听,这是为什么呢?
大文豪马克·吐温告诉你原因马克·吐温在听牧师演讲时,刚刚开始的时候,觉得牧师讲得很好,打算捐款。

因为他觉得牧师说的每一个点都简单凝练,表达又很清晰,态度又诚恳,捐点钱也不算什么。
但是,十分钟过后,牧师还没讲完。
心烦意乱的马克·吐温,于是,决定捐些零钱就行了。因为他觉得牧师讲的内容和十分钟前也没啥区别,车轱辘话翻来覆去说让人受不了。
再过十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
这次,马克·吐温直接在心里吐槽:捐款?给那么多干嘛,就捐点零花钱算了。
再过了一大会儿,牧师念念叨叨的演讲终于结束了。
周边工作人员开始组织募捐,但这时马克·吐温感到十分气愤:除了开头的十分钟,自己一直在听台上的人说废话。
本来是美好的星期天啊,全被这些废话毁了!生气的他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块钱。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超限效应”。
它指的是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使人不耐烦,而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
再回想前面父母的抱怨,各位家长是不是知道原因了?
讲太多道理”是很多父母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都被正面推崇着。但父母往往讲太多,对于孩子来说,一点用都没有。
甚至,越喜欢讲太多道理”的父母,他的孩子往往不听他的话。
教育家杜威就曾评论过这一点:
说话超过限制,父母孩子都遭殃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
讲到父母的说太多,估计很多朋友都会想起《西游记》里面的情景。而这部电影之所以让人人难以忘却,和罗家英饰演的唐僧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剧中唐僧的啰嗦”和唠叨”,其威力丝毫不亚于孙悟空的金箍棒!
孙悟空说有妖怪的,唐僧念念叨叨都是好人”,直接气得孙悟空跑回花果山。
孙悟空说对方是暴徒听不进意见的时候,唐僧同样念念叨叨,结果自己被抓了起来。
就这样,唐僧说的越多,孙悟空越烦躁,越烦躁就越叛逆。
这和我们父母有时候的表现一样,总是忍不住说太多,大多数孩子就练就了对付唠叨的过硬本领,结果是父母说的越多,孩子防御能力越强,越不听。
但分析原因,并不是一定都是孩子的错,毕竟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喜欢和父母作对,只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所缺陷。
在《少年派》里,虎妈”王胜男虽然对女儿林妙妙关怀备至,但事关学习成绩时,却唠唠叨叨。

林妙妙考进重点高中开始,她以为离开爸妈看管,就会自由很多,但却没想到因为学习问题,令母女间产生了不少矛盾。
她入校的第一天,妈妈就说着学习的事情,被叮嘱:高考倒计时从现在开始……”
后面,她和母亲矛盾重重,也一度在学习中出现困难。
由此可见,父母说得过多,反而有这些不利:
1、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父母整天对孩子说太多,说话内容不是害怕孩子犯错,就是害怕孩子做不好,或不停的帮孩子纠错上。
那种反反复复的话语,只是加深孩子的消极想法:我什么都做不好,我做什么都犯错。”
2、孩子没有个人主见,用听话”来保护自己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果父母都知道孩子遇到的各种困难,而不给他们任何尝试的机会,有的孩子就会失去个人主见。
专家说道:父母的唠叨,孩子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变得懒惰,懒散,没有责任感。
3、孩子会更厌烦父母,想好好交流都不行。
看过一则泰国的小短片:
短片中,妈妈们在学校等待放学的孩子,当妈妈们看见满身污泥的孩子们走过来时,妈妈们就不分青红皂白,开始了唠叨”模式。
等妈妈们唠叨完之后,看见学校电视台上播放一则关于今日好学生”的小视频,而被报道的孩子便是她们家孩子。
妈妈们总是说太多孩子调皮、难教”的消极话语,却不知道背后故事。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在父母的说太多”模式中生活过久,会对父母渐渐的产生了深深的厌恶之情。
杜绝说太多”教育模式就算有些话语,父母只是开玩笑的提醒,但提醒太多,孩子也会厌烦。
如苏珊·福沃德《中毒的父母》中说: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1、放开束缚的双手
不论孩子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作为父母,不仅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而且同样也需要让孩子尝试不正确的方式会造成的后果。
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可以陪伴,但不要去打扰。
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孩子的探索能力和专注力会变得更好。

2、倾听多与诉说
我们要相信孩子:他们会越来越好,会比自己更优秀,我们要学会接受孩子成长中犯的小错误,给他们成长锻炼的机会!
之前在中国新闻周刊上,出现这么一篇报道:
女儿把妈妈微信设成免打扰,妈妈发现后,很伤心。女儿则表示嫌妈妈说太多,唠叨,把什么都寄托在自己身上,微信上不停的发各种鸡汤和警示新闻。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还真不是因为父母说太多,把自己的要求都塞给孩子,而不去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3、说一句就好
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过:
如果父母能够少说多行动,与孩子之间的75%的问题很可能都会消失”。
教育孩子时,不要总是对孩子做出指导,甚至批评教育,话太多孩子没有耐心,降低了语言的能量。
学会和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孩子迟迟不肯吃饭时候,那就对孩子说:现在不吃,晚了就没饭吃啦!”
不用一直叫他,或者一直催促着他。

苏格里拉说:
上天赐给每个人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巴,就是要求人们多听,少说话。”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善于倾听的父母,是和孩子最好的交通方式。好的父母,对待孩子会不多说,会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有解释和展示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