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总一个人并非内向,是有“孤独感”,家长用“聊天力”能改善

最近闺蜜发现她家孩子看上去总是孤独的。最近闺蜜发现她家孩子看上去总是孤独的。别人家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都是跟大家一起玩,而自己的孩子每次都是孤零零的。

到了周末,邻居家的小林早早的就陪小伙伴出去了,但是她家孩子就闷不吭声的呆在家里。

闺蜜想让孩子出去玩一会儿,多和其他人接触接触,她就批评起孩子:怎么这么内向,没出息,连玩都不敢!”

结果孩子说:妈妈,我不知道如何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我很孤独。”

当闺蜜听到孩子这句话的时候,眼泪差点流出来: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同时也感觉自己对不起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妈妈错了。

孤独感”是很多孩子的隐性情感”,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问题。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孩子的孤独感?


Ken J. Rotenberg和Shelley Hymel合著的 《孩子的孤独》一书中认为:孩子的孤独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人是群居动物,他们只有待在一起才可以抵制其他尖牙利齿的动物的侵袭。社会属性是人类特有的,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孤独”就是反天性存在的。特别是孩子,在塑造性格和学习知识的阶段,孤独不应该存在!因为孤独并不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为何有的孩子还会孤独,没有或者不喜欢交朋友呢?


1、家里只有一个娃

1941年度斯大林奖金的获奖作品,前苏联作家维尔塔的长篇小说《孤独》曾有过这样的描写:我”是家里的唯一的孩子,尽管这在那个年代是独特的”,但是这总会让我”看上去有点不同。我”开始不愿意跟人说话,喜欢特立独行,我”终于成了孤独的人。

造就我”孤独的原因就是一个孩子”。

虽然二胎政策已经开放,但现在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这让孩子在家里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但是正因如此,孩子好像变得不会和除家人之外的人相处了。孩子只能选择孤独”。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G Stanley Hall)认为: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此后不久,另一名叫尤金·波汉农的心理学家更是对独生子女进行了毁灭性的分析:他们不太冒险”和过于敏感”。容易出现自负的自负”。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独生子女缺乏同伴关系”。

虽然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是一个孩子”确实他们孤独的原因。

孩子总一个人并非内向,是有孤独感”,家长用聊天力”能改善


2、电子设备让孩子孤独”

高科技的出现,或许让孩子更加孤独。

一些高科技的出现,让孩子更加的沉溺于手机给自己带来虚拟感,导致孩子不想和外界接触。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尼古拉·博肯(Nicole Beurkens )曾经对一组4-8岁的孩子进行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时间经常被电子屏幕”占据的孩子,在交流和社会情感方便,比不使用电子产品的孩子要差很多。电子屏幕”会每天减少孩子48分钟的沟通时间,让其一直处于封闭的世界,造就了他们的孤独。

3、父母的影响

有些孩子天生好像就和外界有一层看不见触不着的膜,即使亲近如父母,也很难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这也让不少家长感到有些伤心: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愿意亲近自己?

其实这跟父母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孩子很不愿意和其他人接触,完全是在模仿父母。

美国

在这里又分两种情况。

※ 一种是父母本省很忙,没有时间让孩子看社交”的样子,很多家长好像都很公务繁忙”,忙着赚钱养家,忙着打扫家庭卫生,忙的好像忘了孩子也需要陪伴。有时候即使想起来孩子的时候也是扔给了孩子一部手机或者是一本绘本就草草了事。

孩子原本是很期待和家长一起进行玩耍,但是慢慢发现家长好像一直都在忙碌,于是他们就逐渐的不再期待和家长们的相处,也开始尝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玩手机、看漫画、看电视、玩玩具等等,就是不再愿意和父母在做交流。

※还有一种是父母本身就很封闭

我有个朋友,也是全职妈妈,一个人带孩子。这位妈妈非常擅长和热衷各种家务。每天大部分时间就是带孩子在家,或者她自己陪着孩子玩,或者在收拾家,孩子三岁前,几乎没有跟小伙伴一起玩过,都是跟妈妈待在家里。

等孩子去了幼儿园了,基本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整天孤孤单单。

这位妈妈的行为影响到孩子,孩子更加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当中,也让孩子缺少了和其他人合作的机会。

孩子的孤独


有些孩子享受孤独也是很好的,但是有些孩子却是被迫孤独”的,这时候家长就应该做出一些改变,让孩子远离被迫孤独”。

家长们需要了解的是,有些孩子的孤独其实都是因为孩子无法和其他人建立有效的社交关系,导致孩子日渐处于孤独当中,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科技出现在人们的身边,或许在不久的未来,人们就会生存在一个人机的世界当中,这个时候如果孩子还是无法和其他人进行建立一定的社交联系的话,很容易会让孩子陷入困境当中。

闺蜜

孤独感如何影响孩子

当孩子们偶尔经历孤独的时,通常不会产生持久的影响。但是,如果孩子一直感到孤独,情况就不同了。它可以在很多方面影响孩子:

感到孤独的孩子可能是:

自尊心降低的可能性更大。他们可能会觉得别人在拒绝他们。孩子们可能会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并最终认为他们是没有任何有价值的。

承担正面风险的可能性较小。尝试新事物可以建立信心,并带来新的兴趣和技能。但是已经感到被排斥和脆弱的孩子们可能不希望踏上这一步。他们可能害怕引起对自己的关注,并可能会失败。

更可能会感到悲伤,脱节和担心。孩子们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孤独感。他们可能会把悲伤留在里面,并远离他人。否则孩子可能会生气并表现出,而负面情绪和孤立感的结合会导致抑郁和焦虑。

更有可能从事危险行为。孤独感强的孩子可能会饮酒或吸烟,打骂同学,破坏财物或做其他冒险的事情。

不想孩子有孤独感,家长用聊天力”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大人之间才会存在一定的社交,而孩子在年幼时期,只是处于和其他人进行恰当的交往就可以了,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在孩子身边,其实早就织起了一张社交网”,家长们却没有发现。

1、能打败孩子孤独感”的对手,只有社交能力”。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

社交能力是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家长更应该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培养一定的社交能力,因为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当中,一定的人际关系是不可或缺的,而能够有效的处理人际关系,不仅能够使自己感受到身心愉快,也能让他人感到愉快。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重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之后才能够更好的让孩子融入社会生活当中。

心理学家


2、家长可以利用"聊天力”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教育方面,犹太人特别注重对孩子的聊天教育”,因为犹太人认为可以从聊天的角度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有些家长或许认为聊天十分的简单,也没有那么的神秘,但是如果从教育方面来看的话,聊天教育”又和普通的聊天有着很大的不同。

▲聊天其实可以从对视开始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以从孩子敢于和其他人进行对视开始。

在国外的社交礼仪当中,人们认为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当中,注视对方的眼睛是对于一个人基本的礼貌。

家长可以让孩子与其他人进行聊天的过程当中,首先训练孩子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之后再和其他人进行见面交流。

当孩子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过程当中,注视着其他人眼睛的时候,可以给别人一种正在倾听的感觉,这也会让其他人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更愿意和孩子进行交往。

美国


▲、利用曼迪诺定律”

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微笑就是阳光,他能够消除人脸上的冬色。”

而曼迪诺定律就是一个有关于微笑的理论:当人们给予他人微笑的时候,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

家长可以培养孩子在遇到一个不熟悉的陌生人,不知道如何建立有效的交往时,给予对方一个恰当的微笑向对方进行示意。这样也能够有效的缓解孩子紧张的情绪,有利于孩子与他人进行下一步的交谈。

闺蜜


▲、培养孩子学会倾听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倾听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的信息,之后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过程。

家长在培养孩子和其他人建立社交关系的过程时,可以培养孩子学会倾听,在倾听的过程当中寻找关键的信息,之后通过转化思考进行理解,在和其他人进行交流,这也能够让孩子形成有效的聊天。

孩子的社交能力,家长们不仅可以从聊天力”当中进行培养,还可以通过这些方式

独生子女


3、鼓励孩子多接触外界

家长们可以领孩子多出去和其他人进行建立交往,例如日常生活当中的走亲访友就可以让孩子进行同行。让孩子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去认识更多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孩子会见到一些不同龄的大人和小孩,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和其他人结交朋友,从不同人的身上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建立和其他人的交往,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4、邀请孩子的同学到家里面做客

当孩子还处于上学的年纪时,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多领一些身边的同学到家里面进行做客,这样也能够有力地让孩子和其他人进行交往,同时激发孩子和其他人建立交往的兴趣。

家长可以在孩子和同学进行相处的过程中,单独的给孩子一个空间,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些和同龄人之间的秘密,这样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和其他人的关系。

不过在孩子和其他人建立交往的过程当中,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孩子设立一定的界限,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和其他人相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基本的礼貌,不要冒犯他人,侵害他人的隐私。

同时,家长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孩子和各类各样的人进行交往,学习每个人身上不同的优点,这样对孩子长期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消除孩子孤独感,让他们勇敢社交,这两个问题别忽略:

1、投入其中

在消除孩子孤独感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都要投入其中。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理解和思考交流和社交的内容,不入脑”的沟通和社交是起不到任何交流的目的的。

心理学家


2、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好奇,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与他人进行双向的有效沟通,而不只是单方面滔滔不绝地说而已。

很多时候提出的问题,最终的答案结果并不只是一个,聊天过程当中其实也一样,家长可以在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一件事,只要观点有所根据,家长其实都是可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鼓励的,因为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观点时,就代表孩子已经进行了思考。

小结:

无论家长是想要培养孩子的聊天力”,还是想要培养对孩子有利的社交能力,最终的结果都是希望孩子能够生活得快乐。

我们知道孩子充满孤独感”不好,但是如何孩子十分享受自己一个人独处,享受一个人孤独的乐趣时,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孩子孤独的自由。因为当家长真正尊重孩子的选择时,孩子才能够拥有更真实的快乐。

每一个家长关注孩子,爱孩子最终都是希望孩子快乐的,所以家长们不妨放手让孩子成长,让孩子能够更好的面对自己的未来。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加入J妈粉丝圈,点击加入,更多科学育儿知识在那里等你哦!

我是J妈,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孩子的孤独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如需转载,必须取得授权。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