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恐吓式教育:一时见效,但给孩子留下的心里阴影,有多严重?

文 | 朗姐育儿说(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要不要乖乖回家?再胡闹就把你交给警察叔叔,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家长们对这样的话是不是很熟悉?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别人包括自己的家人,会这样威胁孩子,好让孩子听话一点,殊不知,这样的威胁会影响孩子一生的。

恐吓式教育:一时见效,但给孩子留下的心里阴影,有多严重?

军军生下来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很差,妈妈刚做完月子就出去上班了,孩子从小到上幼儿园,都在奶奶的身边长大。我们都知道,长辈对孩子的疼爱肯定是非常重的,隔代教育之下,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喜欢妈妈。

因为孩子从小就没有在妈妈的身边长大,等到孩子已经上小班了,妈妈才回来全心全意的带孩子,可是因为孩子调皮,根本不受管,所以有的时候也会对孩子凶一点,严厉一点。

有一天军军的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回婆婆家,老人看见孩子别提多高兴了。给孩子准备各种玩具和吃的,军军的妈妈看着两个人那么开心,就自己去准备晚饭了。端着菜出来的时候,不小心听到婆婆对孩子说:小宝贝哟,可别生气了,再生气妈妈就来了,看你要怎么办!”

孩子妈妈听到后都愣了,我是吓唬孩子的武器吗?竟有这么可怕?”

家长们总是拿某一个人物来吓唬孩子,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即使没有什么事情,孩子对该人物的认定也是糟糕的,会习惯性的害怕、不喜欢。

因此,父母的恐吓方式需要谨慎,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影响了孩子的心理成长。恐吓式教育一时见效,但给孩子留下的心里阴影,却是非常严重的。

一、恐吓式教育”是一种威胁

那天镇里有个孩子落水,家长发现后第一时间就营救孩子,但是因为水流太急根本救不上来,有人打了110,警察在第一时间就敢了过来。

围观的除了一些老弱妇女,还有一些小孩子,见到一辆辆警车驶过,停在自己的身后,有的孩子直接哭了起来,家长连忙把孩子带回家,怕影响大家。

孩子为什么会对警察这么害怕?因为家长的恐吓对孩子造成了威胁,他们害怕威胁。

听话

不只是设定的人物让孩子们这么害怕,有些吓唬人的话也会。生气的时候,有的爸爸妈妈会习惯性的告诉孩子:不要再调皮了,再不听话就把你丢掉。”

你以为只是一句简单的玩笑,但是在孩子的解读里,并不是这样的,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妈妈不要我了”,我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孩子”,听多了家长不要自己的话,孩子对亲情是会产生怀疑的。

你再这样,不要你了”,面对孩子调皮,恐吓式教育”是没有用的。

二、恐吓式教育”是一种不信任

就像在文章的开头说到的案例一样,家长们经常威胁孩子,恐吓性的对孩子说一下话,以此让孩子听话,不胡闹。其实这是让孩子有一种不信任的心理。

孩子怕打针,这是最常见不过的了,你听过或者做过打针的威胁吗?我遇到过。在早餐店买早餐的时候,遇见一个想喝营养快线,但是妈妈说孩子已经买了鲜奶了,不应该再买其他的。孩子不愿意,开始生气。

恐吓

妈妈张口就对孩子说:你再生气就给你打针,看你还听不听话。”孩子听见后立马愤怒的走了。暂时的听话是做到了,孩子乖乖的离开不闹腾妈妈,但是他是心甘情愿的吗?

家长威胁孩子,会让孩子缺乏信任感。不听话就被送去打针,以至于许多孩子生病了也不愿意去医院,因为讨厌针管,更讨厌穿着白大褂向自己走过来的那些人,这样的画面别提多可怕了,孩子的噩梦甚至都是这些恐怖”的画面。

实际上,警察、医生等职业是应该受到孩子的尊敬,树立榜样作用的,但是却被父母拿来吓唬孩子,让孩子听话。救人于为难之中的英雄却变成了孩子心里的坏人,信任感从何而来?

三、请你停止恐吓式教育”

你再这样我就把你的手给打断掉”,这样训斥不能让孩子变得乖巧,反而会离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教育

孩子会因为恐吓而胆小。经常被吓唬可不是一件好事,吓的多了孩子就不敢尝试了,不敢尝试的背后,是孩子懦弱、胆小怕事的象征,从小没有承担的勇气和能力,长大以后在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时,很难给出正确的解决方式。

我们该如何改变我们的恐吓式”教育呢?

正确的表达我们的想法。家长教育孩子真正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害怕,而是想孩子意识到行为的错误,走向正确的道路,而用言语恐吓”的方式是万万不可行的。试试用正面的承诺取代负面的言语威胁,比如,把你不听话、不做作业我就不喜欢你了”换成听话,做完作业给你出去玩一会儿”。

在孩子的教育上,多一点耐心。简单粗暴的方式的确非常有效,尽管孩子不情不愿,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够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行事的。但是孩子的服软是一种妥协”,而不是承认错误。

教育孩子的时候多一点耐心,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勉强答应父母的要求。孩子真的觉得自己不对,下次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用粗鲁的威胁只能让孩子感到害怕”,这不是我们教育孩子目的。

妈妈

教育方式千万种,但是恐吓”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任何的威胁对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友善的,连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都变得不友善,他们该怎样对待别人呢?

今日话题互动:大家对于父母恐吓教育”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呢?日常生活中,大家是怎么处理的呢?欢迎分享。

这里是朗姐育儿说,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