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创丨亲爸爸育儿,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的思想作为独立的个体,却常常被成人所忽视对待,很多家长习惯于大家长作风,强行要求孩子只能听从自己,进而磨灭了孩子自己发挥的天性, 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否定自己。
很多家长也对严格要求有误区,认为要对孩子的所作所为都严厉要求,稍有松懈孩子就容易走上弯路,但很多家长严厉要求了,孩子却依然没有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小倩的妈妈是个特别要强的人,小倩出生后,妈妈便把培养小倩放在首要位置,妈妈要求小倩事事都要拔尖,不能在任何方面落于人后。
为了培养小倩,妈妈甚至于辞掉了自己最热爱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小倩的教育中,小倩的衣食住行妈妈都打点的面面俱到。
每当有人夸赞小倩的时候,妈妈总是谦虚的说,孩子就要好好的盯着不然就松懈了,就白费了。妈妈的理论在小倩身上进行了实施,虽然小倩在同龄中相对比较优秀,但是妈妈却并不满意。
一次大考,小倩由于考试期间过于紧张,导致错误连连,居然不及格,对于这个结果,小倩害怕极了,她不敢告诉妈妈,因为她知道自己距离妈妈的要求相差太远了。

但是妈妈还是知道了,妈妈很生气也很失望,于是把小倩叫到身边狠狠的批评了她。
说到气急处甚至想要动手打孩子,小倩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对着妈妈大喊一句妈妈我根本不配做你的女儿”然后哭着跑了出去。
看着跑出家门的女儿,妈妈瞬间感觉非常担心,在追寻女儿的路上妈妈想了很多,自己的初衷真的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却让女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如果孩子跑丢了不回家了,自己怎么办,妈妈后悔了,其实妈妈最初的心愿就是简单的让女儿平安快乐,但是越来越多的要求,让自己对女儿的爱发生了偏离。

其实像小倩妈妈一样的家长还有很多,虽然本意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并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认同肯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的迷失自我,不断的自我否定,那么原本优秀的孩子会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偏离。
何为认同感?
认同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中有用或有价值的事情进行自己的判断和评估。
那么孩子为什么需要认同感?
其实孩子还在年幼时期,很多新鲜事物无法完全掌控,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功就需要家长或者周围朋友及老师的不断认可和鼓励,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希望,这样才能逐步的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但往往很多的家长却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偏离,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也越来越产生距离感。

1. 家长不重视鼓励教育
现在很多的家长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也许工作比较繁忙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所以一般孩子都是有家中老人来陪伴。
老年人的教育方式很传统,一般不出危险就可以了,所以老年人一般也不会懂得鼓励教育方式。甚至于有些孩子做错了,老人依旧不闻不问。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教育缺失,有些家长甚至于在教育孩子方面简单直接,有问题了便采用打骂方式,让孩子无力反抗。
遵循一句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对待孩子的教育简单直接便好,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家长们对于鼓励教育的思想缺失,直接导致了这部分教育的空白。

2. 不关注孩子的细微成长
孩子的成长很快,快到有时候感觉就是在转瞬间,部分家长们并不能细致的观察到孩子的成长。
其实在孩子每个成长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变化,那么这些变化,如果家长能够很好的利用起来作为教育契机,那么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优秀,反之,孩子便会在成长道路上受到阻碍。
没有认同感会带来什么影响1. 自我否定,固步自封
孩子无法得到认同感会逐步的在思想中形成自我否定的模式,会逐步的思想消沉,慢慢的封闭自己,利用冷漠来保护自己,严重的还会让孩子患上自闭症。

2.处事消极,特立独行
孩子无法得到家长认同,长此以往孩子会对生活失去信心,会变得处事消极,并且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活在自己编织的小世界中,利用这个玻璃一样的外壳来保护自己。
这样的孩子会逐步的陷入自己给自己编织的死循环中,严重的会导致孩子走向犯罪的道路。
曾经看过国外的一部获奖电影,电影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儿由于无法得到家人的关爱及认可。
思想极端,竟然疯狂的爱上了解刨尸体,最后变成杀人狂魔的故事,原本天真的小男孩儿,由于父母的不闻不问,同学的嘲笑,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的悲惨故事。
故事的呼吁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1. 精确具体鼓励孩子的进步
很多家长鼓励孩子的话特别敷衍,比如说宝宝你真棒”宝宝你下次一定可以更好”我的宝宝最棒了”。
其实这类的话对于较小的孩子刚开始教育的时候是有点作用的,但是随着孩子逐步成长,思想逐步的完善后,孩子想要得到的认同感将不再是这些简单广义上的认同和赞美。
孩子更多的是希望家人能够真正的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并且能够让家人们给与认同和针对性的赞美。
比如说:当孩子拿着自己的画的画给妈妈看的时候,妈妈的两种回复对宝宝有着不同的意义。
回复1:我的宝宝真棒,画的真好。
回复2:宝宝画的特别好,尤其是这个小花,颜色选的特别搭配,而且还配上了绿色的树叶,如果在小花上加一个蝴蝶这幅画一定会更美。
两种回复对于宝宝来说是不同的,第一种回复,宝宝不会有太多的感觉,即便下次画画,相信依然还是老样子,甚至于对于这个兴趣不会坚持太久。
第二种回复,宝宝会着重在妈妈提出意见的地方做出修改,在妈妈不断的认可和建议下,相信宝宝的画会越来越精美。
鼓励一定要伴随着具体的点,让孩子能够了解,妈妈是很认真的来对待自己。

2.多带领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学会相互协作,在集体中获得认同感
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是必须要有的,因为孩子直接只有学会的协作共赢,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孩子彼此会获得相应的成就感。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存在感,自己去体会付出收获的成就感。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在不断的失败和肯定下才能逐步的完善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成长。
所以作为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有效鼓励,这样才能很好的实现教育的目的,才能让孩子和家长达成双赢的局面。
很多的时候家长都忽略的孩子的感受,而太在意外界的感受,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最重要的要把教育重点放在思想教育上,让孩子能够有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才能为孩子塑造最优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