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这样鸡娃,才能避免鸡出现代“伤仲永”

北宋年间,一个农民家突然天降文曲星。

户主的儿子在没见过笔墨纸砚的情况下,有一天突然写了四句诗。

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为主题,得到了全乡秀才的一致好评。

从此以后,这个孩子指物作诗立就”,在方圆百里都很有名气。

这个孩子就是方仲永。

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听闻颇为钦慕。很久以后,偶遇仲永,却觉得不称前时之闻”。

再过些年,问起方仲永,早已泯然众人矣”。

为此王安石感触颇深,写下《伤仲永》一文。

要问方仲永天赋超群为何泯然众人,根本原因还在于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孩子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没办法进行一些适合他们这个年龄的活动,最后很容易一事无成。

再看现在,也有不少家长是鸡娃理论的忠实拥趸。

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安排孩子学习小学知识,小学还没毕业家长就把初中课本准备好了。

即便现在开始双减”,送孩子去辅导班受限,许多家长也会在家逼迫孩子进行超前学习”。

有调查显示,过早进行知识教育,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在该玩的年纪没有得到满足,一开始就丧失兴趣,丧失对学习、对生活的的憧憬,那么会在以后报复性放纵。

超前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

◆ 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很多家长在幼儿园开始教授孩子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导致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对老师的课堂内容提不起兴趣。不认真听讲、走神,觉得自己什么都会。

但年级渐渐高了以后,课程内容难度加深,孩子到了上课必须认真听讲的时候,低年级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会让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也会随之下滑。

◆ 容易让孩子丧失学习兴趣

幼儿园本该是孩子们在外玩耍,探寻大自然的年纪。按照自然的成长发展规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缺乏注意力,不适合长期一直坐在课桌前看书、学习。

超前学习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提到学习,他们就会焦躁,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 容易让孩子没有想象力、创造力

幼儿园正是孩子活泼好动的年纪,却被父母逼迫去学习,没有了孩子样”。

在他们本应该爬树、玩泥巴、荡秋千的年龄,进行伏案学习这么枯燥”的事,孩子失去了创造力、想象力的同时,也不像其他孩子那么活泼、开朗了。

让孩子拥有好习惯比成绩更重要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比眼下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一些可以受益终身的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孩子小时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受益终生。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有些事等到他们长大以后再培养也来得及。

然而,事实呢?

学校里很多孩子的书桌凌乱,书包里什么都有;

甚至每年高考都不乏忘带身份证、准考证的新闻。

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长大后很难纠正,会影响孩子一生。

爱阅读的好习惯

很多人都会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而终身学习的基础是要养成乐于阅读的好习惯。

现在的童书市场很繁荣,从刚出生的宝宝用的小卡片到再大一点宝宝可以看得懂的绘本,再到适宜各个年龄层次孩子的不同版本文学著作。

亲子阅读理念深入人心,很多父母也开始实践。

阅读习惯越早越容易培养,孩子也更容易发现阅读带来的乐趣。

抗挫折的强心脏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孩子小时候,通常会用哭闹、耍脾气来解决问题。

但是,成年人的世界是不会允许的。

作为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

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终究会烟消云散的。

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小时候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增强孩子心里承受能力,养成一颗强心脏”。

旺盛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渴望。说白了,就是培养孩子好学”爱学”。

只有他们自己好学”了,才可以学好”,达到好成绩”。

作为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想办法激发他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培养。

具有一定的独立生存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一旦离开父母的保护伞,独自面对困难,很容易不知所措。

所以,在孩子小时候,家长有意识培养一定的自理能力,培养他们在学校、社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误用光阴比虚度光阴更可怕。而作为家长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尊重孩子的成长关键期,

也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

让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