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句话说:自卑的孩子,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自卑就像一颗种子,一旦在心里埋下,它会不断地生根发芽,直到让你寸步难行。
自卑的孩子,别人一个无心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戳中他们的内心,让他们陷入焦虑。
自卑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们胆小怯懦,做事情畏手畏脚,孤僻不合群,受挫能力很差。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开朗,积极,向上。然而在提到孩子这些性格缺陷的时候,却总以为那是孩子的天性使然。
2017年,美国上映的《奇迹男孩》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经过27次手术,还是面目全非的奥吉,在家人的鼓励下,走进校园,勇敢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讥讽,异样目光。在经过各种挫折以后,最终让自己克服自卑,成为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同学。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明白了,自卑是可以被治愈的,尤其是孩子身上的自卑,它大多是由不合理的家庭教育造成的!所以孩子自信还是自卑,父母才是关键。

奥吉整日带着头盔生活,害怕自己的丑陋吓坏人们。然而,他不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父母决定送他去公立学校读书。
作为爱孩子的父母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会受到极大的煎熬。因为把奥吉送到学校,就相当于任人宰割,肆意践踏,但父母还是勇敢的放手了!
也正因为走出了这艰难的一步,奥吉才迎来了不同的人生。
适时的放手,让孩子迎接未知的挑战,才能知道孩子的承受底线是什么?只有在不断的受挫中,帮助孩子一次又一次的重新站起来,才能重塑孩子身上的自信。

记得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孩子3岁了,每次吃饭都要哄着吃,追着喂。突然有一天,这个孩子自己吃饭了,还表现的特别棒。
爸爸妈妈高兴坏了,拿手机拍照,发朋友圈,还把这个惊喜告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全家人就像看到了地球之光,惊喜,开心。
可是,3岁孩子自己吃饭不是本能吗?父母过分炫耀的开心,会让孩子产生自己了不起”的错觉。等到融入集体,孩子发现自己不过是掌握了,每一个孩子都会的技能。
这个心理的落差,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情绪。
父母舍得放手也是对孩子的极大信任,这份信任依然会让他开始迈起自信的步伐。

奥吉第一天上学,糟糕透了!他遭到了同学们的围观,被同学们嘲笑是怪兽,说跟他接触的人都会感染上病菌,没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
回到家后,他又戴上了自己的头盔,不想说话,情绪低落到冲父母发脾气,这时父母没有因为他的不懂事而责怪他!而是坐下来,慢慢的开导他,尊重并且理解他,帮助他解开心里的疑惑。
父母告诉奥吉:与生而来的外貌不可改变,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心,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

孩子在成长的道理上,需要一个正确的指路灯,这个灯就是父母。
每一次的理解,每一次的倾心陪伴,让孩子的内心充满了爱与安全感。所有自卑带来的怯懦,不安,恐惧与悲伤,也会在父母的这种爱的氛围里化解。
小时候,因为自卑胆小被同学欺负,回到家里却不敢跟父母说,因为父母冷冽的语言,会比同学的欺负更让人伤心。好像被欺负不是别人的错,而是自己太无能。
这种扎在骨头里的疼痛,直到成年了还会跑出来伤害自己。如果当时父母也会多一份理解和关怀,我想肯定又是不同的人生境遇了吧。

奥吉在经过嘲笑,同学攻击,友情背叛,等这些挫折以后,终于迎来了毕业典礼。本以为他坚持不下来,结果却出人意料。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为他的努力而喝彩,甚至是喜极而泣。
奥吉每一次的改变,父母都是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美,到最后奥吉也觉得自己非常的棒,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容貌了,也不需要头盔来遮挡自己的丑陋了。

在中国贬低式”的教育方式到处可见,孩子好不容易取得了一点成就,父母害怕孩子会变骄傲,立马就掐死了赢得自信”的小火苗。
这会加剧孩子的挫败感,让他觉得自己非常差劲,也会让自卑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怎样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里作者说:赞赏和鼓励,是让孩子增加自信最有利的武器。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这会让他由衷的开心幸福。

这部影片真实又暖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因为父母的正确教育,而改变孩子一生的美好故事。
在戏里,小主人公是因为外貌丑陋而自卑,而现实生活里,孩子也会因为各种问题,自我否定,自我怀疑。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理解并且陪伴孩子,走出自卑带来的阴影。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是塑造的过程中,用错了工具,才会让他们成了有问题的小孩。
父母就是那个工具,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孩子就会有不一样的自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