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放学后就跟着朋友一起在小区内玩游戏,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女儿突然不声不响地回家了,然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沉默。看到这种情形我就知道她一定是在外面遇到了什么事,然后我就走进房间问女儿为什么会不开心?
女儿听到我这句话之后突然哭了,我耐心地哄了她一会,然后女儿对我说:妈妈,我长得很难看吗?”听到女儿突然问这个问题我有点意外,平常女儿总是特别臭美喜欢好看的饰品以及好看的衣服,怎么才刚出去了一会儿自尊心就受到了这么严重的打击。
跟孩子认真地沟通了一会儿她才慢吞吞地告诉我说她现在不喜欢小玲了。孩子说的小玲是隔壁楼的一位小朋友跟我家孩子年龄相仿,后来总在小区中一起玩然后两人就逐渐成为了朋友。刚开始我以为是小朋友之间闹矛盾了,没想到经过详细了解之后才发现事实远没有我想象的简单。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家孩子每次跟小玲在一起玩的时候,经常会有人夸奖小玲太漂亮了,小玲属于那种被上天眷顾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就已经是个美人胚子,已经能够隐隐推测出她长大后会有多么惊艳,大人看到这么漂亮的小女孩夸赞两句也属于正常毕竟人都是视觉动物,就连我家女儿也是一个妥妥的视觉动物,在刚跟小玲做朋友的时候她就经常在家里夸赞小玲。
两个人成为朋友之后总是形影不离的在一起玩儿,久而久之就有人拿着我家女儿跟小玲比,我家女儿之所以不开心的回家就是因为她们出去玩儿的时候,又有人夸赞小玲是一个漂亮的女孩,还多嘴说了一句比我家女儿好看,于是我家女儿才委屈回家的。

女儿描述完事情的经过之后我是既心疼又生气,幸亏这个事情发现的早,否则很可能会严重伤害到孩子自尊心,导致孩子成为一个极度自卑的人。
我在一本书中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小Q有一个特别漂亮的朋友,两个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小时候两个人的感情十分深厚,可是在两人长大之后小Q渐渐觉得不开心,因为每次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朋友会受到关注,她就仿佛是一个透明人一样被所有人无视。
上了大学之后两个人也被分在一间宿舍,天天都有人给朋友送情书送零食,很多人还托小Q把情书还有礼物送给她朋友,这对小Q来说无疑是公开处刑,无时无刻不再提醒小Q她比不上自己的朋友有魅力。长时间跟一位特别漂亮的人做朋友导致小Q越来越自卑,对自己极度不自信,最终只能活在朋友的光环之下。
或许会有人说长得漂亮又不是别人的罪过,自己心理受不了那就是自己的原因,长得漂亮确实不是罪过,但我依旧不支持普通孩子跟特别漂亮以及特别优秀的人做朋友,因为只有势均力敌的友情才会长久。

1.外界的对比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写道: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经常遭受外界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且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许多极端行为。”
为人父母的我只希望孩子能够活得开心,不希望她因为外界的打击而不断地否认自己形成自卑性格。
2.让孩子丧失自我价值
如果孩子总是被别人比较来比较去,久而久之他会一直生活在比他优秀的人的光环下,一旦习惯了这种模式,孩子内心就会认定自己天生不如别人,不如别人有价值,孩子的个人自我价值观会受到严重损害

3.放弃对自我的控制
如果孩子长时间被别人比较,被人贬低,他的心理会习惯性无助”,放弃对自我的控制然后自暴自弃。一个有自我控制感的人面对困难的时候绝对不会对自我放弃。
习惯性无助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来的,他曾经做了这样一项实验:把一只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狗就会受到电击,刚开始狗受到电击的时候它会努力的反抗,想要逃出笼子。后来塞利格曼发现当狗被电击的次数多了它就不会想要逃跑了,哪怕笼子门是打开的,在蜂音器响的时候这只狗也绝对不会逃走。
这个实验充分证明在不断被贬低,不断被伤害后只会自我放弃然后认命。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被比较的环境中,他的心态很难平和地看待自身,在不断被人打击的过程中心态极有可能会扭曲,要么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要么是自己陷入深深的自卑情绪中无法自拔。

4.过分在意自己的容貌
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变得更优秀,越缺少什么就越在意什么,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攻击长相,那么很可能会过分在意容貌。
有些人会疑惑不要和漂亮的孩子做朋友,对漂亮的孩子来说是不是不太公平?难道漂亮的孩子有罪吗?
漂亮的孩子是否有罪?答案当然是无罪,漂亮是一个人天生的加分项漂亮本身是没有罪的,但是一个长相一般的孩子跟漂亮的孩子做朋友,势必总会被人拿来比较,这样对长相一般的孩子来说并不公平。
外界的评价是一种没有办法改变的因素,为了最大可能地保护孩子所以我也只能让孩子跟势均力敌的人做朋友。

总结:美国科学家威尔逊·本特利曾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雪花”,同样的道理每个孩子天生也是独一无二的。
曾有一段话这样说: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不要活在被比较的阴影之下沦为别人陪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活出真实的自我!在这里也呼吁家长们不要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夸赞一个人的时候千万不要踩一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