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上海的以色列人沙拉女士曾在自己的手中,这样告诫父母们: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时间、精力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也不见得终身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谋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才会有从容的晚年,孩子才会收获成功的人生。”
两则发人深醒的故事故事一
前两天去理发店,美发师是一位年轻的男总监,戴着一幅眼镜,斯斯文文。与之前遇到的美发师不同,他不向我推销会员卡,只是为我分析发质,并告诉我养护头发的方法。我自然很乐意与他交谈,他也很放松地跟他聊了起来。
他姓杨,老家贵州,今年27岁,学历高中。出于常规,我便问他为什么没有读大学。
他说:因为成绩不好。”
不喜欢读书?”
嗯,也不是。父母一直在外打工,但不想我作留守儿童,便把我带在身边。”小杨回答。
你父母一直陪着你。”
但他们的工作地点经常变换。他们每换一个地方,我就转学一次。”
哦,学校不停地换,你就需要不停地去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
对,对。每个学校的教学风格不一样,我的成绩就越来越赶不上,然后压力很大。最后就不想读书了,出来学手艺。”
你父母支持你不读书?”
他们知道我爱臭美,呵呵!”小杨爽快地笑起来。
我爸妈说只要我喜欢,他们就支持。”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从镜子里看了一眼小杨,他的眼睛有道亮光。
父母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你很幸福啊!”我由衷地感叹。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在想尽办法去修正孩子与自己相冲突的观念啊。
小杨告诉我,他刚离开父母的时候,很舍不得,毕竟一起生活了十几年。
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这样他才能长大!对吧,姐!”这是小杨的原话。听到他的这句话,我很佩服他。
你父母舍得吗?”我问。
也不舍得啊,养我这么大,我刚离家的时候,每次出门,我妈都会哭。但是他们建议我来大城市,以前我只想着在县城学。但他们说只有来这里,才能学好美发这门手艺。”
后来小杨还告诉我,做美发这行很辛苦。一开始他只能做洗头工,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别人洗头发,洗不好了还要挨骂。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这对于他来说,根本不够花,父母每个月都偷偷地支援他。
两年后,他转为染发烫发技师。做烫染三年,为了真实体验不同的美发产品,他从来不戴手套,而双手因为每天不断地在被化学用品腐蚀,经常都是烂的,流血化脓是常有的事。跟他一起来的40位同学,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另外一位同学。
但小杨没有放弃,他告诉我:每次我想放弃时,都会想:爸妈这么支持我,我不能辜负他们。”说这句话时,他的话语里透着坚定。
正因为小杨坚持了下来,后来的他平步青云,通过公司的培训、实践,成为了真正的发型师,又因为他工作表现出色,顾客的回头率高,现在的他已是首席总监。
但目前的职位并不是小杨的奋斗目标,他明年将回老家开一间自己的美发店,这样就可以照顾到父母。并悄悄地告诉我他已经选好店址,营业执照也在办理。


故事二
今年40岁的绘儿,在外人看来,知性优雅,但熟识她的人都知道她其实内心痛苦无比,每天都生活在煎熬之中。
绘儿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不是因为没有父亲,而是父亲常年工作在外。母亲是位普通的职工,工资并不高,父亲的工作也一般,因此,她们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母亲视绘儿为掌上明珠,为她奉献了自己的所有。
学生时代,绘儿的穿着总是走在时尚前沿。小学时,流行健美裤,母亲熬了三天三夜,用毛线为她编织了一身紫色的毛线套装;中学时,绘儿已穿上牛仔裤;高中时,母亲去县城的商场为她购置羊毛大衣(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商场);大学时,绘儿已穿上罕见的羽绒服。
吃的更不必说,每天母亲下班后,都会挖空心思,变着法儿地给绘儿做美食。饺子、包子,面条、米饭,每天不重样。绘儿儿时本是瘦弱之人,但到初中毕业,身高不到160cm的她,体重已飙升至120斤。
母亲对绘儿除了尽心尽力的日常照顾,还有无时不在的陪伴
从绘儿小时候起,每天晚上,母女两个都会聊天,母亲会同绘儿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亲戚、同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她们两个在一起,永远有聊不完也聊不够的话题。
高中在县城,绘儿每周末回一次家,而母亲会在周一至周五时至少去看绘儿一次。大学时,母亲提前办了离休,在学校附近为绘儿租住了房子,陪伴绘儿渡过大学时光。
绘儿大学毕业,落户到远离家乡的南方工作,母亲彻底将家搬到了绘儿身边。看着绘儿谈恋爱、结婚、生子,之后又帮着绘儿带孩子。
绘儿就这样被母亲一直陪伴着、宠爱着,但在绘儿40岁那年,母亲的生命戛然而之。
绘儿的生活从此陷入一团糟,一切体验带给她的都是无力感!母亲是她的唯一闺蜜、挚友,她对母亲的依赖、思念让她终日沉湎于无限的伤痛之中;由于之前跟老公单独相处的少,老公做的任何事情她都觉得格格不入,他们两个人的争吵不断,一度升级为打架;孩子也是那么陌生,因为没有认真养育过,她无法真正了解孩子,况且绘儿自己刚刚走出母亲的羽翼,自己还是个不成熟的孩子,管教孩子对她来说当然苦不堪言。
面对生活的杂乱,绘儿曾多次向我哭诉她早年的无奈。
绘儿在初中的时候,家里有了一个小的房间,绘儿提出想自己睡一屋,但母亲把小房间内堆满了杂物。
绘儿在读高中时,文理分科,她想学文科,但母亲说文科没有出路,坚持让绘儿学了理科。绘儿的化学还可以,物理始终是硬伤,因此连续参加两次高考,绘儿都以失败告终。
大学毕业前,在别人忙碌奔波着参加一场又一场面试时,母亲却已为她联系好了工作单位。这是几乎人人都羡慕的一份工作:去一线城市工作,并且可以落户。但绘儿却付出了代价:转行,中断了自己的梦想。
最要命的是,除了上学、上班,绘儿自小到大几乎没有跟同龄人深交过。她的朋友是母亲,闺蜜是母亲。有烦恼时,她想起的永远是母亲。在大学时,她打电话倾诉苦恼的是母亲。上班后,她每晚上都会与母亲通话,与母亲聊日常是她的唯一快乐。就算谈恋爱,她也会事无世细地跟母亲分享:今天他们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事,明天他们吵架了,后天他们和好了……

不同的道路,不同的未来小杨与绘儿,经历了不一样的抚育,走出了不同的成长历程,也因此造就了不一样的成人之路!
小杨的父母在孩子需要陪伴之时,尽力地陪伴他左右,但需要放手之时,他们忍痛把孩子推向了远方。正因为他们这助力的一推,小杨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尽管他选择了一个平凡的职业,但最终苦尽甘来,有了一个可期的未来。
绘儿的生活时刻有母亲的参与,人生的每一个路口,都是母亲在帮她选择。现在她失去了母亲,需要独自去抉择,她除了举棋不定,便是举步维艰。
父母之于孩子,除了陪伴、照顾,还应该尽早放手,只有放手,孩子才能真正拥有两项必备的能力:
1、生存能力;
2、抉择能力。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生存是一切生物必须具备的基本存活能力,也是一个包括很多方面能力的集合力。起码要有生活自理能力,其次,还有社交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只有在孩子去亲身体验生活,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被生活的洪流不断的冲刷,被生活中的棱角不断地磨砺后才能获取。
从小燕子出生起,燕子妈妈便尽心尽力哺育小燕子,可是,一旦小燕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把小燕子从家里推出去,如果小燕子不愿出窝,燕子妈妈会将窝掀翻。
狐狸妈妈在小狐狸几个月大的时候便会将赶他出门,狼也如此。狮子在几岁时就会离开已熟识的种群,自己单独去闯荡创立属于自己的种群。
动物早已明白放手的重要,我们人类更应如此。
而抉择是一个人时时刻刻需要面临的问题,人生就是由一道道选择题组成的。每个孩子都有自我选择的权力,父母可以给孩子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在孩子。而且抉择的能力越早培养越好,儿时,孩子遇到的都是小的命题,一般来说,即便选择错误,也不会酿成大错,通常还有弥补的余地。随着孩子的成长,需要抉择的问题动辄便是改写人生的大事:择业、择偶等等。让孩子尽早地学会挥舞抉择这把利刃,长大后,面临大的问题,孩子才不至于迷茫、痛苦。
父母需要明白,孩子终有一天总要独自生活于世,无论医学多么发达,生老病死这一自然现象终究无法违背。父母尽早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成长的机会。孩子才会早日成人,成为可以自我掌控人生的独立之人!

想要了解更多教育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