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思考】假设现在有10位年龄在4-7岁的孩子,分成两组,跟两位不同的老师上一节舞蹈课,舞蹈课上需要孩子跟着音乐拍球,一位老师要求孩子按照严格的步骤和动作标准拍球,另一位老师要求孩子跟着音乐按照自己的想法拍球。现在我邀请大家猜一猜,大家觉得哪一组的孩子拍的更开心,并且全情头投入,可以拍得更久呢?好,如果想知道答案,大家可以回到家也跟孩子做这样的实验。其实,就算您不做实验,回顾您在家与孩子相处的场景,您希望孩子认真听故事,读书,可是孩子却心不在焉,看起来孩子不够专心,其实孩子从2岁开始就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当孩子正在探索自己喜欢的玩具时,如果被妈妈要求必须要讲故事,识字,这个时候他们一定会非常不情愿,很明显孩子从2岁开始就主动地专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在自己喜欢的事情方面表现得更主动,投入更多的精力,表现出更好的注意力。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事情专心,有耐心,不半途而废,有始有终,上课时不东张西望,不走神,将来上学了能认真听讲,认真写作业,提升学习效率,不受外界干扰,有定力等等,没错,这些我们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是由孩子的注意品质决定的。孩子的注意力发展到底有什么规律呢?家长如何在孩子7岁前,抓住和运用孩子注意力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培养出专心的孩子呢?本篇文章就从作者的角度来回答以上的几个问题。

心理学对注意的解释是:注意是人的一种心理过程,它表现为人对一定事物的指向或集中。其中对象指的是可能是外界的人或事物,也可能是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行为。注意状态指的是一个人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一个对象。举个例子来理解注意和注意状态:孩子上课眼睛看着老师,耳朵听老师讲课,这就是孩子对老师的注意,注意老师讲的话,注意老师写的字,注意老师的表情、声音、动作等。如果一节课,孩子的注意全部在老师身上,TA的学习结果一定会是不错的。在生活中,我们也总是可以看到孩子看动画片时非常饱满和爆棚的注意状态,作为家长,我们都黯然神伤,什么时候自己也有动画片般的魔力,说什么,孩子听什么呀。

如果您希望孩子有良好的注意品质,那么需要把握孩子的五个特性,他们是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举个我们最熟悉的场景吧,回到家孩子放下书包,兴致勃勃地打开电视开始看电视,20分钟过去了,写作业的时间到了,TA需要关上电视,走到书桌前,拿出书包找出书本和笔纸,开始写作业,孩子专心思考和书写,一动不动坚持了15分钟,一气呵成完成了数学卷子,TA在拿尺子的时候,碰到了桌子上左手臂边的水杯,水杯已经滑到了桌子的边缘,爸爸正好进入房间,两个健步接住了水杯,把水杯递到孩子手里,爸爸嘴里唠叨着下次看着点,真不小心,孩子边听着唠叨边把水杯放到了安全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
【1】孩子回到家,依据兴趣和重要排序,选择了打开电视。这是【注意选择】
【2】写作业的时间到了,孩子结束看电视,走到书桌旁写作业,这是【注意转移】
【3】孩子一言不发,15分钟思考和书写完成了作业,这是【注意稳定】
【4】孩子没注意到手边的杯子,差点把杯子碰到地上,这是【注意广度】
【5】孩子边收拾杯子,边听爸爸讲话,这是【注意分配】

大家可以直观大胆地理解,决定孩子选择看电视还是写作业从孩子的兴趣开始,从他们的好奇心开始;而决定孩子是否能够管的住自己,约束自己,到时候就写作业由他们的意志品质决定;决定孩子能否持久地心无旁骛地完成作业或者一项任务,从他们是否感到安全和清晰的目标感开始;孩子是否能够注意到周边的环境,由孩子是否有信心和责任心照顾到周边的环境决定;孩子是否能够边听边做,取决于他们的界限感。注意品质培养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环境影响,也不是单纯的机能的训练,还有最重要的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1】积极养成孩子注意品质的本质是不扼杀他们的兴趣和在做事情上引导他们获得毅力。
【2】在家里,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在他们专注探索的时候,不要打断他们。
【3】培养孩子的注意毅力,通过给孩子提出合理的期望,把合理的期望变成清晰的目标或者任务来完成。比如:宝贝,现在请你完成一页口算纸,结束后来找我交换任务。
【4】给孩子营造安全和信任的家庭环境,孩子只有感到安全,才会把更多的能量分配到重要的事情中。
【5】与孩子做约定,塑造孩子的自控力,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就会更努力的专注学习。

请把您的新的留言给我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