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看老”,在很多地方都有这种说法,是说孩子的性格脾气,素质水平,在三岁的时候已经看出了端倪,能够大概的知道孩子将来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的家长将这一句话定位评判一个孩子的金句,那么3岁看老”,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图片来自网络
-1-
前几天有个家长给我留言,他说的情况非常普遍,第一件小事是孩子和家长去新时代商场去玩,在商场玩的时候,孩子非要玩夹娃娃机,孩子在投了几块钱后,一个娃娃也没有夹到,心情非常沮丧,回到家后大发脾气,哭,抱怨。于是,这位家长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安抚教育,说,我们家宝贝很厉害,只是那夹娃娃机坏掉了,不好夹,不怨我们家宝贝。或者还说,商场里的那个机器是骗人的,只知道骗小孩子的钱,根本不会夹到任何东西。
家长在叙述这个事情的时候,你发现了吗?其实是在扭曲一个事实,夹娃娃机夹娃娃本来就是一个运气加技巧的游戏,在家长这里变成了机器坏掉,骗人的游戏这样一种说辞,其实这段教育的潜台词就是这样的:孩子,你看到的都是假的,不用相信,所以,你不应该苦恼。
否定孩子看到的事实,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最大的危害就是让孩子极度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继而待之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有错,我没有错,我是厉害的。
再比如,孩子在一些学习具体技能的时候,比如学习围棋,学习跳舞,在每项技能的开始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开始热情很高,过一段时间,他就可能发现自己在一些地方学习的比较慢,这时候,孩子就可能想放弃,在很多生活的经历中,我们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你看吧,夹娃娃夹不住,学习舞蹈和围棋过一段时间可能放弃,其实我们在教育孩子继续坚持学习或者训练的时候,没有培养孩子一种进步性成长的思维。
所谓的进步性成长思维,就是让孩子意识到一些困难是暂时的,更加注重的是孩子的努力程度。比如说,我可能暂时夹不住, 我可能暂时练习不好这个动作,我可能暂时比不过那些厉害的同学,让孩子明确这些困难时可以凭借努力克服的,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努力上,尽力去克服困难。
你看,在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暂时不行,但是你可以努力,这句话多么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
-2-
朋友的孩子5岁非常活泼,每次在街上遇到他的时候,他总是很有礼貌的向我问好,眼睛里总是闪烁着让人很舒服看起来很认真的感觉,心里很是感慨,一看就知道家长付出多少的心血才让孩子看起来如此的舒服。有一天,去朋友家做客,小家伙在客厅里搭积木,玩得不亦乐乎,就在这时候,他遇到一个对他来说较为困难的事情,把一个小三角形放到一个小小的圆柱体上,他试了好几次都失败了。
我再观察他的时候,我想过去帮忙,被他爸爸挡住了,说,让他自己想想办法。然后我就看他如何完成这个动作。孩子没有表现出来的我想象中的急躁,发脾气,只听他自己给自己说话,恩,可能换个方法会更好,于是他又换了一个小点的积木继续尝试,他又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最终,在他的不断尝试下,终于完成这个任务,然后喊我们大家参观他的作品。换个更好的法”,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两句话有这么大的作用,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带给孩子的是一种更好的体验。
我忽然想到了我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说的话,爸爸,我感觉这个很难,我做不了”;我的写话不行”,这种自我否定放弃的固定思维模式对孩子的成长比起朋友家的孩子是要差几条街啊。
所以,让孩子有积极意义自我暗示的对话也是孩子成长中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
-3-
你是一个聪明的小孩,你是一个努力的小孩哪个赞扬会更好?
大家在表扬孩子的时候,通常大家喜欢说,你真聪明!然后孩子像得到一个大蜜糖似得,笑的咧开嘴。有实验数据表明,经常被夸奖聪明的孩子更愿意在自己舒适的区域里待着,比如做一些自己完全胜任的事情,例如写一段很好的写话,画一个自己最擅长的画,讲一个自己最擅长的故事,等等这些。
但经常被夸赞努力的孩子,往往会更愿意做一些有困难的问题,喜欢挑战一些不太好容易完成的事情。这样从长远成长看来,孩子如果具备挑战困难的心态会不会在将来的学习中会发现更大的乐趣?

图片来自网络
—4—
我家大女儿米米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幼儿园里练习跳绳,当全部小朋友都能连贯起来一口气跳十个的时候,我家米米只能是跳一下停顿一下,再跳一下,再停顿一下,始终不会连贯起来,她很苦恼,她对我说,爸爸可能我真的不能跳绳,我学不了。
然后我鼓励她,可能刚开始我们跳两个也好,就跳两个,米米看着我的眼,说,也可以试试,我和她一起尝试,当她能跳两个的时候,我就给她鼓励,经过整整的一个夏天,终于能跳到50个。现在她已经是每天坚持1000个跳绳。那天,我问她,你是怎么看你由原来一个都不能跳现在能参加比赛?她笑着说,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什么不能,但是我更相信尝试。
因此3岁看到老”,这句话到底靠不靠谱?
如果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家长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进步成长型的思维,让孩子的成长有更大的弹性和张力,更具备积极的进步思维,那孩子的成长不是3岁一眼就看到老的,所以,这句话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具备了一项更好的思维方式,是否能让自己更积极去参加实践,得到成长中的经验。
大量研究证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做事不容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也就是更加坚毅。

图片来自网络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主要是从思维的九个转变开始,家长可以通过语言提示进行思维提示,帮助孩子进行成长型思维的转变:
我就是搞不懂,转换成:我忽略了什么吗?(潜意识里的我太难了,变成只要把我漏掉的找出来,就能搞明白)我放弃了,转换成:我尝试下其他学过的方法。(我的能力达不到,只有放弃,变成,此路不通,换个方法继续)我犯错误了,转换成:犯错能让我变得更强大。(出错让我很沮丧,但是我以后就知道以后怎么做错的了)这太难了,转换成: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太复杂,我不可能完成,但是用点时间和俄经历,会不会就成了呐)已经很好了,转换成:这是不是我最好的成绩?(可能到我的上限了,也许有更好的成绩出现)我不可能像他一样聪明,转换成:他是怎么做到的?我也要试试看。(别人就是厉害,我比他差太多,但是,是不是学习了他的方法,我认真去学,我说不定也可以呐)我不能做得更好了,转换成:我能做的更好,我要继续试试。(这件事已经完美了,但是会不会努力下可以更完美)我阅读不是很好,转换成:我要训练我的阅读能力。(阅读不好,我觉得是训练不够而已,坚持一段时间看看)我不擅长这个,转换成:我正在提高。(我做不了这些,但是没关系,我慢慢向这个方向努力)
图片来自网络
告诉孩子,努力和不断挑战难点能让他变得越来越聪明,科学已经证明,智商就像肌肉,是可以被发展的。罗森塔尔效应:人总是会按着他人期待的方向发展,那些被说笨”的孩子,真得会默认自己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