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有位家长给我发来私信,说了一件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的事情。那天他小孩放学,比平时都要沉默寡言,当她去孩子的卧室想喊孩子出来吃饭的时候,却发现自家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偷偷的哭,这可把当家长的吓坏了,赶紧问孩子怎么了,孩子一开始不肯说明原因,后来在家长的安慰之下支支吾吾的说自己被"排挤"了。
她家孩子还只是刚步入小学一年级,在学校被同学"排挤",就可以称得上是轻微的校园欺凌了,这令家长大吃一惊,赶紧打电话给学校班主任老师打电话了解情况。老师也是很惊讶,她先安抚家长不要着急,然后让家长第二天来学校来谈论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情况。
等到了第二天,家长老师孩子都聚在一起,在孩子的称述下,也是知道了大概的"被排挤"情况,于是老师又私下联系了那几位学生的家长,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事情。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位被"排挤"的学生,并不是大家所想的"原受害者",而是因为个人的行为举止不当,从而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不满,从而被"排挤"被"孤立"。
"他偷偷拿我的画笔,还把我的画笔弄断了!"
"他嘲笑我画的画很丑。"
"唔…他说我胖的像一只猪,每次都喊我大肥猪…我很难过…"
那些"排挤"的孩子们都非常气愤的向老师控诉了"被排挤"同学的"罪证",家长后来听到这些原因后,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这样伤害过同学。
"我平时工作也挺忙的,确实没有太多的去陪伴他去了解他在学校里的生活,没有想到他会对同学做出这些伤自尊的话还有错误的行为。"
我安抚那位家长不要太心焦,其实孩子出现这种行为举止也不是很特殊的,现在有很多孩子,都是缺乏同理心的。

同理心,又被解释为"感情移入""共情""共感"。通常泛指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即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去看待问题,体会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一个人是否具有同理心和同理意识,主要体现了其情绪自控能力、倾听能力、换位思考能力还有尊重他人等情商方面的问题。
正如古人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般来说,同理心具有以下四种特征:
1.接受观点
2.不予以过多评论
3.能察觉出他人情绪
4.与他人自然交流
给大家举一个很有趣却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妻子在厨房里做饭,丈夫在一边喋喋不休的:"快放盐!哎!别放多!","你这个火该调小啦,这样不行的。"妻子听着实在忍不住,转身怒吼:"我知道该怎么做,你能不能别指手画脚的!"
丈夫面对妻子的训斥,平静的说:"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在开车的时候,你一直在旁边叨叨,我是什么样的感觉…"

要记住,同理心和同情心不同,很多人经常会因为这一字之差而把概念混淆。
同情心只是对某一事物所经历的遭遇表现出内心的怜悯和同情,对他人进行安慰和帮助。
而同理心则是一种高境界的心理活动与处事方式,也可以这么区别:同情心只是一种情绪表达,而同理心则是一种心理上的活动从而对自身的动作行为和言行举止起到指导和变化作用。
同理心使你的心理人格更往上提高了一个境界,也是体现一个人的情商和风度问题。

1.对他人的关注减少
现在的网络世界发展让我们生活的越来越便捷化,人们外出接触外界的时间在不断的减少,还有生活的快捷发展让我们很多事情足不出户都可以完成,所以人们开始逐渐的"封闭"起来自己,这就导致对他人的关注越来越少。
2.所处环境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思想境界、知识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换位思考难度的加大。比如你从小就家庭优渥,你就很难体会底层劳动人民穷困潦倒时的辛酸;你家庭条件不富裕,你就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些有钱人的奢侈浪费。
你没有和对方一样的生长环境和经历,就很难揣摩他人的心理想法。
3.换位思考能力薄弱
没有意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这也和成长经历中对同理心意识的培养程度有关。
有的小孩家长,从小就告诉孩子,要有爱心,要乐于助人,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这是对孩子情商的训练,让孩子有意识去换位思考。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没有培养同理心的意识,他们对孩子的骄纵宠溺更是让孩子更为自私自利,这就导致孩子会因为没有同理心而对他人造成不尊重的行为侵扰。
社会是一个大的家庭,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团体中的一员,我们在日常中会遇到很多不同性格的人,有的是擦肩而过的陌路,有的只是一面之缘。但人与人相识相交,一段感情的交融都需要我们多为对方去思考。一对互相不理解的人,是不可能长久的,友情如此,爱情更是如此。
所以,培养同理心真的是非常的重要,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工具。

没有同理心的人都是不会为他人着想的,他们是自私的,他们完全不去顾虑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只是以自我为中心为主角。这样的人,是很容易对身边的人造成心灵与自尊心上的伤害,容易导致感情出现裂痕。在学校生活中,会造成同学关系的不稳定。在职场生涯中,会造成同事之间出现矛盾,甚至会引起上司的不满,对人生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我们也都知道,人生无非就是学习成长、柴米油盐和人情世故,一个再怎么高智商的人,如果他的情商很低,那么他也很难会获得他人的帮助和理解,难以更上一层楼。而有的人虽然成绩不是很优异,但是人际交往能力很强,他们的人脉更为广泛,他们的机会也会更多。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不善于为他人考虑,不会换位思考的情况,请注意了,这个时候补救其实还来得及。

1.学会倾听与观察
当我们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学会在相处中观察他人的表情神态,以及最重要的学会倾听,我们要从他人的点滴表述中认识到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还有其性格是属于哪一种类型,当他人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进行表述的时候,我们就要分析他在这件事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看法,观察对方的表情神态则是为了揣度其话的可信度,从而更好地进行理解。
2.控制自我情绪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那么他是干不了什么大事的,所以在简单的交流对话中,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让自己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及时你的内心情绪起伏是多么的大,也要做到面上不动声色,保持平静或者是礼貌的微笑,然后再进行自我调节比如深呼吸,让自己情绪稳定下来。
只有让自己的内心足够的稳定,才能更好地去思考问题,才弄那个更好地进行换位思考。

3.语言措辞得当
语言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告诉孩子多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语措辞,不要出现太大过于偏激的词语,把话尽量说的委婉且留有一些余地,这样也可以让我们在分析错误的时候还有补救的机会,多增加一些幽默感也是很不错的,但要记住并不是简单的拿一件事情去进行嘲讽和吐槽。
习惯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对孩子的期望都是希望美好的,所以,要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多陪伴在孩子身边,留意孩子的成长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孩子有一个开心快乐的成长时光。
我是海马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