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放假带孩子回了老家,我们家孩子的姑姑有一个三岁的女儿玲玲活泼可爱。吃完晚饭我们在客厅看电视,她姑姑就让玲玲背一首古诗。一开始玲玲还有些许扭捏,后来实在拧不过妈妈就开始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举头……"孩子低下头,小手搅在一起。孩子她姑姑骂骂咧咧的说"怎么那么笨啊学的都记不住,昨天不是还好好的吗,不指望你过目不忘,这都记不住"玲玲哭作一团。顿时,哄孩子的劝大人的都行动起来,好不"热闹"。
我看着这个热闹的场景,笑了笑。其实虽然孩子学东西总是记不住是一个大问题,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解决。

那么,父母在这个问题上,怎么帮助孩子解决学东西总是记不住的问题呢?
孩子为什么学东西总是记不住?1、自身因素
孩子学东西总是记不住,有一部分原因也与自身原因有关。每个孩子生下来智商上会有所差别,系个人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指数,是衡量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智商的主要靠遗传,但是智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学习的状态也会影响孩子的记忆,如果在学习的时候精神不济、有消极懈怠的情绪,孩子也会记不住。每次孩子上学前叫孩子早点睡甚至养成午睡习惯就是这个原因。先天因素无法改变,但是努力可以。爱因斯坦曾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孩子自己如果不努力学习,同样也无法记住学习到的东西,学东西总是记不住未尝没有这原因。
2、学习的东西太难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独一无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久而久之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都逼迫孩子学习,完全不考虑对于孩子来说是否困难。家长们常常以自身的角度出发发出怒吼"这个这么简单你怎么背不下来""背不下来不准吃饭"。或许孩子已经足够努力了,但是她的努力不被正式亦或者得到惩罚。

3、没有系统记忆
一个人每天的精神有线,意志力也是有限的。每天从孩子的眼睛、鼻子、耳朵、皮肤、都接触到太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有些无意识让孩子记下来成为瞬时记忆,有一些是孩子主动记下来成为短期记忆。这些东西杂乱无章让人摸不着头绪,当孩子再次接促或者有人让孩子再次记起来,孩子就需要从一团毛线里面提取出一根线,难度可想之大。
4、父母的教学方式不当
基本上我们身边的家长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总是要求孩子死记硬背,背不出来不允许孩子吃饭玩耍。在孩子心里背书已经成为了一件千难万难很是"折磨"的事情。婴童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孩子如果一开始就认为学习是很痛苦的事情,那么当上学时会产生消极厌学的情绪。

1、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虽然现在提倡综合发展,但是很现实的问题是。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博得一个好前程。孩子学东西记不住,就意味着学习效率不高,这在学习任务日益繁重的今天是一件拖后腿的事情。
2、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家长会说"别人记不住你怎么记不住";同学会说"这个你怎么记不下来?"老师会说"这个5分钟就可以背下来了"周围的声音都会不自觉的产生比较、对比。人生而社会,就不可能不受言论的影响。言论是一把双刃剑。孩子如果能承受住压力,剑会成为一把宝剑,孩子带着宝剑所向披靡。孩子如果承受不住压力,这把剑成为一把匕首,插进孩子的心脏让产生自卑的心理。
3、 影响人际关系
在家里妈妈说"我叫你做饭要记得怎么做";在学校老师说"这道题交了以后要记得"老板说"这个是这样的"。结果是下次又忘记了,反反复复,学习的人也厌烦了,教的人也厌烦了。在大家的心理就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孩子学东西总是记不住的影响深远持久,但是也是可以解决的——家长们可以利用分类记忆法
什么叫分类记忆法?有什么作用?分类记忆简而言之把东西归纳总结然后加以记忆。归类总结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否则会出现分类出错的现象,还有一个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到事物之间没内外的联系准确的归类。例如源远流长的古诗词,当孩子从小学开始读书的时候,就开始需要背诵古诗词。但是中国古诗词之多。需要背诵的也特别的多,那么就需要找到特定的联系。分季节记忆,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有一些描述景色的也可以归类进去、诗中雪、诗中雨、诗中鸟等等。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孩子记忆的东西越多分类的方法才施展的开,也更快的学习掌握这个方法。古代的大儒们因为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记忆的越多。分类记忆法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整理输入大脑的信息,整理出来的信息的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可以减少浪费意志力使得记忆力集中,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长久下去逻辑思维更强。
掌握了分类记忆的概念不代表掌握方法,具体应该怎么做?

1、确定信息有效性
信息也分有用与无用,每个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同,孩子的思想也千差万别,所以信息的有用无用只有对孩子来说。学会筛选有用信息让分类记忆事半功倍。
2、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指的是更为具体的某一件物体。玩具就是利用鲜艳的色彩神奇的造型让孩子的记忆更加深刻。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在外面旅行,可以让孩子对事物留下深刻记忆。这样,等他有一天从书本学习到这一样事物的时候就会发出感叹"噢~原来是这个"。现在街头巷尾都会些许自己制做手工物品,假期之余可以带孩子去尝试。
3、抽象记忆
抽象记忆指的是偏向于逻辑性、概念性、文字的东西。例如书籍。可以购买一些更加趣味性的书籍。这个年纪的孩子所爱的图画书。也可以估计孩子把图画书的内容通过画画表达出来。

4、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相比于抽象记忆是更为主观的情绪。孩子的情绪起伏较大,有些陌生情绪更是让孩子记忆深刻。日常生活中可以每天询问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让他高兴的事情、让他不高兴的事情。例如讲小故事的时候,对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故事的结尾好不好等等的问题。通过孩子的情绪留下学习的东西。
5、动作记忆
动作记忆指的就是通过肢体动作留下记忆,就是我们常说的肌肉记忆就属于这一类,学习某一项技能更适合运用这一项。例如学习画画和游泳之类的技能。人们常说的小动作不会骗人,是因为身体已经习惯了做这个动作。所以不怕孩子学东西记不住了
这几个分类学习的方法可以尝试两项或者一起尝试,只要掌握分类学习法让孩子学东西不再记不住,甚至过目不忘。
我是海马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