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好家庭研习社,许公子
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我在跟学员交流和做培训的过程中发现:不论是大家都特别关心的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难题,还是每个爸妈都特别在意的亲子育儿难题,都与自己的情绪有着密切联系。你能否妥善对待自己的情绪,决定了你是否可以解决这些每天都旋在你头上的难题。

借用佛家的一句话渡人先渡己”,在育儿这个问题上父母也应该意识到育儿先育己”。不要期待用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去培养一个你理想中的孩子。
先给大家看两个妈妈发来的咨询,看看让她们担忧的问题是不是也困扰着你:
1.我感觉家务活不是应该各自主动承担才对的吗?怎么就总是我主动他却不主动? 还得每次要好声好气去哄他做?他不做我还不能去批评他?
2.我儿子9岁,由于成绩不好,他害怕考试,考前紧张得做恶梦,差点哭,虽然我基本上不会因为他成绩差批评他,也难免会有情绪,我想问题出在我身上,得尽力去改。请问我该如何让他直面考试?
第一个咨询案例中,字里行间全是妻子对丈夫不做家务这一行为的批判;第二个咨询案例中,是许多家长朋友都无法直面的辅导孩子做作业或是孩子考试成绩现实问题。再稍微深入一点,第一个案例充满的是妻子对丈夫的抱怨情绪,第二个案例中充满的是妈妈对儿子害怕考试这一行为的害怕”情绪。

这两个案例中的妈妈,如果没有办法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那她们所咨询的这些问题,也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因为大多数正常人,都会被情绪左右自己的思维。在我看来,大家想要有效解决亲密关系和亲子教育难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你自己的情绪问题。
因为归根结底,是你自己在为这些问题痛苦:你那个被你抱怨的老公,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有什么问题;你为你孩子害怕考试而担心,但孩子本身的感受是什么你其实并不清楚。
你认为老公就应该主动做家务、主动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你认为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在意成绩……如果你一直秉持这种信念,那你只能痛苦而问题不可能解决。这就是让许多妈妈在痛苦边缘徘徊的非理性想法”导致的。
在讲具体的情绪管理4步法之前,我想先跟大家介绍三种常见的三种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因为找到病因治病才有疗效。

1.绝对化的思维方式
如果你经常有这些念头:比如,我应该……”我必须……”我不得不……”我一定得……”我只能……”诸如此类,那你已经被绝对化的思维方式禁锢了。
身为妻子我们常常对丈夫念这些应该经”和必须经”:比如,你应该早点下班回家吃晚饭,周末你必须带孩子去户外玩,身为爸爸你就不应该玩游戏……
身为妈妈我们常常会对孩子念一些应该经”和必须经”,比如,你应该好好学习,以后好考上好高中、好大学;你应该努力工作,好好攒钱,这样才能娶媳妇、买房子……
身为女人我们也喜欢对自己念一些应该经”和必须经”,比如,我必须把孩子照顾好,绝不能让孩子受委屈;我应该做一个好妻子,照顾好老公和家庭;为了孩子我只能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兴趣爱好……
这就像唐僧给孙悟空念的紧箍咒”一样,把我们自己给禁锢了。做什么都束手束脚,对自己和他人各种不满意,生活在你眼里总是不够美好。

2.恐怖化的思维方式
许多妈妈深陷痛苦”而无法自拔,还因为她们给自己念了太多的恐怖经”。
就像前面那两个案例中的第二个妈妈一样:才9岁的儿子,就害怕考试,他以后的学业道路还有那么长,还要面临小升初、中考、高考,大学毕业后还要面临走向工作岗位的各种面试、晋升答辩的考核……万一他一直都害怕考试怎么办?万一这些都很重要的人生关卡他都不能很好的面对,那他就没有好学校上,那他就没有好工作做,那岂不是就不能过上好的生活了……
大家可以扪心自问,当你的老公和孩子没有按照你的预期做出你认为合理的行为时,你是不是会在脑海里自导自演一出这样的悲剧大戏?把自己搞得惶惶不安,顿时生活也变得暗无天日,而事实是这些都只是你的想象而已,现实中并没有发生。这不就是咱们自己在自作自受吗?
3.合理化的思维方式
父母在对待一个难管教的孩子时,比如特别常见的:你让他好好写作业,但他就是不听,无所不用其极的磨蹭。
经过长时间多个回合的交锋后,有些家长可能会这样想:我受够了。他要自暴自弃我也管不了。我放弃了,他爱怎么毁灭自己的生活就由他去吧。我无所谓了,我不管了。
这就像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实验中得出来的一种心理现象一样:习得性无助”。如果你的思维方式一直像前面那样循环,那你在育儿这件事上,很可能真的会让自己变成一个放任型的父母。在这种父母管教下的孩子,有极大概率长成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不良少年,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无用甚至有害的人。
其实,说是父母自我合理化,但实质上都是在自欺欺人”。因为在对待孩子这件事上,你还能真的无所谓、不管他吗?

心理学家说,小孩子有时候行为举止就像个变态,这说的是他们常常做变态的事。当他们行为变态时,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昨天还爱吃的饭菜今天死活不吃、不好好做作业等等,这些行为会让不少父母气得要命、极其挫败、焦虑不安、惊慌失措。
好了,其实上面这些分析是希望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在你跟孩子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沟通中,你跟孩子之间的种种不愉快,往往是因为你自己内在的非理性信念导致的。相信我,如果你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你期待中的亲子关系是不可能出现的。
图: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