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佳妤妈妈
小孩子因为年龄比较小,很多事情没有家长的帮助自己是无法顺利完成的。而当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家长会因为很惊喜孩子的表现就会选择用夸赞的方式为的是激励孩子,让孩子做得更好。可是,家长不知道的是夸赞孩子也应该有方式方法,正确的赞扬才会让孩子更加的努力和拥有自我认同感。
同事家里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叫娇娇。因为是个女孩子又真的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娇嫩,娇娇是一个文静可爱的娇俏的小姑娘,从小就弹得一手好钢琴,大家都喜欢这个孩子。

但是,娇娇有一个缺点,就是很喜欢哭,大概是因为是个小女孩儿的原因,又因为孩子比较小,话也不多不知道怎么表达就只能哭。娇娇连哭都不是那种和平常孩子一样大哭大闹的那种,她就一直都是默默的流眼泪那种性格。正因如此,虽然大家每次见了她都很喜欢,但是都不敢都弄她,怕把她弄哭。
有时候,跟着妈妈来公司也是安安静静的一句话都不说。那天跟同事偶然间就谈到关于孩子的事情,同事就开始和我说:国庆节假期的时候,同事一家回老家去了,亲戚朋友都聚在一起,孩子也回去了。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同事还只能先喂孩子自己再吃,孩子一直都不太愿意吃饭,总是要大人喂才肯吃两口。同事就一边夸着孩子你真棒”,一边端着食物哄着喂孩子。就这样,孩子吃几口,妈妈就夸几句,为的是让孩子多吃点饭。旁边的亲戚听见了,也来夸孩子这孩子真棒,能吃这么多饭。”在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夸赞中,娇娇还是多吃了几口饭。
突然之间,孩子就开始哭了,搞得同事一头雾水,忙着问孩子你怎么了?怎么哭了?不想吃饭了?”,孩子也不出声就在那哭,同时又追问孩子,才知道是因为坐着在一起吃饭的小姨没有夸她,娇娇心里不开心了。孩子一说这句话,这才让满桌的大人解开谜团,坐在几个座位远的小姨忙和孩子说小姨没听到,和你道歉好不好。娇娇吃饭吧你真棒,真是个好孩子。”这才把刚才还在哭的娇娇哄好,同事跟我感叹的是现在的小孩子古灵精怪的,连谁夸她都记得。可是我却不这么看这件事。

从同事和我说这件事情的过程,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拿着一贯空度虚无的赞美想要换取孩子的做事效率和结果。
并不是说家长不应该夸赞孩子,也并不是说这种行为不对不好,而是这样诸如此类: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这种夸奖词语,很空洞,为的是换来孩子的动力或者是达成某件事情的目的,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很多时候也很容易产生相当多的负面影响,好事变坏事,对孩子也不好。
一概而论的赞美或者是夸奖可能引发的负面的影响
夸奖必须是加倍”的,才能在孩子身上见效
就像同事的女儿刚开始只是需要妈妈的赞美或者是夸奖,等到后来孩子不吃饭、哭闹,要得到在一起吃饭的所有人赞美才可以继续吃饭。
事实证明,假如家长选择用一概而论的赞美,来促使孩子继续做事或者是坚持做某件事,那就需要不断的加大夸赞孩子的次数,以及要不断地扩大赞美的程度。 一旦有的时候,父母或者是家里人没有办法实现孩子所想的这种加倍的赞美”,那么这样的赞美就不会有任何效果。总结一句话说:现在这样的夸赞方式太泛滥,孩子开始不吃这一套了。

获得别人和家长的赞美成了孩子人生的唯一追求
家长以为的无限制的夸赞孩子,还会给孩子带去的另一个不好的影响就是久而久之的夸赞让孩子把听到他人夸赞自己,作为自己的唯一的追求和执着,但是从本质上忽略了自己做的事情本来的意义。
比如:同事的女儿娇娇就是这样,孩子要听到赞美作为自己的唯一需求,甚至因为在做的有一位亲戚没有夸她,她就开始自暴自弃,想着放弃和自己生气。
显而易见的就是对于那个时候的孩子来说,被人夸赞才是最重要的第一位事情。至于是否吃饭这件事,在她看来是没有好处坏处的,她把吃饭可以带给他的好处完全忽略了。
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教授心理学家科罗尔,就曾经对空洞赞美孩子而驱动孩子的方式”表示了强烈的否定和不认同,他认为不论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还是人性化的角度,父母应该更加着重的是在赞美孩子的时候赞美孩子的努力过程,以及可以通过具体的指出,才可以让让孩子更好的听到的鼓励作为前进的动力。

单纯宽泛的去评价鼓励,可能在一时之间在鼓励下孩子会做这件事。但是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变得十分迷茫,应为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做的好。往往会适得其反,不应该去赞美孩子的人格或者是赞美孩子的天赋。
因此,心理学家科罗尔还做了一个真实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他选了几百个孩子来作为实验对象,把孩子分成两拨,一拨孩子每天被夸聪明而另一拨孩子每天被夸努力。一个月之后,再次观察孩子们的行为,被夸努力的孩子,明显的有了进步而被夸聪明的孩子不仅没有进步的情况反而感觉有些自负的情绪产生。

科罗尔通过实验结果证明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赞美孩子不应该一味地一概而论孩子的人格亦或是天赋,而是应该有的放矢的最赞美孩子的努力的过程,以及具体做法的认可。因为通过实验的出被市场夸赞天赋的孩子会陷入固定的思维,而一直被夸努力的孩子会慢慢形成固性的持续成长的思维。
这从侧面就是在告诉父母们不要总是去夸自己的孩子你真棒,而是要夸孩子的努力,或者是具体提的告诉孩子你做的哪里对。夸赞孩子的具体方面,过于模糊反而不适合孩子的成长。以前,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同班同学叫刘宇,这个孩子为什么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是因为他的事迹真是每次听人说了都觉得惋惜不已。那个时候,一共有七门学科,想要兼顾七门学科那就必须是不仅要认认真真的听老师的讲课,课下还得自己特别用功,才可以让自己不偏科争取达到平衡状态。每个人都很努力,刘宇不一样,他就是成天上课睡觉,下课也不写作业,他照样是班里前三。有段时间,我总是以为他回家偷偷学习,但是听他妈妈和老师反映,他回家也是待着从来不写作业只是偶尔看书。我觉得很神奇,当然不止我觉得神奇,办公室的每位老师都觉得神奇,只要是老师评价他,从来都是这孩子太聪明了”真的太让人吃惊了,真是天才”,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就是数学老师总是哄”着他听课,大概是不愿意放弃这样的好苗子,老师哄他就听课,做题也全会,但凡是老师不哄,他就睡觉。后来,因为老师看他这个样子就没有坚持的再继续哄着他了”,果然刘宇因为长时间的跟不上课程,成天睡觉被学校劝退了,从此以后老师们只要提起他,就说他是伤仲永”,空有满腹的才华,白白浪费了。我反而觉得是因为大家长时间对他毫无选择性的夸赞他的先天天赋,让他开始自负,总觉得自己就是不努力也能考上好的大学,因为自己聪明,这是大家公认的,最后才害了自己。那么做父母的到底应该怎样有效的夸赞自己的孩子呢?

赞美孩子的时候要选择具体夸赞对象
就像同事的孩子娇娇吃饭这件事来说,如果她当时可以说:娇娇,你吃饭吃的很棒,我觉得你你现在越来越会吃饭了,是个大孩子了。”只要是带上具体的场景和环境,这样的夸赞方式才能让孩子明白家长夸她是因为她吃饭这件事,跟她自身没有任何关系的。

这样长此以往,就会避免孩子把夸赞认为是一种目标或者是追求,从本质上忽略了事情本身的作用和意义。

夸孩子的时候不要过于的夸张
相当一部分的父母无论孩子自己是做成了什么事情,都一直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真棒”你是个好孩子”,此类的赞美不仅显得很空洞,并且会让孩子对真正的成功产生错误的等级认知,从而导致孩子做一件小事和完成一件大事是同样的感觉,丝毫感觉不到成功的喜悦感也无法得到自我认同感。
因此,这样就会导致孩子在面临困难的时候,直接就选择的是退缩。因为孩子既在内心就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更简单的事情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为什么还要经历困难呢?

所以,要夸赞孩子,但是一定不要过于的夸张,切合实际最重要。

夸赞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真诚
当孩子在某件事上有所成就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适时的配合孩子,拿出真诚、诚恳的态度来回应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是真的有意义。
不要经常性的认为孩子的年龄小,有些事情还在记不住,就选择敷衍或者是嘲笑、讥讽孩子,这样反而会产生反面效果。
夸赞孩子时家长运用这些语言:
1、你真的很努力了。”2、 你一直坚持下来是很好的。”3、 你这样的做事态度非常不错。”4、 你和小伙伴们玩的真好。”5、 你做得很好,只因为……”6、你选择重视别人的意见,这点做得非常好。”
说话,作为一种艺术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而夸赞孩子更是一种学问,正确的赞美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将鼓励或作动力 不断的向前;而错误的赞美,会让孩子迷失方向,以至于把赞美作为一种目标,还有可能适得其反。父母夸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才能让孩子更加进步和优秀。
今日话题:你也喜欢用真棒”、你是个好孩子”这种来夸赞自己的孩子吗?
我是佳妤妈妈,每日分享育儿故事,欢迎各位宝爸宝妈共同分享养娃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成为学习型的优质父母。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