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儿童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内心的感觉中…

儿童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内心的感觉中…从婴儿开始,感觉就陪伴着我们。

感觉在儿童生命成长中的作用如此重要,我想在此再谈感觉。

儿童世界的大门在我们面前打开了。

我听蜻蜓说:如果你们用显微镜不看近处而看远处,就和我看到的一样,细节没有,但对物体的运动高度敏感。但是你们看细节有意思吗?”

我听小鸟说:如果你戴着眼罩走夜路,就和我走夜路一样;可是我听得见我们的欢声笑语,你们听不见。”

我听兔子说:你们人的世界太安静了,即使你听力很好,再加上助听器,也还是比不上我。”

我听狗说:我看不见前方10米的地方,但是即使你戴上一个放大1万倍的助嗅器,也还是赶不上我闻到的。我都能闻得到你的担心和害怕的气味,朋友。”

我听羊说:如果你穿上了,棉大衣抱我,就和我裸身抱你的感觉一样。”

儿童、成人,有极其丰富多彩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那是我们的眼睛能看见的万种明暗、几十万种色彩,以及它们的各种搭配组合;能听见的万种响度、几万种音阶,以及它们的各种搭配组合;还有万种气味、味道和万种触觉。那和动物的外部世界不一样,也就是说,和外部世界本身不一样。我们的外部世界,由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对它们的整理和加强,又丰富了几多倍,清晰了几倍。

我们还有一个极其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的感觉和感觉的组合方式那是我们的特别感觉。

老师说:我们今天只说内心感觉。”

冷和热算吗?”

不算。”

饿和饱算吗?”

也不算。”

口渴算吗?”

当然也不算。”

困了算吗?”

不算。”

心疼算吗?”

有时候算,有时候不算。”

快乐算吗?”

算。”

婴儿刚出生时,有成人所没有的看见明暗的快乐感。婴儿的快乐感出现在他每一个活动中。婴儿用自己的能力去开门,在开门中获得了一种能力,这使他感觉非常快乐。每个婴儿每时每刻都在创造自我,这样的创造只有极少的成人会有。从婴儿开始,感觉就陪伴着我们。

婴儿用手拉环很快乐。手的使用使婴儿快乐,吃手受到阻碍使婴儿焦虑。如果不受干扰,婴儿快乐的活动会越来越多。他的身体更加自由,嘴和手更快地发展,更加能突破对他的妨碍。

所以,孩子可以用感觉说话。

上面的话可以说成:婴儿感到拉环的感觉和快乐的感觉。手的使用使他有快乐感,吃手受阻使他有焦虑感。快乐感的活动越来越多。身体有更加自由的感觉,嘴和手的感觉更加发展,对妨碍的抗争更加有力量感。

婴儿觉察奶水在脸上,开始时惊谔。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异常感觉。

爸爸从福特汽车引导孩子认知到汽车的产地是美洲,寻找学习知识的机会。可是这只会使孩子产生被强制、压抑、焦虑和无奈的感觉。

儿童说:肉丝卡在我的牙缝里了。”身体感觉产生的心理感觉,能建立主体感觉的概念。

人的生命的本质是在创造中逐步完整的生命,是按照环境创建自身以便创建环境的生命。如果儿童的活动一直受限,儿童的活动,以及因不能活动而产生的焦虑感就会被大脑逐渐放弃。儿童不再有焦虑感,但他同时也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可能。

千千可以用语言描述她的感觉。

千千4岁零5个月,她特别喜欢用珠子穿项链。她把穿项链用的水晶珠子放进一个小笔筒里,珠子大小和质地一摸一样,只是颜色有蓝色、灰色、粉色、紫色、白色5种区分。

刚开始她需要什么颜色的珠子时,就先看一眼,再把手伸进笔筒里,拿一个她喜欢的颜色的珠子。

某一天,千千伸手摸了一个蓝色的珠子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想拿蓝色我就拿到了。你猜,我是怎么拿到的?”

妈妈说:你是不是看见的?”

千千说:不是!”

妈妈说:那你是怎么拿到的呢?”

千千愉悦地说:我感觉出来的。你猜,我是怎么感觉出来的?”

妈妈说:不知道。”

千千说:我也不知道。”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内心的感觉去描述。

在认识到内心感觉之后,可以说一切都是感觉,感觉是一切的基础。儿童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内心的感觉中。

儿童说:我爱听《快乐王子》。”这是精神感觉,对意境的感觉,对美好和崇高的情景的感觉。

少年说:我爱听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这是对语言的感觉之精神感觉,对正义、和平、和谐、善、美,对它们的期待的感觉。

拥有感觉使我们和自己、他人的生命、认知、精神、心理和灵性甚至是语言本身产生联结的可能,使我们走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事件之中,扩展着我们内外的两个世界。

我们过去认为感觉仅仅集中于人体的5种感觉中,显然那局限了我们。

孩子说:我对钢琴没感觉,没能学琴。”那是精神感觉没有出现。

女孩说:我喜欢跳舞,我常常沉醉在芭蕾中。”那是她已经拥有了精神和艺术的感觉。

成人说:我和狗狗一起奔跑,我就被孩子们发觉了。”那是一种对运动起来的生命力的感觉和运动感,还有对生命的心理感觉。成人和儿童根本不同。这里有人类和动物联系的秘密。

儿童说:你不可以解剖植物,它会疼。我不会触摸它的。”这是对生命的心理感觉,彰显着儿童意识里的善和爱。

感觉是良知、善,即道德的来源。

儿童必须是他感觉的主人。即使儿童的认知尚未成长起来,他时常还不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也能感觉出人或事物背后最深处的本质。是灵性感觉还是自觉呢?

我”感觉到的世界,对我”来说它才存在;我”感觉不到的世界,我”就无从发现那个世界,也无从认识那个世界。实际上,所以的儿童都是这样。

妈妈

感觉使儿童不断发现着新的世界,发现着自己……感觉普遍地存在于儿童的生活细节中,只是在大多数孩子那里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和开发。

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内心感觉的海洋里!

幼儿是感觉的,而不是语言的生命。有了感觉孩子就明白了。

青春期到了,这个已经成长起来的儿童,才可以进入理性和抽象思维阶段,深入这个外在的世界。只是,在我们的生命中,除了感觉还是又加进了更多的理性与抽象思维。无论你是成人还是孩子、老人,认识自己内在的世界都要从感觉开始,依然要靠感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感觉都是无法替代的,它是儿童自己生命中发生的,是必须透过自己体验的。

儿童为什么会把植物当作和动物一样的生命呢?心灵的感知?

儿童谜一样的话语和行为是成人复杂意识的萌芽,是露头,是显示,还是生命的两极?抑或是儿童成人本来就一样,儿童只是在展示?

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我们究竟进化到了哪个意识层面?我们是否能够跳跃我们所在的意识层面来完成成人意识和心理的进化?尤其是能否跳跃父母和教育者的意识、心理和文化状态?为什么儿童可以?

我们怎么会有这些意识呢?我们到底是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教育科学、认知科学、心理科学、意识科学已经到了实用阶段?应用这些科学,我们是在帮助儿童还是在帮助我们自己?是不是我们想要帮助我们的孩子,是否觉醒的意识已经在人们身上普遍存在?事实上,这个时代好像已经可以如此……

我有一个梦快乐王子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