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妈咪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不知道该为父母难过,还是为孩子难过。
一家三口在商场,妈妈试衣服的时候,4岁的女儿想要买饮料,妈妈正穿着商店的衣服,就跟孩子说一会儿再去”。
结果孩子的反应让人意外:她竟然踢了妈妈数脚,发泄自己的不满!

而爸爸立马赶过来,踹了女孩,女孩开始大哭。
在评论里面、视频里,很多人都在给这个爸爸点赞:熊孩子”就该这么教育!
有人说,一个人再坏,只要他孝顺,说明还有良知。
孝顺这个词,代表了懂得感恩、内心还有爱的存在,如果一个人对辛苦生养他的父母都是拳打脚踢,这足以说明这个人的冷漠。
这个女孩踢妈妈的行为,不能说她内心是冷漠的,只能说她现在不懂什么是感恩,也不懂遇事不能暴力相对。
这其实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可能是家里惯坏了
当孩子被惯坏了,她会认为所有人的人和事都要以立即满足她的愿望为目标,如果她的愿望不能立即得到回应,就会变得暴躁。
那么孩子可能会用哭闹打滚的方式来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也可能会用踢打的威胁行为让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
可能上手是家里正常的相处状态
还有一种可能是,上手打人”、踢人”是家里的常态,父母或爷爷奶奶总是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孩子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用踢打的方式解决。
所以说,虽然很多人都在称赞爸爸的这种行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让孩子明白不能暴力,不能踢人,但是爸爸的这种行为,却不是一个好的处理方式:
1、让孩子有样学样,暴力遗传

就像上面所说的,孩子第一时间想到用踢人”的方式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有人曾经在她面前用过这种方式。
不仅仅是用过,还可能对方用踢人”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这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有效的解决方式。
所以呢,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给孩子展示出:暴力有用。
2、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三、四岁的孩子,正是处在自尊心敏感的时期,他们十分在意外界对他们的看法。
孩子这时候的哭,可能是因为爸爸踹的疼了,也可能是让她觉得委屈、丢人才哭。
无论哪一种,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让孩子害怕爸爸
孩子跟爸爸的关系,没有和妈妈那么亲近,如果爸爸不常在孩子身边照顾,那么孩子跟爸爸的关系就更陌生了。
如果爸爸这时候二话不说就动脚,会让孩子害怕爸爸,和爸爸关系不亲近。
说了父母的暴力带来的伤害,那么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对孩子冷处理。

当孩子踢妈妈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对孩子进行冷处理,走到一边不搭理孩子,直到孩子冷静下来。
其次,当孩子冷静下来讲道理。
当孩子冷静下来,父母再跟孩子讲道理,问孩子踢妈妈、用暴力是不是你做错了”。
如果孩子不认错,可以继续冷处理,如果孩子认错了,父母可以给安慰,并且跟孩子打情感牌”。
再次,在生活中不要给孩子做暴力”榜样,也不要溺爱孩子。
就像上面说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有人教”,也可能是溺爱”导致的,也可能两者都有。
所以父母不要溺爱孩子,严守自己面对孩子时的底线,不要轻易动怒,也不要轻易妥协。
在生活中,父母,特别是照顾孩子的妈妈,总是会说:当时没忍住揍了孩子咋办?
在孩子特别过分的时候,父母动了手也是可以理解的,可如果父母经常动手,那么问题就真的在父母了。
当父母没忍住动手之后,要让孩子知道:暴力是错误的,暴力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会让别人哭泣。
父母该教训就教训,但是动手打孩子该道歉就道歉,让孩子知道暴力是错误的,是需要认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