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发展,有如建筑物的堆砌,基石如不稳固,即使堆砌的很高,也是虚有其表,经不起狂风、地震。孩子走路的基石,就是爬、坐、翻、滚及站,这些能力在婴儿出生后的头一年,已在陆续发展中,有如小齿轮带动中齿轮,逐渐促使机器运作。以下将爬行的动作分成原始期、过度期及成熟期等三个阶段。

(一)原始期
胎儿在子宫内屈曲如蛋壳形状,出生后则逐渐由头部进而手部、躯干、腿部,顺序地发展伸展肌的功能,最后能顶天立地站起来走路。如果我们让新生儿趴着睡,他虽然不会抬头,但是会将头侧向一边,以便呼吸,隔一段时间,再转向另一边,这个过程慢慢锻炼了他的头部伸展肌;两个月大是时,趴睡的婴儿,已进步到能将头抬起来,奠定了将来抬头挺胸走路的最初基础。

(二)过度期
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可用手肘支撑身体的重量,将头抬到45°至90°角,此时他的肩胛及肩膀训练的较为有力。五个月大时,他更能用手腕支撑上身重量,初期手成握拳状,然后慢慢能张开手指,以手掌撑地,如此手与地面的接触面增加,一方面抑制了原始的手抓握反射反应,另一方面手的触觉经验增加,进而提高了手的功能。

四到六个月大时,婴儿清醒的时间较多,趴着睡醒时,常抬头张望周围环境,此时头部及腿部的伸展肌逐渐有力,能做出如飞机起飞般的姿势,以腹部贴地,头及四肢上扬抬起,这样,可用手去够玩具玩。
六个月时,婴儿会用腹部作重心,双手、双腿轮流出力来移动身体,往前或往后蠕爬。

(三)成熟期
八个月大时,婴儿四肢及躯干更加有力,可用手掌及膝盖着地,腹部被撑起来与地面成水平位置。初期,可在这种姿势下做前后左右的摇摆动作,以加强稳定度,逐渐地,双手及双脚会配合做动作,如小马般轻松游走四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