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成年人的分离焦虑

宸寰/作者

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相似的经历,在自己成人离家后,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近来,我的母亲常常控诉我不给家里打电话,每次都要他们给我打电话,在那一瞬间我感觉我的母亲好像小孩似的。

从前是我需要寸步不离地呆在父母身边,生活需要父母照顾,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我越来越独立,也不再需要父母的照顾时,我发现从我对父母的依恋转变成为了父母对我的依恋。

可能会有人说父母记挂自己的小孩,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确实,但是我母亲是一个没有什么边界意识的人,同样也是控制欲很强的,从我上高中寄宿起我母亲每天都有打电话到我们宿舍找我。

也许是因为母亲曾经过度地管控,导致了现在的我只想逃避,造成了我逃,她追”的局面,同时我也能够感受到她的无所适从和焦虑。

2

成年人也会出现分离焦虑

提到分离焦虑,我们往往会想到襁褓中离开父母就哇哇大哭的婴儿或是不愿意上幼儿园而嚎啕大哭的小朋友。

但其实不只是孩子,许多成年人也会出现分离焦虑,在面对家人朋友的离开,不仅仅是生离死别,也许只是一次旅行、也许只是一次出差,他们都会表现出恐惧不安,依恋焦虑使他们害怕分离。

成年人的分离焦虑往往是儿时内心深处对分离的映射,他们的父母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就没能处理好依恋关系,导致了成年后也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无法打破在一段关系中患得患失、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局面,因为每经历一次分离就意味着要重温儿时面对分离的恐惧。

他们的需求依附于他人,唯有得到他人的爱与支持才能够获得安全感,而他人作为一个不稳定因素,有分离焦虑的往往需要不断地要求他人向自己表忠心、给承诺。

相较于小孩面对分离的大哭大闹,成年人对分离的焦虑往往表现得更加隐晦。

他们不会直接表达自己需要陪伴,却会不断讨好身边的人,希望自己被关注;他们害怕独处,即使很难融入集体也不会一个人呆着,不希望自己被抛弃被遗忘;他们会不断试探身边的人,来证明自己是被需要的。

他们看似很作”,其实都是源自对分离的恐惧。

分离焦虑不仅会对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工作学习中也会努力维持现状而不敢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往往表现得缺乏挑战精神,不敢冒险。

3

巨婴式父母往往难以接受分离

中国的父母大部分都表现出很强烈的控制欲,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他们也很难真正放手,他们无法面对孩子越来越独立,有自己的思想这个现实。

孩子一旦脱离控制,就觉得孩子叛逆了,就开始惊慌开始着急,这其实就是父母不愿意接受分离不愿意成长的表现。

分离和丧失有利于构建和认识自我,是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程。

在孩子开始忤逆父母时,父母最常说的是你翅膀硬了,是吗!”,这句话的愤怒之下充满了压迫、紧张、焦虑、恐慌的话,一方面父母一点也不希望孩子的翅膀硬了,他们不愿意承认曾经那个处处需要自己照顾的孩子开始脱离自己;另一方面,他们不得不面对孩子终将长大终将离开自己的现实,所以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拴在自己身边。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长在心智的成长上是不如孩子快的,甚至会影响孩子心智的成熟。

对很多父母来说,自己的价值是来自于被孩子需要,所以他们害怕自己不再被需要的那一天,这样就相当于否定了自我价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全世界,这其实是不正确的。

中国的父母身上存在一个矛盾又怪异的现象,在孩子十八岁以前他们希望孩子不要长大,在自己规划好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从对孩子的庇护中找到家长,而在孩子成年以后又迫不及待地把孩子推出去,好像孩子能在一夜之间就长大到足以面对人生的一切困难。

其实我认为父母的这一推极有可能是一次试探”,当孩子想要缩回父母的羽翼下时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孩子没有自己就是不行,从而获得对自我的认可,而当他们发现孩子自己能够面对社会的考验时,他们又开始惶惶不安害怕自己是不是不再被需要了。

4

如何解除过度依赖

不只是孩子需要学会分离,成年人同样需要知道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分离,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中不只有分离,还有丧失。

如果我们一直因为分离和失去而感到焦虑、恐惧,不仅会对生活带来影响,还会给心理造成不可逆的创伤。

那么我们要如何解除对一个人、一个事物、一个状态的过度依赖呢?

行为上,在分离之初我们可以利用心理学中的中合效应去缓解自己的痛苦。

也就是说一个好朋友离开,那我们就去发展一个新的好朋友;从原来的行业中离开,那我们就去发展一个新的技能;低落的情绪能使我们逃避现实,但是我们必须要走出来,那我们就去找一个让自己开心的状态,不管是什么样的焦虑,动起来就是解决焦虑最好的办法之一。

心理上,直面与正视自己害怕恐惧分离,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没关系,分离就是成长”。

习惯独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沉浸当中感受心流体验,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重新建立起基于自己的自信,而不是依附于他人认可的自信。

但是我也并不是说让父母独处去吧,不需要给他们关心和陪伴,只是由于曾经和父母的相处模式让我觉得和他们太亲近让我非常不舒服不知所措,他们的转变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而我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达到折中的结果。

同时由于儿时的经历,我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也经常会有分离焦虑,甚至表现得比我母亲更加过分。

从这篇文章起,让我们都好好在生活中去学习关于分离的人生课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