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犯错屡教不改,家长不要焦虑,要向他表明自己的感受与需求 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焦虑

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焦虑

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焦虑

上班忙了一天,我刚一进门便看到大宝正捧着平板电脑在痴迷地玩游戏,小眼睛盯着泛蓝光的屏幕,简直要掉到里面了。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答应我要戒掉网游了,就在三天前,他还信誓旦旦地答应我再也不玩了,没想到这才过了几天,他又知错不改。

疲惫了一天的我,那一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三步并作两步的走过去,怒气冲冲地抢走平板电脑,狠狠摔到了地上。

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焦虑

接着我便开启了河东狮吼的功力,直将大宝骂得泪水涟涟、不住嘴地向我道歉:妈妈,我错了,我下次再也不玩了。”

可我完全听不进去,你每次都这样说,我已经不相信你了,从明天开始没收所有电子产品,不许看电视、不许出去玩,给我刷大卷,周末练两个小时钢琴。”

这样的场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相信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犯了错误后每次都答应会改正,但是没过几天又会如此,反反复复,面对这种情况时,家长们都会觉得很头疼。

比如将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偷偷玩手机,拖拖拉拉不写作业、在课堂上讲话,多次被老师叫去学校谈话、早上起床磨磨蹭蹭,怎么催都不管用……

总之,每个孩子都有千奇百怪的犯错方式,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呢?先介绍几个步骤大家去试一试。

首先谈谈孩子此刻的感受与需求;明白地说出家长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与孩子开诚布公地讨论,找出大家都接受的解决办法。把彼此的想法都写下来(不要带批评的色彩)挑出哪些想法可以接受、哪些不能接受,然后讨诸行动。

有的家长也许会说,这些我都试过了,可是孩子还是不配合怎么办呢?其实上面这五个步骤并不难,难的是家长要转变态度,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做一个发号施令者。

这样的话,孩子是感受不到你对他的尊重的,双方仍然是一个对立面,他当然不可能好好配合你。所以在实施这五步法之前,家长要放平心态,默默告诉自己:我要降低姿态、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

我不是要说教,不能武断与批评。”我会根据孩子的想法而调整思路,不能固守陈规。”我不会坚信一次成功,如果这次不行,说明方法还需要调整,我对孩子有信心。”

做好上面这些心理暗示后,我们先确保自己与孩子的情绪都处于平稳状态,并且孩子也愿意接受你的讨论,便可以具体实施了:第一步:谈谈孩子此刻的感受与需求。

开头语可以这样说:孩子,这件事你是不是觉得……”说话时语调要尽量平和,让孩子觉得你不是在找他的茬,而是真正打算倾听他的想法,这样他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第二步:向孩子表达你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开头语可以这样: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能听听我的感受吗?……”

随后的表达一定要言简意赅,切不可长篇大论。如果你一直不停地絮絮叨叨,哪怕说的都是你的肺腑之言,孩子也会当成是说教,很难再听进去。

第三步:与孩子开诚布公地讨论,找出大家都接受的解决办法:经过上面两步的试水,相信孩子这时候已经能够接受你的态度了,他会明确表示愿意改正,家长就先让孩子说出他的办法,毕竟这是他的事情,但要切记打断或否定,还是以倾听为主。

然后让孩子把这些办法在纸上写下来,落实在笔头上,以表示对他的重视;同时家长也写一份。

第四步:与孩子交换研究一下,哪些方法你们能接受,哪些是不能接受的。如果孩子写得太离谱,家长千万不要直接拒绝,不冷嘲热讽,婉转地表达此方法不太容易执行。

第五步:确定好方法后,制定具体计划。比如谁负责监督?完成计划的时间节点?如果不执行,惩罚措施是什么等等。

如果执行几天后孩子的老毛病又犯了,家长不要焦虑,做好再来一遍的准备,因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内就改正,与孩子重新约定、重新实施即可。

当然,这些方法也不是对每一个孩子绝对好用,可能你的孩子就是不吃这一套,那么家长也不用犯愁,只要按照上面的要求认真做好,你至少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总比两眼一抹黑要强得多。

岁寒聊教育寄语:

如果出现最坏的现象,你的孩子连第一步都不让你做,说明你与你的孩子缺乏良好的沟通,孩子对你有抵触,不愿意与你面对面讨论,那你可以尝试用书面的形式去沟通。比如把你的想法写在便签上,贴到他经常路过的地方。

家长应该明白,如果孩子反复犯错,唠叨与发火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孩子,并且与孩子共同努力去解决问题,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能彻底改正他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