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这是众所周知的一件事,然而在陪伴这件事情上,其实也有很多要领需要注意和掌握,就像有很多家长向我询问过这两个问题:
"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我都在考虑要不要辞掉现在的工作,换一个更加轻松的工作,好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
"为什么我每天都陪在孩子身边照料着孩子的生活起居,但是却和孩子之间越来越生疏了呢?"
相信这样的疑问很多家长或多或少的有遭遇过,就是拿捏不准一个方法,总是认为陪伴孩子就是要时时刻刻的呆在孩子身边,但又疑惑为什么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分为几方面来进行讨论,首先来说说为什么要花费时间陪伴孩子,陪伴对于孩子成长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1.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爱着
父母的爱对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幼儿,他们更加的敏感,父母的爱会给他们的心理塑造起到很大的影响,在这个时间段,孩子的心性不是很稳定。让他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从而对家庭观念认识理解的也更加深刻,可以很好的给其带来心理状态的稳定作用,同时也会给孩子的性格塑造起到积极地效果,有家长陪伴关爱的孩子,往往都是心地善良且阳光开朗的。
2.陪伴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
孩子在成长阶段,很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思想或者行为上的变化,这便是孩子最大的"多变性"特点。所以这就会出现为什么很多家长明明有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却没有达到理想中的预期效果,就是因为孩子随着心智的逐渐成长也是不断发生着变化的。这个时候就体现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因为陪伴孩子,所以对孩子的成长情况也就更加的熟悉,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身上产生的变化,从而可以及时的做出调整,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教育。
因此,父母陪伴的过程也是其不断的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过程,从孩子自身品行塑造和教育等方面来看,家长的陪伴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诚然,孩子的成长既不可以脱离经济的支持,可也缺乏不了父母的陪伴,但是,家长每时每刻的陪伴真的算得上是陪伴吗?有时候,这样24小时的陪伴真的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么?
在我看来,并不是时间上的大量付出,孩子一定可以健康成长,就可以达到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有的时候父母没有掌握到陪伴的要点,即便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孩子仍然会对父母感觉到生疏,没有达到一个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1.表征陪伴法
这应该是最常见的一种陪伴法,也是家长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认识,就是指父母在陪同孩子时,很多时候只是便面上的陪伴,但其实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而是自顾自的进行着自己的活动。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吧,就是节假日的时候,带着孩子出去玩,到了一个游乐景点,孩子开心的跑去玩滑滑梯和跷跷板等娱乐设施,而家长就是找个地方坐下来拿出手机上网,过了一会,家长觉得玩手机没意思,觉得很无聊,于是就喊着孩子回家,而孩子才刚开始进入状态,就被要令着离开,这个时候孩子会是什么感受?
所以这种表征陪伴法父母是自我感觉消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因为没有和孩子之间进行互动,所以也不能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因为这种模式缺乏相应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2.负重陪伴法
相比较于表征陪伴法,负重陪伴法多了一些亲子之间的交流互动,但是他同样有着明显的弊端,因为在这种模式下,父母会参与孩子的成长活动,但是,父母并没有把握好一个角度的问题,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这就会导致孩子的一些行为,在家长看来是不妥当的,于是就会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干预或者批评制止,这不仅仅会让孩子难以接受,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反抗的行为,但也正是孩子的反抗,让家长觉得孩子任性不听话,从而造成亲子之间误会加深,出现矛盾争端。
3.情感陪伴法
情感陪伴法更加注重的就是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它不要求家长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去陪伴孩子,而是讲求一个更加高效高质量的陪伴,是我认为最有效的一个陪伴方法,是值得提倡的。
这个陪伴法主要的体现就是,家长不要只是做简单的表征而是真正的去做到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情,家长不必太过多的去干预孩子的想法和行为,而是做到询问孩子的想法,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正在受到父母的重视,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他们自然也就很乐意回答父母的问题,这样一来也就增加了亲子感情。
在这种模式陪伴下,父母不必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平时的接触中,父母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为,以孩子的语气去和孩子进行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去面对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陪伴的方法的选取应该根据自家孩子的特性而定,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真正的陪伴应该是"陪"和"伴"相结合。
就像是上面的表征陪伴法,家长即使花费了24小时的时间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但其实是一种无用功行为,大量的时间付出却是有陪无伴,亲子关系自然很难得到突破。
而负重陪伴法,虽然做到了陪与伴,但是这样的陪伴是有瑕疵的,父母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幼稚行为,希望孩子能够接纳自己的观念,这对孩子而言其实更像是一种折磨
而情感陪伴法之所以能够从三中陪伴模式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其不仅把陪和伴结合的很好,让父母真正成为了孩子的伙伴,陪同孩子成长,还很好的站在了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满足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被尊重感,这对于孩子的教育发展是非常有效且积极的。
真正高质量的陪伴,不是24小时陪伴,而是关键时刻的陪同,这里的关键时刻主要讲的就是在孩子迷茫,需要帮助的时候,当孩子面对挫折伤感的时候,在孩子开心愉悦时的祝贺,要问具体怎样才是高质量的陪伴,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1.揣度孩子的需求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留意孩子的行为习惯,揣度孩子想要的是什么,父母的通情达理能让亲子关系相处的更加融洽,孩子也会更加的信任自己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指引作用。
2.参与孩子的活动
想要走进孩子,感知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完成同一件事情,这样有利于在整个过程中对孩子进行观察和了解,在互动交流中也可以拉近亲子间的感情,这有利于家长更好的进行换位思考。
3.反馈真实的感受
在陪伴的过程中,面对孩子一些不良行为与想法,父母应该及时反馈自己的真是的想法和感受,不要因为害怕打击孩子自信心和主动性就选择隐瞒,要知道对孩子提出建议是有利于孩子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个开心且愉悦的过程,即使会面对一些困难,只要家长多一些耐心和理解,就可以及时的解决问题,维护亲子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我是鲸鱼妈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