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13~15月龄宝宝智能练习

13~15个月宝宝体格发育指标

13~15月龄宝宝智能练习

定向走

父母将宝宝的玩具如毛绒玩具或小汽车玩 具等,放在距离宝宝一米远的地方,鼓励宝宝走过去将玩具捡起来玩耍;或把玩具散落在周围,让宝宝走过去拿着玩具走回来,将玩具递给父母。

找妈妈

学走路

最初父母可以站在宝宝的对面,向宝宝伸出双手,鼓励宝宝壮着胆向前走几步,然后一下子扑到父母的怀里;稍后父母可以引导宝宝推着学步车向前走,等宝宝走得熟练后,再让宝宝练习转弯走;父母也可以让宝宝拿着扶圈,带着宝宝一步一步地学着走。

积木

捏小球

准备一个空碗和一些小圆珠子、小方块等,让宝宝把这些小东西一个个拿起来,放到碗中。最开始宝宝可能只会用整个手去抓,这时父母可以帮助宝宝用拇指和食指做捏的动作,慢慢地宝宝就能掌握,手指的动作也会变得细致。这个训练可以帮宝宝练习拇指和食指的配合能力。

训练宝宝

走蹲练习

父母可以带宝宝玩小蝌蚪找妈妈”游戏。父母带着宝宝模仿小蝌蚪来来回回找妈妈的动作,妈妈一边走一边念着:小蝌蚪,找妈妈,嘎嘎嘎嘎不见妈。”走几步后就蹲下假装低头四处找妈妈,让宝宝也蹲下来模仿妈妈的动作,然后起身继续找。

找妈妈

抓手游戏

父母可以跟宝宝玩抓手游戏。在跟宝宝做拍拍手游戏时,对宝宝说:宝宝, 让我抓抓你的手。”便抓住宝宝的手,然后让宝宝来抓自己的手,宝宝抓时赶紧避开,逗引宝宝继续抓。注意:要让宝宝抓不住几次后,假装被抓住,否则宝宝会失去兴趣。让宝宝反复做抓”的动作的同 时,锻炼手指的柔軔性和曲张力。

找妈妈

搭形状积木

1岁以后的宝宝可以开始学习区分形状 了,妈妈可以教宝宝搭不同形状的积木,通过几个形状积木的搭建组成一个造型, 比如房子” 门洞”。通过积木游戏来训练宝宝手指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教宝宝学习什么是圆形、三角形、方形,最后让宝宝把积木按各自的形状放入打了洞的箱中。

找妈妈

比大小游戏

父母准备两顶帽子,一顶是宝宝的,一顶是妈妈的。游戏时,妈妈拿出两顶帽子分别试戴给宝宝看。先戴宝宝的帽子,对宝宝说:宝宝帽子小,戴不上。” 然后再带自己的帽子:妈妈帽子大,戴上刚刚好。” 再接着让宝宝分别戴两顶帽子,宝宝会发现,戴大帽子时把自己脸都遮住了,只有戴自己的小帽子正合适。让宝宝通过多次游戏渐渐明白大和小的区别。

玩具

认多少游戏

准备好一些苹果,然后分成数量不同的两堆,比如一堆2个,一堆3个。然后带着宝宝一起数一数,告诉宝宝哪堆多、哪堆少。之后,再让宝宝自己数一遍,父母提问让宝宝指出哪堆多或者哪堆少,逐渐让宝宝理解多和少的不同。

训练宝宝

戴帽子游戏

父母把家里的各种空塑料瓶的瓶身和瓶盖放成两堆,让宝宝来配对,给瓶子戴上合适的帽子”。瓶盖的大小、造型要区分明显,让宝宝在动手操作中加强观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锻炼小手的肌肉。

玩具

主动说话训练

宝宝能有意识地叫爸爸” 妈妈”以后,还要引导他有意识地发出一些字音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比如,宝宝想出去玩,会用手指门,就是懒得说出来。这时,父母应当采取延迟满足”的办法,促使宝宝用语言表达意思;要求宝宝用是”或不是”,要”或不要”,并配合点头或摇头动作表达自己的愿望。

玩具

做个帮手

宝宝对爸爸的帽子、妈妈的鞋子、家里的报纸等通常固定放在某个地方的东西很熟悉,父母每天都可以要求宝宝帮助自己做一些小事,爸爸妈妈只要用语言配合手势,宝宝就能心领神会地帮你拿来比如,给爸爸拿帽子、给妈妈拿鞋子、给爷爷递报纸等。宝宝完成任务后,父母要很高兴地夸他聪明,说谢谢他。通过用语言反复给宝宝指令,让宝宝能听懂话的意思,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拉大锯

与同伴玩

多让宝宝和小伙伴一起玩,安排需要两人合作的游戏,例如:盖房子、拍手、拉大锯等,训练宝宝能与同伴一起玩。

拉大锯

合作画画

父母可以与宝宝一起进行合作画画”。父母用深色粗笔画单线条图画,其中留些简单 直线用浅色粗笔画,让宝宝用深色粗笔在浅色线条上描摹,合作完成一幅图画。等宝宝掌握后,可以将描摹改为临摹,由横线条、竖线条等简单的线条图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训练宝宝

找色彩

将一堆五颜六色的玩具放在宝宝的面前,妈妈根据色彩让宝宝依次找出玩具交到妈妈的手上。比如,先找红色的玩具,然后找出黄色的玩具,依此类推,反复几次。

拉大锯

和宝宝一起看电视

看电视的时间应该是妈妈与宝宝肌肤接触、心灵沟通的最佳时机,妈妈应该和宝宝一起看,看唱歌节目时跟着一起唱,看游戏节目时,拉着宝宝的手跟着学。为了保护好宝宝的眼睛,看电视时间不能过长,最多15分钟,要选适合宝宝的节目观看。

训练宝宝

找手游戏

妈妈问宝宝妈妈的手在哪儿? ”, 宝宝的手在哪儿?”让宝宝找到妈妈和自己的手,还可用玩具娃娃问娃娃的手在哪儿?”宝宝找寻和回答正确时,妈妈一定要称赞他;也可诱导宝宝用简单的句子反问妈妈:妈妈的手呢?” 宝宝的手呢?”让妈妈找寻回答。

积木

认识水果

父母将洗好的3种以上的水果,比如,苹果、香蕉、梨子、蜜桃等,装好盘后端上桌, 让宝宝说说盘里装的都是什么水果,水果都是什么颜色的;然后让宝宝尝一尝,说说水果的味道是什么样的;最后再让宝宝把苹果拿给爸爸,把香蕉拿给奶奶,把蜜桃拿给妈妈。

拉大锯

学习分类

父母可准备一些红色、黄色、绿色的物品,如积木块等放在桌子上。父母可先给宝宝做示范,将红色的物品放在一起,将黄色的物品放在一起。分完以后,让宝宝自己动手来练习,并让宝宝指出哪些是红色的,哪些是黄色的,哪些是绿色的。宝宝分错颜色的时候,父母要提示宝宝。反复进行,直到宝宝自己能独立完成颜色的分类。

找妈妈

找相同

父母准备一堆三种颜色的长方形积木,自己拿出一块,让宝宝找出同这一样颜色的积木。当宝宝能够掌握颜色和形状概念时,可以提高难度,让宝宝找出同父母手里同样颜色和形状的积木。

积木

拼图游戏

父母可以让宝宝玩拼图游戏,拼图要选宝宝熟悉和喜欢的形象,比如小动物、卡通形象等,最初让宝宝对照着完整图形进行拼搭,从最初的两三块拼起,父母可以提示宝宝注意图块拼接处的特点。拼图游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喜欢拼图的宝宝,有时能达到十分入迷的程度。拼图的难度和数量要逐渐加大,让宝宝有成功感并保持对拼图的热情。

积木

宝宝自我”意识的萌芽

过了周岁的思君变得任性、固执,每天都要摇着头表示无数次的不干”和讨厌”,无论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试试才会觉得舒服,只要妈妈告诉她不行”或者没有答应她的要求,她就开始耍赖。有 一天,妈妈准备给她块枳木搭拱门”,谁知她非得要自己爬到柜子上拿,妈妈担心她摔下来,阻止了 她这一下她不干了,把枳木摔了一地,把妈妈气得怒火中烧,简直不知道拿她怎么办才好。

任性就是凭着自己主观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或对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宝宝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他们都会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任 性”。因此,宝宝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也意味着宝宝慢慢意识到了 自我”,是宝宝自我意识的萌芽、

宝宝早期头脑中没有自己”这个概念,他无法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宝宝慢慢知道了手和脚都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学会走路以后,宝宝能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动作行为,比如宝宝用脚能把皮球踢走、知道了属于自己的名字、会用自己的名字来称呼自己;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对身体的感觉,比如宝宝知道了 宝宝的手”、会说宝宝饿”等。这些都表明宝宝已经会把自己作为一个整体和别人区分开,渐渐有了自我意识。

1岁以后的宝宝有了自我意识萌芽后,也开始对自己有所认识了,性格上的个性也开始逐渐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宝宝爱磨人、有的宝宝较淘气、有的宝宝喜安静、有的宝宝偏神经质等等。同时,宝宝还可以将自己的感情和意识更强烈地表达出来,会对父母的行为或话语做出较为明确的反应,比如被他人 称赞时会笑,被他人责备时会哭。

宝宝的自我意识从1岁以后开始产生,到4岁时才能发展到一定高度。在宝宝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表现得任性和固执是宝宝的普遍特征,严重时可能会让父母产生错觉,认为宝宝性格变了。但是通过外界环境的反馈和自身的感受,宝宝会逐渐掌握适度表现自我的方法,所以父母不必因为宝宝的自我表现比较强烈而感到烦恼和头疼。这就是成长,这是宝宝长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所必经的过程。

本文来源:能个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