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经常存在爸爸不说话或者说话凶的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丧偶式育儿和诈尸式育儿。
这两种情况,前者往往造成冷暴力、而后者则是语言暴力,这两种暴力对于孩子而言,造成的伤害,并不输于行为暴力。
这两种行为造成的后果的讨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那么该如何扭转呢?搞清原因、对症下药很重要。

爸爸,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丧偶式育儿,背后是男权文化的影响提到男权社会”,恐怕很多人会质疑:现在中国都是追求男女平等,你怎么还在提男权?
可何为追求呢?其实,就是从不平等到平等时的不懈努力。
1、男耕女织,虽被嘲笑但仍在践行
虽然,工作和学习中女孩子越来越强,那些鲜有女生的政府和企业要职,女强人的身影越来越多。但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的却仍然是生孩子没人看,我要不要辞职当全职妈妈”的选择,而鲜有人说,父母不能给我看孩子,我要不要辞职当全职爸爸”。
这情况不只是中国,比如日本女人结婚生子后,在家全职带娃的大有人在。而在韩国,这个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的国家,也是如此。至于肯尼亚等相对落后的国家,现在连女性的基础尊严都无法保障,更不用提什么共同育儿了。

比起超级奶爸,更多的是超人妈妈
2、男权文化,源于男女生来有别
男尊女卑的男权自不可取,但产生这一文化的根源——男女有区别,倒是值得我们注意。
男人和女人,差别不只在生理,受激素的影响,性格特质、行为本能也截然不同。
男人强大,所以更能够保护家庭、担当责任,女人细致,所以更适合呵护孩子、照顾家庭,这其实是符合男女的特性的。

大脑构造、激素影响,让男女天性不同
3、西方国家,只是女权主义先行罢了
可能有人会说,西方国家就不是这种情况:在那里带娃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情,除了离异家庭,很少看到带孩子只需要一个家长负责。
然而,西方国家也不是生来就男女平等,如今的平等也是长期的女权主义运动的结果,比如美的国女性也很久之后才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的。

在中国,也有不少这样的妈妈
诈尸式育儿,背后是不知所措的育儿恐慌看到爸爸平时不说话,一说话就发火,着实让人心烦。
但想一想,人在什么时候会有情绪?没错,就是自己觉得无力或不舒服,想要改变的时候。
1、业精于勤荒于嬉
作为妈妈,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吃喝拉撒样样精通,但也焦虑、着急,甚至言行过当。
再看看爸爸,经常隐身、疏于训练,让他突然上场,各种hold不住的难受,自然会增加发火的几率。
2、男人情商确实不在线
为什么不能忍呢?因为男人情商普遍比女人低。
心理学博士Dan Goleman指出,在情商关键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情绪觉察能力、共情能力和社交技能的测试中,男人得分普遍比女人低。想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被吐槽情商低”的也确实大多是男性。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妈呀,你的意思就是男人不作为还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NoNoNo,我想说:在家庭中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发展意义不同,我们要区别对待。

如果天生可以,没人会选择不行
爸爸和妈妈,对孩子意味着什么?1、共同育儿,不代表劳动力均分
事实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都要参与,并不是要保证劳动量均衡,而是爸爸和妈妈,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帮助孩子全面成长。
妈妈,更温柔、善于观察、更能共情,所以她往往负责给孩子传递温暖、示范包容、给予理解、稳定内心。
爸爸,更刚毅、长于行动、更能坚持,所以他需要负责给孩子展示权威、给予指导、提升力量、促进发展。
2、共同育儿,分工合作的家庭孩子更幸福
妈妈,给孩子带来的是善良、共情和爱的能力;而爸爸,给孩子带来的更多是坚毅、规则和突破的勇气。
所以,对女孩子来说,爸爸是安全的港湾;对男孩子来说,爸爸是强大的榜样。而一个家庭中,父母责任在位,对孩子才是最大的幸福。

心理学阿德勒有句很有名的话: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价值感和归属感。”原因是人生来自卑,而价值感和归属感可以帮我们驱散自卑,变得自信。而当一个人自信满满时,他就会充满突破万难、不断前进的动力。
作为育儿新手,爸爸们心中既有不行”导致的自卑,又有要行”导致的自负,这是雄性动物”的先天性疾病,而解药,则是让他感到有价值”。
当然,亲子关系改善也涉及孩子对爸爸的情感,同步让孩子崇拜老爸、感知父爱也很重要。
所以,我们的解决思路是:用孩子的爱作为诱饵”,吸引爸爸逐渐改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句话,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引领,从说话开始
1、爸爸回来了,看来今天又为快去抱抱他,给他充充电吧。
这是一次感恩的互动。当爸爸开门回家时,对孩子说这句话,让孩子用爱的行为,感谢爸爸的付出,温暖爸爸疲倦的心。这种小暖炉投入怀中,再冷心也会慢慢化了。
【互动准备】
如果父子关系不是太好,孩子可能不太好配合。这时候,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明白,爸爸也很爱他和妈妈。
我们可以趁多给孩子讲爸爸加班很少陪我们,是要给全家更好的生活”,或者多喝孩子分享以前爸爸对他疼爱的情景。如果这些被爸爸听到,也会让成为他回忆和重现过去的一个促进。

2、爸爸这会累了,我们问下爸爸休息几分钟,可以陪你玩好么?
很多时候,我们的愤怒爆发来自于爸爸明明在家,却只顾自己看手机、看电视,孩子说半天却经常换来一句怒吼。
这时候,我们要明白,你的反应,决定了孩子未来对于相似时间的态度和反应,也决定了孩子对于期待的事是被动等待还是主动索取。
所以,请在自己快要爆发时,抱抱孩子,心中暗说三遍制怒123”,然后用这句话作为给孩子和丈夫的回应。因为,它既是给自己玩的爸爸一个缓冲,又可以给孩子示范如何同其他人建立链接。
【拒绝处理】
当然,我们的这句话开始也可能会吃闭门羹。那么这时候,再回应一句没关系,妈妈陪你玩,下次爸爸感觉好一点时,再陪我们吧。好不好呀?”这句话,既是示范孩子坦然面对拒绝,又是对爸爸的再次邀请。要知道,你一反常态”的连续温柔,可能已经开始让他内疚到盘算下次是不是要应付一下了。

3、爸爸一定是心中着急,所以说话也急了,看来他还是很在乎……的(事件)。吓到你了对么?那我们请他下次慢慢说吧。
有时候,隐身的爸爸会突然吼上两嗓子,这确实是很要命的。特别是在我们给孩子描绘的美妙亲子关系还不稳固时,这一吼会让那个美丽的梦瞬间碎了。
所以,提醒爸爸减少和自控是很关键的。
这句话,看似是给爸爸找了借口,但实际是在爸爸怒吼的提醒——别吓到孩子,下次慢慢说。这样做,也可以让孩子透过不恰当行为接受爱的疏导,不至于因为一次行为就否定一个人。

4、今天爸爸表现棒棒哒,(具体阐述内容),我们给他点个赞吧!
很多妈妈都说丈夫是自己的第二个儿子,这其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路:像带儿子一样教他带儿子。
这句话孩子气的赞美,是对价值感最好的启动。而后半句不仅是对孩子的提醒,而且是对爸爸的好行为再线的邀约。
具体阐述举例:今天爸爸表现棒棒哒,当他想提醒你整理屋子时,说了把屋子整理一下。”
【夸奖与示范】
可能开始时候想具体表扬爸爸挺难的。这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互动给他做个示范。还是上一句,当我们重述玩把屋子整理一下”后,可以对孩子说呀,我好像听见地上的玩具都哭啦,你听,是不是**再哭呢?它说要回家呢!”
教孩子时候我们都明白,这种示范,比苦口婆心说多少遍都管用。那么,教大儿子”时候,也用起来吧。

发现问题,是件让人开心的事。因为,从发现的那一刻,我们就能为改变做点什么。
实践问题,是件让人纠结的事。因为,虽然知道了方法,但不知道下一刻发生什么。
然而,事情的改变不在我们发现了多少,而在于我们迈出了一步。
或许,一切都不尽如人意,环境也没有娴聊的那么轻松,然而,当我们迈出第一步后,继续走出的便是人生。

娴于文笔日可盼,
聊虑理论于实战。
成就儿女和自我,
长智无惧多吃堑。
关注@娴聊成长,#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