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小时候被穷养大的孩子,长大后结局会怎样?一般会有这三个特点

如果让孩子自己选择,会选择穷养”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穷养”有两层含义,一种是精神上的,一种是物质上的,如果两方面都能得到富足,无疑是孩子最理想的选择。

一种情况是家里真的很穷,物质上贫穷,精神上也不富有,甚至不能满足孩子读书的需求,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理会有阴影,感到自卑。

小时候被穷养大的孩子,长大后结局会怎样?一般会有这三个特点:

1、不敢消费,不懂享受

受原生态家庭的影响,买东西先打听价格,只买便宜的,实惠就行,节俭是必要的,但过于节俭,会导致生活品质下降,消费观念落后,变得抠门,不懂享受生活。

平时吃饭吃饱就行,不讲究营养搭配;穿的只买廉价衣服,不注重衣服款式,现在的人际交往,形象还是很重要的,代表了人的品位。

2、内心自卑

从小就被穷养的孩子,不敢吃好的,不敢穿好的,平时买什么东西都是抠抠索索,斤斤计较,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样子,心里总是有些自卑。

因为没钱,有些活动无法参加,不能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没有自己知心的小伙伴,孤单一个人,即使长大后变得有钱,脸上的表情也透露出穷”的样子,让人一眼看穿,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状态。

3、没有安全感

因为从小家人没有给到生活的富足,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习惯了别人对自己苛责,甚至别人对自己好,反而会有些不习惯。

家人是真爱自己,只是因为有些过于节俭,孩子的合理需求也得不到满足,孩子有点儿不相信亲情,容易相信别人,很轻易地就被感动,遇到挫折的机率更高。

如果家里本身条件不差,就更没必要哭穷”了,给孩子足够的温暖,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经济上的富足。

也要教给孩子辨别真善美、假恶丑,有助人之心,也有防范之意,但是不恶意揣度,有时不需要太精明,还原孩子的钝感力

在《钝感力》这本书中,渡边淳一这样写道:”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如果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也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哭穷”,向孩子解释现实的家庭情况和收入,让孩子理解,但要鼓励孩子走出原生态家庭的窘境,靠知识改变命运。

永远对美好的人生抱有希望,经济上不富足,想办法让孩子在精神上富有,想读书时可以借书,可以去图书馆看书,如果把教科书吃透看懂,也足以成为优秀的学生。

有家人的温暖和体贴,精神上的富养能弥补经济上的缺憾,孩子照样阳光灿烂,满怀感恩之心,一路走得顺畅,靠努力打拼让家人和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

欢迎关注@胡萝卜妈妈育儿说

70后高龄二胎妈妈,家有两女

相差13岁,高中生+幼儿园

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