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个无法捉摸的抽象事物,但它确实存在,人们通过时钟来记录它,在孩子看来,时钟只是会走动的几个针条而已,并不理解它代表着什么,也体会不到惜时的重要性。人的寿命不过区区几万天,这对于地球的46亿年的寿命而言,如同大洋里不起眼的一滴水。但对于个人来说,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童年、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事实上,这条路程就是以时间线串联在一起的,如同一串佛珠。除了饮食、休息,能被利用起来用来学习、工作的时间并不多,那么,人们更应该珍惜时间。

然而,孩子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各有迥异,收取的知识量存在差距。父母应该了解小孩对时间的认知情况,找出浪费时间的环节,有助于帮其确定时间观念。
有的小孩觉得年龄小,有大把时间可以消耗,再过几年努力也不晚,不行的话,就跟着低年龄再读一年。有的小孩爱玩,认为凡事不能操之过急。有的觉得没必要把日子过得那么紧张,临阵再磨刀为时不晚。偏差的认知指引小孩的错误行为。他们拖沓、敷衍对待学习。上课时经常交头接耳,不守纪律,叫家长专业户”;放学后玩心大发;到家时看电视、玩电子产品;不管做什么都行,就是不爱看书,无所事事。好不容易静下心来要学习,时间却不多了,要么就是该上学了,要么就是该睡觉了;即便挤出时间做会作业,也是摇头晃脑、三心二意;周末爱睡懒觉,经常在外面玩,忘了时间,不知道回家。

面对小孩这些问题,父母可通过名人以及惜时的故事灌输给孩子,从而确立时间的概念,可通过正面和反面案例进行劝导。
父母了解情况
父母也要与老师保持联络,知道其学校内的表现。可与孩子谈心,了解学校的一些细节,对其表现进行评估。也可以查看孩子的书本,看是否有人做课堂笔记,笔迹、内容是否清晰完整;是否有乱涂乱画的问题,可以大致推测出孩子是否用好时间。也可以提问,孩子是否回答问题,或向老师问问题,从孩子的回答情况可以知晓其时间利用情况。

父母要知晓小孩的作息是否规律。有没有形成很好的作息习惯?在家学东西持续时间如何?做作业是否有条理?发觉孩子的有浪费时间的情况,可讲明浪费时间造成的后果,并帮助孩子纠正不正确的习惯,并培养其做事的技巧,提升时间利用率。通过父母的不断努力,孩子掌握到正确利用时间的方法,将以后的学习中将会效率倍增,孩子也会更加优秀和出色。

一个好的习惯,会对其以后的工作、生活,甚至婚姻和后代。因此,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背起为人父母的责任,别让孩子毁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