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培养一个阳光向上、抗压能力强的孩子,父母只需做到这几点就够了

最近几年,在新闻报道中有很多关于孩子因为压力大而自杀的案例。不仅有因为学习压力大,还有因为家庭父母给的压力,身边同学给的压力,甚至还有些是和父母拌拌嘴就去自杀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发生这样的情况,不管是什么原因的压力,造成的结果对父母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于父母来说,最简单的心愿就是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培养一个阳光向上、抗压能力强的孩子,父母只需做到这几点就够了

可是在现代社会,无形的压力总会伴随在孩子的周围。你不想让孩子攀比成绩,可是你周围的父母都在默默的攀比。你不想让孩子那么累不想给孩子报很多的培训班,可是你周围的家长会整天赶场子似的送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很多这些无形的压力会让我们父母觉得焦虑,觉得自己的孩子赶不上的话就会落后,于是父母也会不知不觉中把这些无形的压力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在同样的环境下面对压力的时候,有的孩子无所畏惧,迎难而上;有的孩子选择逃避,转移压力;有的孩子轻轻松松被压力击垮。

为什么同样环境下不同的孩子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归根结底还是在对环境的适应上。

1、孩子们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应对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应对能力是考察孩子们对环境适应的一个重要指标。

现在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的节奏快,孩子们压力大,竞争激烈,学业繁重,这是社会的大环境,我们不能逃避和改变。对于这个大环境来说,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并且在这个大环境中我们无法避免一些特殊情况或者突发事件的发生。

比如现在中考或者高考的孩子,如果家里发生一些变故,家里人是绝对不会告诉孩子的,为的就是希望孩子们可以心情平稳,心无杂念的去考试。

2、孩子们对压力的看法

从本质上来说,适应环境的过程就是一个战胜压力的过程。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怎么去教孩子们正确的看待压力。

有的孩子认为压力就是绊脚石,就是前进的负担;而有的孩子认为压力是成功的助力。孩子们对压力的看法观点不一,造成孩子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弱不同。这完全在于家长如何去引导孩子,如果家长在遇到压力的时候不能很好的适应或者对待,那么你的孩子对于压力的理解或者释放也不能尽如人意。

外向性格

3、孩子自身的性格弱点

心理学家荣格根据人的心态人分为两种类型:内向与外向。

内向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世界,他们珍视自己的内在情感体验,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体验深刻而持久。 属于内向性格的孩子沈默寡言、不擅交际、心思细腻。

外向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世界,经常对客观事物表示关心和兴趣。外向性格的孩子开朗,活泼,善于交际。

性格的不同造成孩子们对环境看法的不同。内向性格的孩子弱点在于无法规避外界世界的言行,从而导致一些心理负担。而外向性格的孩子弱点在于孩子自身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4、孩子们无法选择更换所处环境

孩子对环境的敏感层度远远大于成人,孩子们对于所处环境的不适无法选择回避或者更换。而环境中的不好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孩子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

正如,同一地区,家里父母相处融洽的孩子和家里父母每天吵架的孩子在不经意间形成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有很大的不同。

适应不是轻飘飘的一句话,孩子们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肯定会有碰壁的痛苦、悔恨的泪水,甚至对未来的迷茫和彷徨。而能够帮助孩子们的只有父母自己。

如何教会孩子直面压力,迎接阳光,如何教会孩子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越挫越勇,父母只要做到这几点,你的孩子会更加阳光向上。

不为五斗米折腰

1、培养孩子的弹性性格”

东晋的陶渊明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这年冬天,郡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味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是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是就辞职了。

这就是有名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著名典故。

在我记得在《狼道》这本书中对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这个故事有很不一样的见解,书中说:虽然陶渊明的这种气节令人敬佩,但是他这种不知变通的做法却值得商榷。他愤然离任,百姓失去的是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督邮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陶渊明自己也失去了前途。如果换一种做法,通过自己的影响或者才华或者其他途径,既惩罚了敌人,又保全了自己,岂不更好?

其实陶渊明就缺乏弹性性格”。我们有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刚直不阿,遇事不会转弯。但其实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们能屈能伸,在小事上灵活多变,在大是大非原则问题面前坚持原则。

但是同时要告给孩子弹性”的底线就是不违背做人的正直原则。

2、告诉孩子压力就像气球,正确缓解压力

人就好比是一个气球,虽然你可以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就好像气越多,气球就越大。但是每只气球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了那个限度,气球就会爆炸。

所以,学会正确的看待和缓解压力是适应环境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培养孩子的自我排压能力显得特别重要。父母要帮助孩子尽早的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告诉孩子有些事情不愿意做就要大声的说出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可以坚持的日常时间表或者任务表,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

狼道

3、培养孩子的性格可塑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性格比较稳定,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可塑性。

性格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依赖于实践活动的锻炼。我们可以根据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结合自己孩子性格方面的弱点,有意识的进行侧重点的锻炼。

如果是急躁易怒、容易上火冲动的火爆”性格,在实践中就让孩子参加耐心细致的游戏或训练,比如画画和捡豆子,让孩子逐渐养成耐性和雅量”。

如果是孤僻不合群、沉默不多言、敏感不开通的闷葫芦”性格,就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群性格。

如果是忧郁悲观,总觉得矮人一头的自卑型”性格,就让孩子多多参加竞技运动,比如爬山、游泳等,展现自己的才华,培养进取心和自信心。

4、帮助孩子选择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整体环境相比,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要适应所处的环境。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给孩子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十分重要。

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先后搬了三次家,最终把家搬到了学宫旁边。

孩子自身没有办法选择环境,那么父母就帮助孩子来选择更适合孩子学习和发展的环境,让环境变成孩子成长发展的助力。

陶渊明

孩子抗压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简单促成,而是日积月累的行为养成。不管压力多大,社会环境多复杂,竞争环境多残酷,告诉孩子:别怕,爸爸妈妈会永远支持你,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