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圆的奶奶半年前,对汤圆的吃饭问题焦虑到了顶点。每天都为汤圆吃得不多发愁。尽管我们不断地劝奶奶,仍然无法缓解一点点。
奶奶关心的~让孩子好好吃,多吃点!汤圆奶奶对汤圆非常上心。为了孩子不爱吃饭的问题,尝试了很多办法。
上药店买了补锌口服液给汤圆喝。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至少花1个半小时给汤圆准备各种吃的。隔三差五就包包子、炖肉炖鸡、包饺子、炸丸子等等。
几乎每天都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回家,变着花样给汤圆做好吃的,并保证只要想吃水果,手边就有。要求我买比较好吃的那种东北大米,争取让孩子多吃点米饭。

甚至,我们大人不可以说:汤圆最近长胖了”这句话。因为据她观察,每次说完这句话不久,孩子就会感冒一次,然后把好不容易长上的肉又瘦回去了。
其实汤圆不胖不瘦,并不是奶奶嘴里那种特别瘦的孩子。果然是,有一种瘦,叫奶奶觉得你瘦。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带给我无限温暖的奶奶。我上初中以后,青春期发胖,当时是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尽管每顿饭吃得并不算多,还总是处在饿得状态,但是体重直线上升。一开始我妈妈还说胖得好,后来就说别再胖了,一直发展到挺胖了。而一直在长胖的我,每次遇到奶奶,奶奶都一脸心疼地说:我孙女又瘦了。学习太辛苦了。”
奶奶关心的~孩子衣服被子,怎么洗怎么晾?除了吃,汤圆奶奶对汤圆的穿衣问题也是大费周章。这么多年了,汤圆每天都保持2套衣服的频率在换衣服。而奶奶总是会第一时间手洗,并晾晒在外面。尽管有消毒液、有烘干消毒的洗衣机,奶奶仍然不放心全家人都用的洗衣机是不是够干净。也想过再给孩子买一个单独的洗衣机,也因为房子实在没有地方而作罢。
于是奶奶就这么手搓了6年衣服。并在不下雨的日子,晾晒在外面。汤圆爸爸和我都使劲劝过,不要那么辛苦,把时间都花在洗衣服上。但是汤圆奶奶有她自己的坚持,无奈只能这样了。
有一天,我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听到几个老人在聊天,原来她们在讨论给孩子手洗衣服的事情。原来,这么多老人都在给孩子手洗衣服,并坚持认为手洗衣服对孩子更好。

晒被子也是汤圆奶奶一直坚持的。我们小区的晾晒杆比较紧张。汤圆奶奶总是在很早的时候,就把被子抱下去占地了。
妈妈关心的~让孩子好好学,多学点!与老人对孩子的吃穿这么上心不一样的是,我们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和活动特别上心。学习方面就不用说了。海淀鸡血妈妈、顺义有财妈妈的故事咱们都烂熟于心了。就是我们这些普通的妈妈也挺疯狂的。
基本都是各种课外班、网课报着。既要让孩子超前学习,还要让孩子多才多艺。这就像电灯泡的发明。一开始最牛的饭店,才有电灯。发展到后来,所有的饭店,都要装电灯。那电灯就变成了一种基础设施,只是提高了开饭店的门槛而已。当所有的妈妈都报班的情况下,如何让孩子学出花来,学出成就来,才是妈妈们更加在意的。

就以我来说,被妈妈圈疯传的一家外语培训机构击中了,尽管离家远不方便,创造条件也报上名了。另一头还在想着,孩子目前的美术机构到底行不行呢?孩子必须得学一门乐器了,要不试试主持人的课程?经常还得想着,怎么才能说服爸爸,毫不犹豫地同意再报一门课?
也有报班不多的妈妈,但是对孩子的学习那是亲身上阵。有一天,在送完孩子上学之后,我遇到了一个学校的一个邻居。听了她的一席话,我感觉我这么妈妈算是白当了。她对孩子的英语教育和语文阅读的辅导,让我钦佩不已。
孩子所有的垃圾时间,她都陪着一起听英语。现在孩子的英语在班上基本没对手吧。语文阅读也是所向披靡。她每天都带着孩子泡在家庭图书馆里面。孩子才上2年级,已经自己在看大部头书了。前几天,这位牛妈又告诉我,她在家陪着孩子拉小提琴呢。
对孩子的爱不一样?为什么老人普遍关心孩子的吃穿,而父母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所以我们稍微注意,就会发现有一个普遍的现象,老人更加关心孩子的吃穿,而父母则更关心孩子的学习。
为什么会这样呢?
说白了,都是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在了孩子的身上罢了。只不过,不同的时代,塑造的人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1954年,心理学家马斯洛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巨著《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其不仅是动机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人性论和价值论。这个理论应该属于常识了吧,基本所有人或多或少都会听到它。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最重要最基础的是生理需求,然后是安全需求,直到最后是自我实现需求。

现在很多帮着一起带孩子的老人,大部分岁数在50-70岁左右,他们的童年基本是在缺衣少食中度过的。而这属于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长期遭受吃不饱和穿不好的困扰,导致他们对吃得好和穿得好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关注力。所以,他们在当了老人之后,会把孩子的吃和穿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他们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放在了最爱的孩子身上。
而我们这些父母,大部分成长于能够吃饱穿暖的时代。吃饱饭、穿暖衣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拥有空气和水那么自然。所以当我们长大了,我们不会过多关注孩子的吃饭和穿衣问题。
但是我们父母基本都成长在高考的指挥大棒下。从小被教育学习好才有未来。而且学习好的孩子确实是受到了更多的优待。我们面临着激烈的学习竞争。每个人可能都会回忆自己的学生生涯,如果小时候不那么贪玩,现在是不是会过得更好呢?被高考折磨的我们又遇到了史上最多的求职浪潮。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找到更加心仪的工作,但我们经常会简单把它归结在毕业学校不够好、学历不够上面。
于是,学习在我们心中的分量就更重了。如果学习不好,我们就会充满了不安全感。于是我们把这种焦虑转嫁到了孩子身上。这就导致现在的牛妈、鸡血妈妈频出。
不同的时代,孕育了不同的人群。现在的小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极度多元化的时代。无论是老人关注孩子的吃穿,还是我们关注孩子的学习,可能都更多是从我们自己的儿时经验出发。
当我们带着孩子一路狂奔的时候,应该经常地跳脱出来,问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嘛?毕竟,孩子的童年一去不复返啊!
作者:汤圆妈
一度甄选常驻作者,某不知名985中文系毕业,喜欢写东西与分享。原本风风火火的性格在遇到汤圆后春风化雨,格外温柔。
喜欢我们,联系我们关注微信公众号:一度甄选,ID:eduzhenxuan,进入娃爸娃妈社群,和上万娃爸娃妈们一起聊养娃的那些事儿,还有更多福利等你解锁,好的教育,帮您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