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讲了件孩子刚上幼儿园发生的事:
孩子刚上幼儿园时,有一天回家跟我说学校有人打他,我第二天气冲冲地跑去学校跟老师质问,结果老师斩钉截铁告诉我不可能,最近班里没有打架事件。但我坚信儿子不可能撒谎,要求看监控,不过我连续看了一段时间内儿子在幼儿园的视频记录,都没发现有谁欺负他。
第一次经历孩子撒谎的我,如临大敌,心里有一万匹马奔腾:这么纯真无邪的孩子居然会说谎了!”
后来仔细跟孩子沟通才知道,他之所有会说谎,是因为不想去幼儿园。身边好几位妈妈也表示,孩子为了不去幼儿园,会找各种理由。原来每个孩子都会说谎。
孩子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并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说谎。

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系教授Kang Lee在TED演讲时提到的一个小故事:
梅西纳先生,我的孩子乔尼,今天不去学校了。请问您是谁?我是我爸爸。
Kang Lee教授和他的团队致力于研究儿童说谎的心理变化,经过无数次实验后,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无论性别、国籍、宗教信仰,30%的2岁孩子撒谎了;
3岁的孩子中,撒谎的人占了50%;
4岁的孩子超过80%都会撒谎;
大于4岁的孩子绝大部分都会撒谎。
并且,他们总结道:
3岁的孩子会为了客气而说谎,比如收到的礼物不合心意也会说我很喜欢;
5岁的孩子会为了拍马屁而说谎,比如明明老师唱歌很一般,孩子也会说老师唱歌唱得真好,我给你打100分;
当孩子9岁时,他已经学会说谦虚的谎言了,比如考试得了满分,同学问起来却说考得不好,下次还要努力才是……

孩子们最开始会说的谎言,则是为了自己而撒谎。
李松蔚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谎言是最真的真话。”
源于他听朋友讲了女儿的事情:
朋友家女儿多多不喜欢刷牙,每次妈妈问她刷牙了没有,多多都说刷了。有一次妈妈偶然发现其实多多没有刷牙,气急败坏就开始教训女儿,对她撒谎这个行为感到痛心疾首。
李松蔚老师问朋友的妻子,你有没有先了解一下多多为什么说谎呢?
后来得知多多的回答是牙膏太辣了,我不喜欢”。朋友给孩子换了一款牙膏之后,多多每天都很认真地刷牙了。
每一句谎言的背后都有它的诉求,谎言是假话,但诉求是真的。”李松蔚老师说,很多时候,父母都急于去教育孩子,但是,那些教育的话孩子听到了,孩子想表达的声音,父母听到了吗?”
所以,当孩子撒谎的时候,我们先不要忙着去责怪或者批评,甚至去动手打孩子,而要去听一听谎言背后的需求。
孩子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不作为、不理解、不原谅。
被宠爱的孩子,更有底气撒谎Kang Lee教授的团队在研究小朋友早撒谎和晚撒谎的原因时,找到了两个相关因素。
第一个是情商。孩子在撒谎前,一定探究过大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有了这样的底气”,孩子才会去撒谎。
第二个是自我控制能力。一个完美”的谎言,需要说谎者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不仅需要控制自己的表情、姿势,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语言。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孩子是否说谎,反映他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孩子大脑高度发展的一个表现。
这说明:孩子具备了能够对自己和别人的心理状态有所了解和区分,知道自己心里想的跟对方心里想的不是一样的,能够用谎言去操纵别人的想法和看法的”能力,并且还要去创造”一个全新的事实告知别人,并试图说服对方相信。
可以说,这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孩子从来没有说过谎,父母才需要更担心。

那么,面对孩子说谎的行为,我们是一味地纵容,还是严肃地对待呢?下面,我们列出孩子说谎的几个原因,知道了为什么”,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处理。
❶ 孩子还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有研究表明,孩子要到5岁左右,才能慢慢区分现实与虚幻。
3岁前后的孩子,想象力在飞速发展:放着烟花的西瓜,会游泳的蝴蝶,长了翅膀的老虎如此之类,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这个阶段非常正常。
孩子们往往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楚,于是会根据自己的愿望去思考,拿想象代替现实。所以,大人看到的说谎”,不过是孩子在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把自己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和孩子的品行毫无关系。
因此,给父母们的建议是,鼓励孩子的想象力,顺着孩子的童话故事”往下说,如此不仅能够满足孩子内心想象出的那个愿望,而且对大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呢!
之后,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孩子去体验、去开阔视野,持续丰富认知的过程,陪在旁边多解答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孩子很快就能够从现实与想象的一片混沌中走出来。
❷ 孩子被大人的情绪影响。
豆瓣网友sue分享过自己儿子的故事:
我家小宝刚上幼儿园那会儿,有一天晚上给他洗澡时发现小鸡鸡和周围都长了很多红色的小疙瘩,我问他午睡的时候是不是尿床了?他说是。我再问他,小疙瘩什么时候长的?儿子回答睡觉起来长的。我放下心来,给儿子擦了点药膏,让他光着屁股先晾一会儿。
刚好老公加班回来看到儿子私处红红的都是小疙瘩——那会儿正是幼儿园虐童事件爆发阶段——抓起儿子就问:老师是不是玩弄你小鸡鸡了?你快告诉爸爸是不是!”小宝被爸爸突如其来的严肃吓怕,放声大哭:是!”
见状,我赶紧过去抱着儿子哄他,然后让老公仔细看,儿子私处红红的小疙瘩明显是因为睡在尿湿的床上起了疹子。接着我再问儿子,老师碰过你小鸡鸡没有?儿子摇头说没有。
小宝其实并不是会说谎的孩子,但是爸爸紧张、严肃的态度,让两岁半的他一下子听不懂爸爸在说什么,但他感受到了爸爸的情绪,害怕让他下意识地附和了爸爸的提问。
但妈妈的做法就很正确,即使担心,也没有像惊弓之鸟,而是用温和的语气去询问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自然就会得到真正的答案。
❸ 孩子想躲避惩罚。
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4岁的男孩在幼儿园吃饭时将饭碗打翻了,汤水洒了一身,老师带他去洗手间,拿毛巾给他擦洗。放学时妈妈来接孩子,看到孩子衣服裤子是脏的,问孩子怎么回事,男孩说:老师端走碗,不准吃,还让他厕所罚站……
妈妈一听孩子被虐待,气急败坏地冲去老师办公室,不问缘由就扇了老师一巴掌。最后,在其他老师的劝说和查看监控之后,这位妈妈才相信是儿子撒谎了。
原来,这个男孩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父母总是严格要求,饭粒不能掉,汤不能洒,否则就是一顿狠狠地批评。
心理学家克尔伯格认为,7岁以前的孩子,其实不存在一个明显的道德区分的问题。当我们不用道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的时候,能更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反,若父母能够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予以接纳,并帮助孩子去主动寻求解决办法,那么情况将会大不一样。孩子不仅学到了正确的面对问题的态度,更不会在下一次犯错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只是如何逃避父母的责骂。

❹ 孩子在寻求父母的关注。
前段时间,同事生二宝,家人都喜滋滋地围着二宝转,被忽略的大宝非常不开心,坐在地上说自己肚子疼。
同事赶紧过去一边轻轻地给大宝揉着肚子,一边焦急地问大宝怎么了?大宝也不说话,只是安静地窝在妈妈怀里享受着。不一会儿大宝又蹦蹦跳跳地跑出去和小伙伴玩耍了。
等到晚上想起这件事,同事才意识到大宝肚子疼的原因——孩子只是在确认爸爸妈妈是否还跟以前一样爱她。
此时,父母的第一回应至关重要。
聪明的父母会冷静、温和地和孩子聊一聊,消除孩子内心的恐慌,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而糟糕的父母会一直揪着孩子撒谎的行为不放,把自己和爱之间的信任和爱一点一点地消磨殆尽。
❺ 孩子在模仿大人。
纪录片《镜子》中说道,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爸爸明明不想去上班了,在孩子面前,跟老板打电话说:老板,我今天头疼,所以我不想去上班了。”
此时,孩子可能就觉得撒谎没什么,不想做什么事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就不做了。
所以,下次当孩子不想再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会跟你说:爸爸我不想去幼儿园。”爸爸回问:为什么?”孩子的回答是:因为我今天肚子疼。”
Kang Lee教授在研究中指出,避免孩子经常说谎,大人和同伴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要做好榜样不说谎,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不去说谎了。
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说:
孩子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孩子说谎,标志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的行为,并与周围环境打交道。”
爱撒谎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从根本上说,它就是孩子情感表达上的问题。所以,当我们把定位定准确的时候,就不会面对孩子的撒谎如临大敌了。
只有感受到被爱着”的孩子,才能内心富足、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