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豆呀
吃过晚饭,上小班的大宝角色切换成她王老师”了,拿着图画书,指着小动物们的图像问:来,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动物?先举手”,我抱着小宝一边发愣,大宝咋了。瞬间明了,在小宝耳边告诉她鸭子,猫咪,羊”你表现最棒,来,奖励贴画”。妹妹哈哈的挺乐呵。
好了,快响铃了,过来排队”,弯腰指着地下地板砖的缝隙说,找我来排队,不能站到线外面去,还有1分钟哈,排队”。接着小脚抬起来,我就抬起来。走了了,老师去开门,都别动。一会你们家长老了,我喊你们名字,你们就出去哈”。我学她幼儿园排队,牵着妹妹衣服,妹妹在前,我在后。张家岩,答到,去找妈妈吧,来拿着这个走”。
一会我又成了老师了刘老师,过来一下,咱拿着面包去隔壁班给小朋友吃,走”

这样的现象小剧场,家里时常上演。面对戏精宝贝上演大戏,当妈的是一秒入戏,找准角色。
1.发挥想象力,孩子34岁是天马行空的阶段,各种想象力爆棚。马云在2016中国绿公司年会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十周年专场”演讲说有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做的好,其实是想象力不够;有时我们觉得自己做得很烂,也是想象力不够;别人讲的很好,你觉得不能超越他,还是想象力不够。”在高科技诞生的未来,各种人工智能横空而出,未来人类的竞争力是情感、想象力。呵护孩子的想法小苗,角色扮演和画画的想象力都是培养想象力的,免费日常的方法保护孩子思考的可能性。
2.熟悉孩子幼儿园的日常。开学50多天了,孩子回家从不主动讲幼儿园的事情。尤其是老师对她好不好,和小朋友玩的怎么样,都不清楚。直面问老师好不好,幼儿园好不好,哪个小朋友好”都当时没听见。侧面问老师表扬哪个小朋友,老师有没有批评谁”都没啥大反应。每天到时回来也挺高兴,去也挺愿意。就不过分纠结了,这种幼儿园模拟情景展示,让我全方位了解她的日常片段。

3.亲子体验时刻,提升陪伴质量。平时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回到家里吃饭睡觉。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很少,这种类似游戏的环节,大人孩子都感兴趣。大家的情感真实欢乐。小宝对幼儿园向往,学习姐姐,在家背着书包说,拜拜,上学。在姐姐学校不愿意回家。让她体验同学、老师的故事,享受在园状态,也提前为进入幼儿园打打预防针。
4.教育的好机会。比如,孩子平时喜欢抢东西,在戏里,我会假装和妹妹同学抢东西,假装被欺负哭了。王老师”出场了不能抢东西,都不是好同学了”老师,可是我也想玩怎么办?”排队,她不玩了,你再玩”好吧,想要玩玩具得排队,不能抢,打架了就都会受伤不高兴的,对不对,老师”对,一会别抢了”。寓教于乐,平时生硬的对她说,不能和妹妹抢东西”听起来责怪的成分多于道理。孩子本能反应是不让她玩,伤害她的利益了,哪管啥是正确。这次,给她一个跳出被害者的高度看一看,感触更真实。比平时叨叨十遍都管事。
孩子演戏有这么些好处,平时家长怎样引导孩子哪?
1.这样一种场景,一扎着小编的女孩指着落叶对妈妈说妈妈,看,蝴蝶好漂亮”妈妈说宝贝,那不是蝴蝶,是树叶,树叶是树枝上长的,蝴蝶是有翅膀的,它们不一样,下次知道了吗”孩子呆呆的答知道了”。这母亲的知识普及也没啥错误,但是缺少点乐趣。站在孩子角度上顺着说小蝴蝶颜色好漂亮,她是去找她的小朋友吗”,小女孩被肯定高兴,会顺着母亲的思维下去。她的小朋友在哪里呀?它们要去干什么?母女能讨论半天。在日常小事中发现属于孩子的乱想”时刻,呵护放飞。

2.当孩子看到小蚂蚁搬家或是小尝试自己买东西时,给她一个探索新鲜事物的机会。慢慢的会用行动佐证她的思维。类似于试验的想法和检验过程。被检验成功会更加加大想象的自信心。
3.读书。图书中有各种各样的情节和人物,孩子是吸取的阶段,除了日常的人物事情接触外。最丰富的有益的摄取就是图书。很多孩子的语言和思维都是学来的。比如,像《小猪佩奇》中照顾小宝宝,家里没有小宝宝的小朋友会知道,奥,原来小宝宝需要照顾,他那么小,我强,我有能力去照顾他。这些潜意思的构建都和信息摄入量有关系。

我是豆豆呀,每天为大家分享育儿小故事,科普育儿知识。如果文章给您有帮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