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线教师的角度看家长关于亲子作业的花式吐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工问题。
新学期就意味着新战场,这不刚开战,不,刚开学不到一个月,家长们的抱怨就开始此起彼伏啦,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吧。 幼儿园家长A:突然不想过节日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国庆节,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一大堆手工作业,这哪里是让孩子做,分明是让家长做。”
幼儿园家长B:是啊,上班那么忙,回家还要忙孩子的手工作业。”
幼儿园家长C:这一次老师让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大纸箱,今天晚上说,明天就要。一夜间哪里变出来?感觉以后瓶瓶罐罐快递纸箱子都不能扔掉了。”
自家熊孩子终于过完暑假去上幼儿园了,很多妈妈以为从此可以轻松点了,不用日夜操劳担心受怕了。结果,事与愿违,很多妈妈不但没有变轻松,反而更加操心了,尤其是为了应对来自学校、老师各方面奇葩”的要求。也许这是妈妈们还天真地想着到了小学就会好了,但小学对家长的要求其实只多不少。这不,前几天有个毕业了的孩子家长跟我吐槽:我还不如回幼儿园的时光,做做手工也就罢了,现在既要做小报,又要盯作业。孩子的学习任务难道不是老师的事情吗?”
当家长在吐槽学校和老师的同时,老师这边的心声是这样的。 幼儿园老师A:我也不想麻烦孩子回去做,每天活动排满,学校的时间真心不够用。”
幼儿园老师B: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家庭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亲子作业,这是一个增进亲子沟通的好机会,没有要求完全让家长做呀。”
小学老师C:老师让家长检查作业真的不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而是为了让家长督促孩子。让家长检查,要比老师检查效率更高,比如背诵课文,每个人需要5分钟的话,一个班60个人,就是300分钟,学校时间显然不够用。而每个家长在家里,5分钟就够了。要是作文,我当然收上来自己看,不会让家长代劳。”其他科目让家长检查作业的原因,也大概相同,一是效率更高,二是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

由此,我们发现,抱怨”和委屈”的背后是家长与老师在不同立场下对于教育分工的不同理解,那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教育分工究竟是怎样的,家长们该如何配合老师、学校进行教育、完成任务”,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成长。
首先,家长们需要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统一互补的,即我们的目标都是一个,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同时,家长施教时亲情的感染性、方式的灵活性、教育的及时性等特点和老师施教时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等特点正好相配合,优势互补。只有老师与家长合作,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其次,家长需要正确理解家庭教育在学前阶段的重要性和作用。。 孩子最终的成功关键取决于孩子自己和家庭的教育。千万不要有把孩子送去学校后万事大吉的想法,认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应该主要由老师和学校来主导。学校教育在早期教给孩子的仅仅是知识、对孩子部分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纠正。尤其在幼儿园阶段,真正决定孩子成长的是家庭教育,老师和学校教育起到的更多是辅助作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前阶段的分工概述
再者,家长和老师之间需要增进沟通、打破误解,沟通是进步的阶梯,也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作的唯一桥梁。
第一, 坦诚沟通,避免隔阂。
家长们千万不要被个别没有师德的教师新闻吓到,疑神疑鬼,丧失对老师的信任,大部分教师都是负责任的,但是学校孩子太多,难免会有疏忽,毕竟家长一对一带孩子的时候也会有闪失,不要小题大做。和老师聊自己的真实想法,藏着掖着只能增加相互的隔阂。记住,老师是孩子学校表现的唯一代言人,只有坦诚的沟通才会获取孩子最真实的情况。
第二,学会正确地和老师沟通。
用适当的时间和次数与老师沟通,不要过于频繁和认为老师必须7x24小时在线无间断服务。但是要保持主动的联系,及时交流沟通孩子的变化
正确对待老师的反馈。老师找家长反映情况时也不要表现出反感不耐烦等情绪,毕竟这是老师关注你的孩子并对他负责的表现。老师的反馈更多的是为了让家长合理的了解自家孩子的情况,在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更加好地采取措施来改正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足,帮助家庭和学校都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正确理解老师的潜台词。有些老师不会直接提学生不好的方面,这样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使沟通受阻,还会严重伤害了家长和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当幼儿园老师主动找你反映情况,提到诸如最近孩子在XX方面不太适应”、这方面需要家长多参与/关注”、这方面孩子表现得有些特别”等话语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您可能需要多费点心了,及时找出问题配合解决。
最后,回到幼儿园的亲子作业这个老大难问题上来,家长们该如何配合学校的这些活动。
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幼儿园亲子作业的实质,学校给孩子布置亲子作业”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同时让孩子在参与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出合作劳动的乐趣。我们通常建议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结果做得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在过程中学到知识,体会到乐趣。因此,对于学校的任务”,家长们还是需要主动合理规划,领会任务实质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完成。
当然,不乏部分家长觉得每次学校布置的作业下来后,一家老小都要奋战好几个小时。整个制作过程中一直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生怕哪里做得不好,孩子在学校得不到老师表扬,或者被同学嘲笑,每次手工作业都让我头痛不已,这种考验动手能力的作业,孩子年纪小没办法完成,我们制作的时候,他一起参与反而会帮‘倒忙’”。这其实就违背了亲子作业的初衷。家长包揽亲子作业,虽让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表扬,但体现不出参与的价值。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个孩子,很多家长因为太看重结果,所以对孩子的事情总喜欢大包大揽”,这样只能让孩子也跟着过分的看重结果,体会不到参与劳动的快乐,反而容易助长孩子追求虚荣的心理。当然,在作业过多”等必要的时候,家长们可以有选择地帮助一下”孩子并在事后和老师及时沟通反映情况。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让广大家长们更好的理解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工理念,学会如何正确的与老师沟通、正确理解学校奇葩”活动背后的目的。
欢迎关注牛娃宝典,助力家长正确教育,陪伴牛娃茁壮成长!

文章内容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