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是人类的本能,人的本能是追求美好的一切。这从孩子身上就已经开始彰显了。孩子爱美是天性,对于天性,禁止和遏制是无效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1、孩子到了3岁以后,会进入审美敏感期,会变得臭美”起来,他们会本能地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美的理解和感悟。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形成初步的审美,开始关注起周围的环境与自身的完美。
因为审美的偏好而变得十分挑剔和敏感,他们对身边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如果有人破坏了他们心中物体的形式,他们便会发脾气,而这种发脾气并非无理取闹,这是他们对美的初步认识与需求。
孩子在意自己好不好看,是因为对美感”很关注,他们不想再将就和凑合,希望通过一定的改变提高美感。
3-5岁也是孩子的性别敏感期。尤其对于女孩子来说,她们格外喜欢颜色鲜艳,漂亮和女性化的东西。
通过这些东西,她们从他人那里获得了对自己外表的鼓励,从而获得一种性别”的概念。
孩子需要到6岁才会建立起稳定的性别概念,这个时期女孩爱美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
因为身体意象是幼儿对自我的认知,因而,当身体意象产生负面的影响时,孩子对自我的接纳程度会降低,变得不认可自己,尤其是在外貌外形上,他会觉得自己不好看,进而自卑。
身体意象很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不想与人交往,自我放弃等。所以家长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地身体意象时,要格外注意他对自己的评价。
自信心强了,便能更好地吸收外界的意见,保持自我的同时,又能与大众相契合,一举两得。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一个优秀、被人接受的人,并不是靠外貌就可以了,还需要从内在上去考虑对不对,是不是做好了。
正确的自我认知可以减少孩子在身体意象对比中的自卑感,他可以追求美,但是不能因为美而丢失了自己,这就得不偿失了。
作为与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反馈影响深远。正如最开始的卷妈,因为曾经的家庭教育让她对于追求美这件事生出了罪恶感”,一度十分自卑。
如果当时卷妈的母亲由衷地说:是的,你好漂亮”。 那么卷妈就从母亲那得到了对于自己美好的认可,有了自尊自信的第一步:因为她觉得自己很美好,她从母亲口中知道自己很美好,她明白自己值得美好”的一切。
既然,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为什么会觉得放在小孩子身上就是错误的呢?只要不走偏,家长进行正确地引导,爱美”可以成为一种能力,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生活态度,成为孩子自尊自爱自信的一个起点。为什么要去压抑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