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孕妇还是孩子,适当吃一些鱼类对身体和生长发育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你知道么,鱼不仅可以补充营养,还能减少血管性痴呆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鱼和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
近期发表于Neurology的一项研究表明较高的鱼类摄入与较低的脑血管疾病负担相关,特别是在年龄小于75岁的参与者中,研究提示在显性脑疾病出现之前,适当多吃鱼对脑血管健康有益。
本横断面研究分析了在基线时无痴呆症、中风或心血管疾病住院史的1623名老年参与者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结果,并收集了参与者的饮食问卷;
大脑MRI扫描提示,更多摄入鱼类的参与者显示出更少的大脑损伤迹象;
在根据颅内总体积调整的模型中,与每周吃鱼
在65-69岁的参与者中,鱼摄入与脑血管疾病负担的负相关更强,而在≥75岁的参与者中不显著。
鱼肉有何营养?
鱼贝类作为健康饮食模式的一部分,可以为我们提供多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包括:
优质蛋白质
ω-3脂肪酸(鱼贝类海产品是DHA和EPA的主要膳食来源)
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其中的含量比其他任何食物都要高)
铁元素
其他矿物质,如硒、锌、碘等
其中ω-3脂肪酸,是大脑和眼部主要的结构脂肪酸,对胎儿及婴儿的大脑和视觉发育十分重要。
为什么吃鱼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法国波尔多大学(University of Bordeaux)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三城研究(Three-City Study)的数据,这是一项关于血管疾病与失智症之间关系的大型研究。
与那些吃鱼不那么频繁的人相比,那些说他们吃更多鱼的参与者在他们的大脑 MRI 扫描中显示出更少的损伤迹象。
与研究中的老年人相比,鱼类摄入量与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在 65-69 岁人群中更强,而在 75 岁以上人群中,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吃鱼还有什么好处?
美国心脏协会(AHA)等均推荐一周吃两次鱼,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之前还有研究显示,每周至少吃一次鱼的儿童的智力评分会比几乎不吃鱼的儿童高出近5分,而且睡眠也较好。
建议在孩子两岁以后就可以吃鱼,1周1~2份,具体可根据年龄和摄入总热量适当调整。
应该给孩子吃什么样的鱼?
孩子食用,要注意避免给孩子吃高汞鱼,体形较大、生长时间较长的鱼类其甲基汞水平最高,包括剑鱼、旗鱼、吞拿鱼( 包括大眼、蓝鳍、长鳍、黄鳍品种)、大马王鲛鱼、金目鲷、单带海绯鲤等。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鱼多为水产养殖的淡水鱼。后者鱼体寿命短、食物链短、生长较快,生长稀释可明显降低鱼体内甲基汞含量,不利于汞的生物富集。所以正规市场售卖的鱼,一般没有什么问题。
烹饪方式也要注意
生鱼肉跟熟鱼肉在热量、蛋白质和总脂肪含量的分别其实不大,但未经烹煮的食物安全风险较高,特别是对于小宝宝。
此外,大家应避免进食加工制造的鱼产品,例如100克鱼丸的总脂肪已达16.23克。同时,大家应少用煎和炸等方式烹调,以免增加熟鱼的脂肪含量。
用蒸、煮、焗等烹调方法,都是制作健康鱼类菜式的好选择。
在给孩子吃鱼的时候,为了保证食物多样化,可以各种鱼都给孩子吃一些,这样可以帮助分散风险,而且除了鱼以外,一些新鲜蔬果,其他肉类,谷物等,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摄入哦~
参考文献:
[1] 《多吃鱼与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有关》热心肠日报
[2] 《平衡吃鱼的利弊:甲基汞的风险与DHA及EPA的益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安全中心
[3] 《爱吃鱼得人较少得脑血管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4] 《吃鱼,可护脑!法国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5] 香港卫生署:
http://sc.eatsmart.gov.hk/TuniS/restaurant.eatsmart.gov.hk/b5/content.asp?content_id=995http://sc.eatsmart.gov.hk/TuniS/restaurant.eatsmart.gov.hk/b5/content.asp?content_id=996http://sc.eatsmart.gov.hk/TuniS/restaurant.eatsmart.gov.hk/b5/content.asp?content_id=997http://www.fhs.gov.hk/sc_chi/health_info/child/12185.htmlhttp://www.fhs.gov.hk/sc_chi/health_info/child/14732/index.html
个人介绍:营养师Vivi(朱雨薇),中国首批注册营养师,海归营养学硕士,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婴幼儿辅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母婴学组成员,全网粉丝一百万+,专注传播国际主流的母婴育儿、营养食育等科普知识。欢迎在企鹅号和各个平台关注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