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综合 作者:杨鹏
《道德经》一开篇告诉我们,宇宙的本质就是生”,孩子身上的本质是生”,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本质也是生”。
有了生”的眼睛,看人看孩子的时候,你可能会有新的眼光。你会发现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时刻,不是他要搞什么破坏,其实他是想生”、想创造,他要表达生”的力量。
如果孩子特别不喜欢做作业,不一定是孩子不喜欢学习,而是因为这种作业的形式压抑了他的生”,让他死记硬背,没有释放他生”的动力。
为什么孩子有时候随便画一个圈,就很高兴,秀给你看,你只要一表示赞赏,他就很高兴,因为这是生”的释放。孩子唱了一首歌,不管好听不好听,你鼓掌他就很高兴,他的生”受到了肯定。

常成卡通
生的教育生命在生”中,事业在生”中,幸福在生”中,快乐在生”中,尊严和荣耀在生”中,一定要记住这一点,生”是生命的本质,是人性的本质。
所以宇宙之本质是生”,天道的核心是生”,人性的核心是生”,所以我们一定要有生”的教育。
麻省理工大学有一种项目教育制。大学二年级结束后,学生会被要求组建小团队,共同创意设计一个感兴趣的项目。项目经过评审后,可以向学校基金申请相关经费,然后未来两年的学习,学校就根据实施项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来进行教育配置,学生享受的是专门项目设计导向的教育,毕业的成绩就是完成的项目设计。这是一种以产品创造为中心的教育,是生”的项目。
随着智能机器进入生产、军事和服务领域,愈来愈多的重复性工作被智能机器替代。智能机器难替代人的,就是人无中生有的创造。创造性教育,创生的教育就显得愈加迫切,迫使我们要进入一个使学生具有创世记”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世记”的人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是一种死”的教育。应试教育,就是重复性知识的熟练运用,这一点,智能机器人将会做得比人好。
知识训练,本来是为了服务生”、服务于创造的。比如,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孩子会写有新意的文章,会写独创性的诗歌,会说具有说服力的演讲。考核学生语文成绩,就应考核作文、诗歌、演讲。
学数学的目的,是让孩子坚信万物皆数”,对数产生信仰,对数感兴趣,对探索宇宙的数的关系有兴趣,对将数学运用于现实生活感兴趣,这些都是生”的教育。如果只是通过做题不断让孩子熟悉数的旧知识,而不让孩子产生探索数的欲望,形成探索数的思想方法,这样的数学教育就是失败的。
生”的教育,一定会注意让孩子发展生”之能力,让孩子体会到生”之快乐,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大人自己也要有生”之体验。
这种生”之体验,不一定是大事,小事也一样。做出一个好菜,这也是一种生”。重新布置一次家,也是生”。要带着生”的心态,去做日常小事,让日常小事不断充满新的创意。家长有生”之体验,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孩子生”之快乐。
以生”的标准来看,有时孩子的学校成绩好,家长不能太开心,因为孩子在熟稔学校考试那一套游戏规则的同时,生”的潜能可能被破坏了。孩子自己设计出某一个产品,画出一幅画,可能比学校成绩高几分更有价值。从一生来看,失去生”,失去创造力,对孩子有巨大的负面作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生”的颂歌,这是上天之道的创世记,你有过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体验没有?如果没有,就等于没有走上你生命应有的道路,天道之路。
学校和家庭,应对孩子展开生”的教育。我建议大家在家里醒目的地方写上一个生”字,提醒自己用这个眼睛去看孩子和自己,看所有人。永远要看到一个人身上流动的生”的能量,这是教育的首要前提,看不到这个生”的能量流动,那就不是教育。
教育就是辅助生”的力量得以释放,让孩子学知识的目的是让孩子的生”的力量得以释放,不是让他成为一个成功的考试机器。智力机器人做标准答案绝对比人强,人唯一的优势就是生”,就是创造。生”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是孩子在未来保有自我优势的基础。
生”很重要。家长们反思一下,拿笔统计一下,自己活到现在,到底生”出过什么没有?

讲完生”的教育,我们要讲冲”的教育。《道德经》四十二章是这样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刚才我们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总结出了生的教育”。现在我们进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从中来总结冲的教育”。
道的力量运行,表现出一阴一阳的对冲规律。道的创生,是以阴阳方式来展现的,这种展现就表现出冲气、对冲、竞争、斗争。在社会中,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处于任何位置,都会想比别人干的好一点,也都会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竞争。冲”是生”的一种表现,必须冲”。生”的过程就是对立冲气的过程,以不断竞争的方式来展开。
大家知道,四十多年前中国是计划经济,想消除竞争,结果就成了围绕权力分配的竞争,没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竞争。
改革开放以来,把一定的经济自主权还给了民众,经济上的横向竞争马上就开始了。没有经济开放和经济竞争,中国这几十年能生出这么多经济成果吗?邓小平改革以后,对外开放了,市场经济开始了,市场竞争开始了,中国就生出了这么多财富。所以冲”和生”有关系。
许多家长,被中国传统文化中负面的东西影响,不敢冲”,不敢冲”就不敢生”,而且还教育孩子说别冲”,别去争,要谦让,其实就是让孩子违背了天道-天性中必冲气”的规律,结果无形中破坏了孩子创生的力量。
创生的过程,就是冲气的过程,冲气的结果,会带来创生。每个孩子都想创生的,每个孩子其实都充满了竞争的冲动。我问一下在座的老师和家长们,你们对孩子有系统的竞争教育吗?你们把竞争当成训练孩子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了吗?
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竞争中的成与败,竞争中的乐与悲,这对孩子的生命健康十分重要。如果没有体会过竞争教育,这个孩子今后进入一个竞争的世界,他的内心是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有的孩子为什么受了挫折就轻生,就是父母从来没有对他们进行过竞争训练,没有训练孩子在竞争中承受胜利和失败的习惯。
《道德经》三十四章中说:祸莫大于无敌。”最大的祸患在于没有敌对力量。如果一个孩子成长中缺少敌对,不习惯与敌对共存,这就是祸患了。
一定要让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尤其是需要集体协作的体育运动。让他加入篮球队,或者羽毛球队,让他知道要去冲”,知道竞争中有胜有败,他习惯了冲”的生活,就习惯了在竞争中的承受失败与成功。
总想你好我好大家好,不习惯于竞争,不习惯在敌对力量中生存发展,这不是好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有系统的冲”的教育吗?大概除了文体竞赛中有,其他的竞争教育似乎很缺乏。为了冲”的教育,必须让孩子参加集体文体竞赛活动。如果我是小学校长,这样文体团队竞赛的教育安排,不会少于学生在校时间的三分之一。

常成卡通
讲完生”和冲”的教育,我们讲和”的教育。《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现在我们来讲冲气以为和”中的和”。
冲气以为和”,意思是对立竞争,达到平衡。和”就是和谐,和谐就是平衡。比如我们下棋,谁也没赢,就叫和局。双方不打仗了,于是签和约。
人在创生,在竞争,会影响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中的地位。自然状态下,这个地位永在波动,但会处于自然的平衡状态中,这是一种自然公平的状态。
当你的生”在变,冲”在变,和”也在变,你在这个世界中的生态位置会是随时改变的。个人如此,企业也如此。
家庭中也是这样,丈夫的创生能力高,社会竞争能力强,带来的收入高,他在和”的平衡中,他的位置就会往上涨,妻子在不知不觉中,生态位就下来了。当然,家庭中的地位,并不完全是经济收入决定的,也还有其他的因素,如生理因素。
个人之间,企业之间,家里不同成员的平衡关系,上上下下的变化是正常的。这如同一场竞赛,你在某一些领域得第一名,他在另一些领域得第一名。
什么是和”?就是承认这种创生能力不同所带来的不同平衡位置。接受由于你的实力、你的创生能力、你的社会竞争能力所决定的你的位置,自然平衡下来的位置,这就是自然的公平。乱争没有用,家庭和社会都如此,企业之间也如此。
什么东西最终决定你在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态中的位置?就是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能力,就是生”。苹果在业界地位很高,因为它的产品内涵的创新能力高,服务能力强。不服没用。你的办法就只能是千方百计比它更能生”,除此别无他法,这就是和”的心态。
和”的教育,就是要孩子在努力创生、努力竞争的前提下,承认和接受自己凭实力所获得的自然位置,这样才能与他人形成和谐的关系。努力创生,争取胜利,承认失败,无论处于任何位置,都保持力争上游但又公正平和的心态,这就是和”。
和”的教育,就是太极图教育。大家想想太极图,在时间的流动中,一定是动态平衡的,是动态公平的。所以和”的教育,也是一种公平的教育。争取赢,承认输,就是一种公平心理。技不如人、创造不如人、贡献不如人时,凭什么要想与人享有同样多的收益?

常成卡通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道德经》81章:故天之道,利而不害。”
上天之道,创生万物,运行万物,让万物生长,让万物存在,有利于万物,不伤害万物。这种至高力量,这种至深法则,运行于每个人身上,运行于每个孩子身上。
每个人必有生-冲-和”的天性,每个人也必有利而不害”的天性,除非他被教育坏了。有益于人,这是生-冲-和”的必然指向。这是人性中最美好的力量,是人性中的珍宝。释放这天性,就是使世界美好。能利人者,方能自利,利而不害是最大的利已,所以《道德经》第七章中说: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前面讲了生-冲-和”的教育,在这儿还得加上一个利”字,成为完整的生-冲-和-利”的教育。
激励学生生-冲-和”,要孩子知道,他所有的言行最终必须有利于别人的生命,这就是利,必须有一个利而不害”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时候,是教孩子学会占便宜还是教孩子利而不害”呢?最成功的人,不是最会占小便宜的人,而是最会服务他人,最会利而不害”的人。
常成卡通,用漫画传递教育
(关注漫画速递,每日更新儿童教育好文!)
了解更多,轻点下面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