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中国成语故事这么说,三岁宝宝能举一反三,还自主解锁双语版本

身为职场妈妈平常陪伴宝宝的时间不多,玛沐很认真规划下班回家后跟孩子相处的时间,一方面给他专属的陪伴,一方面给他一定的知识储备,睡前的说故事环节是我们亲子互动的重头戏。3岁多的宝宝我尝试过世界童话以及各种所谓有系统故事,发现都没有咱们老祖宗的成语故事来的好用!

作为宝宝睡前仪式的最后一个步骤,我会暗了灯抱着他讲一个中国成语故事。这段亲子时光不但利用成语故事给他一定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加上专属的互动环节补强宝宝这个年段合适的全方位内容,一个有针对性的成语故事可以让宝宝认知到错误、产生同理心或是有意识的使用这种表达方式,总之好处多多。

中国成语故事这么说,三岁宝宝能举一反三,还自主解锁双语版本

为什么是中国的成语故事?言之有物,主题清晰:首先是言之有物,成语故事大多是寓言性质,主题清晰,言之有物绝对没问题,常常还可以训练孩子举一反三,例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宝宝自己就能给我编一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故事。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成语中很多生活上的场景或是动物类的故事,很多孩子熟悉的小动物,容易产生共鸣,例如:喜欢喂小鱼的宝宝,马上能理解如鱼得水;划船的经验也让宝宝对刻舟求剑印象深刻。四字好记,容易应用:有些简单的成语,听了故事就能马上用起来,例如:蜀犬吠日、井底之蛙,爱屋及乌,这些简单的成语,3岁宝宝已经可以熟练应用,获得鼓励之后更是产生正向循环。准备容易,事半功倍:这个是对大人自己来说很简单,大家脑子里的成语故事都有几十上百个吧,完全不用临时瞎编或是提前阅读呀。

故事怎么说才好玩又有效?

举个例子:最近说的是盲人摸象”。

先跟宝宝聊聊知识点,铺陈一下

大象:小宝宝大多去过动物园,在北京动物园,大象就是动物园进门见到的第一个动物,可以陪宝宝回顾一遍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五官跟身体各个部位:小宝宝对五官已经有清楚的认知,顺便复习一下,中文台简单了可以过一下英文。

盲人:就是眼睛看不到或者是视力受损的人。这时候可以说说,我们平常人行道上会有得忙到就是帮助盲人走路用的。

盲人摸象

自己先牢牢掌握故事大纲:

一群没有见过大象的盲人想要藉由触摸了解大象究竟是什么,可是每个人怎么到了大象的一个部分,所以最后讨论起来,每个人说的话都不一样,那大象终究是什么呢?是每一个部分结合起来的一个综合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能只看一面,只从同一个点去了解一个事物不容易理解这个事物真正的样子。

利用宝宝身边的人展开故事:

假装宝宝熟悉的家庭成员或者是宝宝幼儿园的小伙伴们是盲人,以他们为主要角色开展整个故事,看看每个人摸到的部位像什么?

说到大象各个部分,例如大象的耳朵像什么呀?这时候孩子兴高采烈地说:就像我平常吃的披萨饼,每一个大象的每一个部分让孩子参与想象该怎么描述,最后一同完成这个故事。

盲人摸象

故事之后的延伸互动:

最直观,但是较为困难的,就是跟宝宝一起练习讲讲(编),适合使用盲人摸象这个成语的故事。

孩子太小的时候要编一个完整的故事,挺难的,这个时候可以鼓励宝宝一另外一群人就盲人摸象这个故事重新讲一遍。写出宝宝练习语言组织能力。

最后不要忘了给宝宝大大的称赞,鼓励她在互动环节所做的努力。

宝宝对新掌握的故事可能会翻来覆去一直说,这是孩子学习理解的重要过程,这时候我们要陪着宝宝一起练习,千万不要因为无聊就打断他。

最后这个成语故事有可能变成宝宝喜欢的”拿手好戏,每次遇见好朋友或是爷爷奶奶都想说一次。

成语故事

玛沐家3岁宝宝有一阵子说盲人摸象”说上瘾了,主要是这个故事每个人都知道,特别容易引起共鸣得到夸奖,宝宝还很努力地在幼儿园用英文跟外教说这个故事,自动找老师跟爸爸妈妈解锁双语版本,而这个就是我最希望看到的自主学习过程。

成语故事

故事只是素材,爸爸妈妈每天雷打不动的高质量陪伴才是宝宝探索世界的动力

中国成语故事好棒的地方在于言之有物、故事清晰、题材有趣又可以信手拈来。孩子满三岁开始说的成语故事,我们先按着十二生肖说一轮,接着说小区里的小狗小猫小鸟,现在按着动物园的动物一个一个说,孩子每天都想着给我出题目听新的故事,在自己跟我说说几个他喜欢的老的故事,目前蜀犬吠日跟吴牛喘月是他心头好。或许也是孩子年纪到了,这接近半年的时间里,中英文词汇跟语言组织能力都有明显的进步。成语故事里面的寓意小家伙也逐渐掌握,使用正确率逐步提高。

最近让宝宝开始看成语的故事书,对于自己学过的简单成语,认字的效率也很不错。

成语故事只是玛沐觉得很棒的亲子互动素材,但别忘了爸爸妈妈每天雷打不动的高质量陪伴才是宝宝探索世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