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先关注他的情感世界!

在电台做直播节目5年多了,接了无数次求助热线电话,其中最多的就是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而这里面最多的又属孩子不听话,不理人,太自私,情绪总不好,无法沟通等等。

所以,要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孩子的情感世界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

一位教育专家就说过:丰富的情感是孩子身上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想解决孩子的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关注他的情感世界,来看看具体从哪些方面改进,这里主要包括4个方面:

一是让孩子懂得感恩

每个孩子都是在爱中成长,在爱中学会爱的。如果父母们对孩子只是一味地奉献、 一味地关爱,而不让孩子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不了解父母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么孩子就很难懂得感恩,也很难会有对父母的爱。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有一双能发现爱的眼睛,有一颗感受生活的灵敏的心。

举个比较久远的例子: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那时候并不像现在,每个家庭都不太富裕,在饭桌上吃饭,一般是父母把好吃的,比如鱼啊肉啊留给我们,那时候他们经常说,我们不爱吃,你吃。其实这种情况在一些现在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家庭中仍然存在。

这种奉献和爱的精神很让我们感动,但是做法不太好,最好的做法是把真实情况告诉孩子,我们也想吃,但毕竟条件有限,我们希望把最好的留给你,希望你能营养充足,快快成长。这样,孩子就会知道父母的苦心,从而慢慢地体会这份苦心,也会更懂得感恩。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的教育应是整个教育的主旋律。” 父母要用爱心满足孩子对爱的渴望。注重发挥言传身教的力量,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学会爱、学会爱、学会如何去付出爱。

真爱总是隐藏在困惑与不解中,当孩子能读出爱的真谛,他就懂得如何去爱他人、如何感恩他人了。

二是培养孩子有爱心

我们经常说要有爱心,那爱心到底是什么呢。爱心,其实是热情开朗的性格和对人、 对事、对物一贯关心的态度;爱心,就是能体察别人的心情,能站在别人的位置与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为别人着想,能感受别人的欢乐、痛苦、烦恼、 失望之心。有一项研究表明,人的品德形成都有一个年龄阶段,越小的孩子越好培养。

所以,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学会情感的投入,爱自己,爱家人,爱周围的人;爱祖国,爱家乡,爱大山大河;爱知识,爱科学,爱努力奋斗,爱一切美好的人、 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让孩子了解父母、爷爷奶奶对他的爱,让他尝试用同样的爱心、感情和行为去对待爱他的人。

比如孩子过生日,我们送给他生日蛋糕的时候,要告诉孩子我们的生日,还要告诉他: 你也要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哦,要记得给爸爸妈妈一份生日礼物啊!” 到我们过生日时,可以提醒孩子,并鼓励孩子为我们做一件礼物,比如手工制作一幅图画等。这样既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动手的快乐,也会让孩子明白给父母一份爱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爱心。

三是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现如今,父母大多对孩子百般呵护,舍得花大本钱进行智力投资,可唯独忘记对孩子同情心的培养,似乎孩子除了学习外,别的什么都不需要。渐渐地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爱,也感受不到爱,更不知道怎样表达爱。

从来没有去考虑和体谅他人的需要,不知道为他人做些什么更不要说帮助他人、 欣赏他人、感恩他人。殊不知,我们的孩子经常面对的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世界, 这个世界可能充斥着暴力、毒品、残忍或不公正…… 这些都有可能让我们的孩子缺乏爱心而变得冷酷无情。

孩子的同情心需要从幼儿时期做起,比如在生活中,父母应适时引导孩子同情、关心其他孩子。

比如,当自己的孩子看到邻居的小孩不当心碰到了,便哈哈大笑,此时父母不要责怪孩子幸灾乐祸”。孩子是被邻居小孩突如其来的表情动作惹笑的。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当赶紧说:某某小朋友碰痛了,真可怜啊!上回你不当心撞在桌角上不是也很痛吗?”孩子联想到自己的痛苦经历就会止住笑了。父母还可以建议孩子去关心那个碰痛的小朋友,问问他还痛不痛。

如果看到其他小朋友跌倒了,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把他扶起来。经过几次类似的行动之后,孩子一般对小朋友的痛苦就会比较同情、关心了。对于孩子表现出有同情心的举动,父母千万不能不加分析便胡乱指责。

比如,有的孩子在看电视时,看见恃强凌弱、坏人欺负好人,心里就难过,甚至流泪,有些父母每每这个时候就骂孩子:哭什么?没出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同情是一种没出息的行为,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变得自私、冷漠、麻木,也就谈不上感恩了。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保护孩子的同情心,不要用冷言冷语去打击孩子的同情心,也不要笑话他,哪怕是善意的。

四是培养孩子懂得乐于助人

助人为乐我们都知道,但让孩子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需要父母耐心教导。尽量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引导孩子主动帮助别人,才能让他体验助人的幸福感觉, 使孩子把帮助他人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保持下去。

当然,要让孩子养成乐于助人的好思想、好习惯,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见了老弱病残”要主动让座,当他人有困难的时候,要热情地给予帮助,这样才能使孩子耳濡目染,逐渐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乐于助人并不是总是说一些鸡汤、大道理,而是要不放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从侧面教育。这里,举个我朋友的例子,有一次她和女儿遇到一位盲人在拉二胡乞讨,她趁机问女儿: 你看他多可怜呀!大家都在帮助他,你是不是也应该帮帮他呀?”经妈妈这么一提醒,女儿才停下脚步认真看那个拉二胡的盲人,最后从口袋里拿出1元钱放到了盲人面前的碗里。

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会使人变得慷慨;关心别人的痛苦和不幸,会使人变得高尚。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 更应该让他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