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都开始进入快节奏的生活当中,父母们都已经习惯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因此也会在不自觉中这样要求孩子,但其实快节奏”对孩子不一定是好事……
前两天,萱萱妈还在跟我这样抱怨:我拿我家萱萱真是没办法,每天干啥都是磨磨蹭蹭的,头一天教育她要改正的事情,第二天就忘了!”听完她的抱怨,我摇了摇头说道: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前一天教育她的事都能忘,说明具备‘钝力感’的基本特征,简单来说就是迟钝的力量!这种孩子往往具备不记仇、意志力坚决等优秀特征!”

萱萱妈听后一头雾水:啥是钝感力?这丫头整天慢吞吞的,竟然还有这么多好处?”
一、什么是钝感力”?钝感力”一词其实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钝感力听上去会给人非常负面的感觉,但可以将它解释成有意义的感觉迟钝”,它试图传达出不因为眼光浅短而喜忧、保持信念往前走的重要性。《读卖新闻》的书评则干脆搬出了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利根川进博士的原话:我带有某种迟钝,只能依稀看到对大家来说显而易见的东西”,以此来佐证迟钝”恰恰能够摆脱世间常识的羁绊,出人意料地取得世界性的发现”。
由此可见,钝感力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上面案例中提到的萱萱妈,就是典型的中国父母的形象,他们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适应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却往往忽略迟钝的力量”,拥有这种力量的人,表面上给人一种木讷、慢吞吞的感觉,但却是如今快节奏生活中的一股清流,这种力量会提升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同时会让这个人最终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

1、钝感力”可以让孩子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想要做好事情,良好的心态是必要的前提。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人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败,或者因为受到一次挫折就一蹶不振,在如今的信息流时代,走向成功的路有千万条,只看你怎么走。因此,家长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钝感力”这样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就可以及时调整心态,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在生活中,如果孩子因为某件事情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教育,但拥有钝力感”的孩子第二天就可能会出现选择性遗忘,忘掉自己被批评的不愉快的部分,只记得自己应该改正的错误。因此说钝感力”可以让孩子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2、钝感力”可以让孩子具备非凡的意志力
不得不说,现代社会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般都是四带一”模式,孩子在家里娇生惯养,很少经历过挫折和失败,这就导致孩子将来独自面对困难时缺少坚定的意志力,容易放弃。而拥有钝感力”的孩子与普通孩子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意志力。拥有钝感力”的孩子对于一件事情,要么就不做,要么就一定会做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遭遇多少次失败,他们都会坚定不移的坚持自己的目标,直至达成目标。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学习中很常见,比如:在平时写作业时,对于一道数学难题,缺少意志力的孩子可能只是看一遍,就觉得自己做不出来,就会放弃,等别人做出来后再参考;而拥有钝感力”的孩子会一遍又一遍的找解题方法,直至算出答案,即使最后无法解出难题,在这个过程中,他所学习到的知识也都会得到有效巩固。这就是拥有钝感力”所带给孩子的好处。

3、拥有钝感力”的孩子,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永远保持进取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家长很少表扬孩子,当问他们原因时,他们的回答竟然出奇的一致:怕孩子得寸进尺、得意忘形”。这话其实说的没毛病,大多数孩子受到家长表扬后,都会出现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的情况,甚至到处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因此,有些家长不愿意表扬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而拥有钝感力”的孩子则不同,他们会认为:自己只是在朝着制定的目标前进,成功时应该的,没什么可得意忘形的,更何况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钝感力》的作者渡边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当他还是个新人作者时,每当自己失去动力时,都会去一家小酒馆跟老板吐槽,老板每次都大声鼓励他:别担心,我感觉你很有才华呀!正是这样的话,让渡边充满动力,永远保持一个进取心。正如渡边自己说的: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三、如何养孩子的钝感力”,让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1、教会孩子接受自己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来完善自己,这个过程足够漫长,也足够艰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嘲讽、很多质疑,这个时候,家长就要站出来,坚定不移的支持孩子,让孩子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努力。比如:在我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考大学就只有认真学习一条路,但有些孩子可能就是缺少在学习上的天赋,但他们对于艺术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度,因此可能会选择艺考这条路。当然,这肯定会受到一些质疑,家长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接受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自己的选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2、教会孩子接受别人的不完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缺点,只是有些人隐藏的好,不愿意表现出来,而有些人则不想可以伪装,直接表露在外。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对自己不友好的人,这时,家长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接受别人的不完美。
比如:有些孩子喜欢给别的小朋友起绰号,被叫多了,心态不好的小孩子很容易崩溃,以后变得自卑、忧郁。家长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完美的,有些孩子就喜欢捉弄其他小朋友,你不要总是想着这件事,别人给你起绰号,说明你很有特点,大不了就是耸耸肩,你叫就叫呗,也不痛不痒,久而久之,他们觉得无趣也就不会叫了。这样的话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既能教会孩子接受别人的不完美,也能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一举两得。
3、家长要教会孩子就事论事”,避免孩子否定自己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很容易一蹶不振,甚至直接否定自己的努力,甚至是人品。这时,家长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事论人”。这件事情没做好,就只是事情没做好,是我技巧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我这个人有问题,只要肯努力,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成功是迟早的事。

比如:孩子一次考试没有考好,而作为家长,孩子的努力你都看在眼里,这时就要告诉孩子:这段时间,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不用气馁!考试就是要查漏补缺,这次没考好,说明你对这块内容不够熟悉,接下来我们就有目标了,针对这些内容重点复习,相信宝贝下次一定可以考出好成绩的。家长与孩子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避免否定自己,更容易走向成功。
面对快节奏的的生活,我们不妨教会孩子巧用迟钝的力量”,这会让孩子离成功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