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二胎家庭、多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很多人关心养育多个子女所需付出的经济代价,这是基础条件,却不知道其实二胎家庭的父母最棘手的事情是同胞竞争。

有的孩子为了博得父母的喜爱百般讨好,甚至不惜诋毁其他的兄弟姐妹,还有的用撒谎等手段来欺骗父母,希望让家长高看一眼。孩子天生就如此吗?
当然不是!很多时候同胞之间出现恶性竞争,都是父母的功能性养育”造成的,很多家长还不自知。

多子女家庭,孩子被无形中赋予了各种功能
所谓功能性养育”,就是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像贴标签一样赋予了他们各种功能,并按照这种功能性去进行养育。
这种养育方式在二胎家庭中尤为常见,比如期待老大光宗耀祖,期待老二不要像老大那样辛苦和离家远,就在自己身边做一辈子的潇洒王爷”就可以了。
功能性养育的父母大多都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目的性,即使被发现了也不愿意承认,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隐性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点在年初的开播大剧《都挺好》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母亲非常强势,按照舅舅的说法她是没看中苏大强的,因为可以落户才选择和其结合,这种婚姻本身就存在着被迫”的一些意味。
而母亲的行为,也证明她想一路高升的心愿,她这一代终于在城里安家,下一代必须再上一个台阶,于是老大苏明哲就必须承担光耀门楣”的责任。
苏明哲一心按照母亲给他的功能性”去努力,清华大学毕业还不够,还要移民海外来满足母亲。这项功能性达成了,即便是经济困难,母亲还是倾尽一切来成全老大,或者说来成全自己心中的梦。
老二就没有这种压力了,他怎么努力也赶不上老大,索性就化身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去称赞她,让母亲感到被需要,被另一种功能性所包裹,所以苏明成也得到了父母浓烈的爱。
等到了老三苏明玉出生,家中的情况就有些微妙了,母亲突然发现没有什么特别的功能想在儿女身上实现了。
这种淡漠的态度迅速被老二所捕捉到,于是他从小就欺负妹妹,直到长大都没有任何改变。妹妹成就再高,在二哥心里也一直是那个惹妈妈生气的坏小孩”。

对娃越期待的部分,越可能是父母缺失的爱”
孩子是家族生命的延续,也是父母的复制体,他们多少会将自己身上没有实现的愿望延续到孩子身上,你会发现家长对孩子越期待的部分,追溯起源,往往都是他们的童年中非常缺失的部分。
这种爱有时候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就像苏明哲那样,高材生,留美,背后却也要考虑要不要去刷碗糊口”的问题。
苏大强想来美国,苏大强有家不想住要买新房,苏明哲都在极尽全力地满足,而不顾自家的状况。
面子文化”的内里,是父母一贯给他的优秀”标签太强了,宁折不弯用错了地方,孩子自己也会很累,他们奔波于各个兴趣班,可能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而自己并不喜欢。

父母童年爱的缺失”,也可能在孩子身上反向体现出来。一个二胎家庭的父亲就曾反映,他在家中的出生顺序居中,是最易被忽略的一个,衣服捡大哥的穿,小妹因为是女孩子不可以再继承了,所以总是大哥和妹妹穿新衣,自己穿旧衣,也因此时常遭到同胞的嘲笑。
等到自己有孩子了,奶奶隔辈亲得厉害,总是给孙子买各种新潮的衣服,一年四季都不断。
这位宝爸居然有了点嫉妒”的心理,他有几次无意中训斥孩子浪费”,把儿子说得泪水涟涟,才发现自己是重现了当年的场景,心理的创伤若隐若现。
等到有了老二之后,他已步入中年,对父母的理解更深一层,创伤逐渐抹平了,对老二也就没有这么苛求了。
很奇怪吧,父母的功能性养育也可能是伤疤性质的,他们爱的缺失没有得到抚平之前,很大概率上也会代际遗传”给两个孩子,造成新生代之间的不公平,进而影响到两个孩子的感情和健康的人格形成,这方面家长真应该多反省了。

同胞竞争不可避免,家长如何最优化处理?
人常说一碗水端平,但就像人的手掌一样,伸出来看看总是长短不一的。做绝对公平的父母是不现实的,性别、性格、特长、长相,你总是能找出让你更加倾心的点,当你对其中一个孩子发现美”的时候,其实其他孩子就处于劣势了。
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千万不要对孩子刻意地进行功能性养育”,那只会让情况更加糟糕。既然同胞的竞争不可避免,家长要如何最优化处理呢?

1、 父母做人格独立的人
就像前面讲到的那位父亲,因为自己童年的创伤,在有了孩子之后无形中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当成了竞争对象,因而对孩子严厉要求,甚至进行打击。父母的人格仍未独立,怎么能养育出独立的娃呢?
在这方面父母首先要进行自我疗伤,分清楚自己缺失的和宝贝真正需要的,很多时候你把这二者划等号,其实是剥夺了孩子自我选择的权利和发展的欲望。
家长明确自己的功能性需求来源非常重要,了解得越多越深入,对孩子的功能性需求就越少,这样就能减少对孩子的束缚,给孩子一条自由发展之路,同时也是治愈自我的过程。

2、 引导孩子良性竞争
不仅在家庭中,将来孩子走向社会首先面临的问题也是竞争,良性竞争会促使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努力追赶,这其中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帮助。
家长要注意到孩子之间各自擅长和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引导他们各自发力,而不是一视同仁”地送进同一个辅导班,更不能在两个孩子之间进行赤裸裸的炫耀和比较,总是批评孩子的缺点。
比如和老大说你妹妹比你小好几岁,在这点上都比你做得好”,或者和老二说你永远都不如你大哥”。
父母要引导两个孩子相亲相爱,在学业上互相扶持,既将对方作为竞争对手,也同样作为学习的榜样,互敬互爱,一起进步。
千万不要对两个孩子实行所谓的高惩罚高奖励”模式,对表现好的孩子大加鼓励,而对一时落后的孩子攻击讽刺,这样只会更伤娃,就会形成恶性竞争。

3、不给娃强加功能性”
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好的预期和人设,但不要太过功利化对孩子进行强大的功能性养育,孩子可以是父母愿望的传承,前提是他也同样喜欢,而不该成为父母弥补爱的工具,尤其是在二胎家庭中,当父母不自觉地将各种功能属性强加给孩子身上时,他们之间就会出现人为的裂痕。
当这种裂痕越来越大的时候,不仅亲子间的感情会受到影响,更深远的影响是同胞之情,还可能因此爆发争端和不满。父母应该意识到,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追求,功能性养育只是满足你的需求,而并非孩子的愿望。
最后,同胞之间不仅有竞争,更应该有合作和共赢。父母养育得宜,二胎家庭的孩子会比独生子女更具竞争力和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