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相处的亲子时间,不是为了教育孩子,而是为了了解孩子的感受、需要,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在亲子时间,父母应该暂时放下孩子的学习、功课,放下自己的工作、家务,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切身体会孩子的感受。

有些父母知道孩子孩子需要陪伴,但是却不懂孩子需要什么样的陪伴。比如说下面这个故事!
今天星期五,同桌的王磊高兴地对李宁说:真好,又到周末了!”李宁奇怪的问:周末怎么了?每周都有,值得这么高兴?”王磊说:当然啦,爸爸妈妈又可以陪我了,当然高兴,我们有时去爷爷奶奶家。有时去公园,有时去看电影,有时在家里看书、玩游戏,可有意思了。难道你觉得周末不好玩吗?”
李宁摇摇头,说:要是像我爸爸妈妈那样陪我,我宁愿天天上学。”
李宁说:爸爸要是陪我,就会不停地给我讲学习最重要,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前途,听得我都头疼了,”妈妈要是陪我,就让我做卷子,写习题,然后听写、背课文,写的我手疼,眼睛也疼。我只要一表示我不愿意听,不愿意写,我妈妈就会说:人家的孩子都愿意爸爸妈妈陪我,你倒好,我们这么忙,抽空陪你学习,做功课,你还不愿意!然后就会边教育我,边唉声叹气。我多想让他们也像别人的爸爸妈妈那样,陪我出去玩玩,哪怕只是上街走走,什么都不买,或者在家,陪我下会儿棋,玩会儿游戏也行,但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特别希望他们周末能够加班,或者有事,这样我会觉得特别开心,因为我就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说完,李宁的眼睛里充满了希望。
李宁的妈妈觉得,平日自己忙于工作和家务,孩子忙着上学,很少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好不容易有周末、节假日的时间,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教导,多帮助孩子温习功课。
其实,各种陪伴孩子的活动中都蕴含着知识、道理和教育。父母可以把这些贯穿在与孩子的共同活动中,而不是靠说教、讲大道理来完成。在游戏、完乐中孩子会更容易地接受一些知识和道理。
亲子时间也不一定要安排什么活动,有时只需要和孩子一起聊一聊学校的事情、同学之间的事情,或者和孩子一起做家务,都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比多做几道习题、多写几个生字,多考几分更重要。
如果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把亲子时间全部用来说教,不仅不能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还会使孩子厌倦与父母在一起,甚至吧父母的这种陪伴当成一种负担。所以,亲子时间,父母应该把心思用在孩子身上,真正从孩子的角度与孩子共处,共度这段时光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