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火山喷发
海底火山喷发的确会使海水温度升高
但是那种理解是错误的
海底火山大都发生在板块交界处,例如著名的火环,由于相对于火山爆发时地球释放地热量不足以使大量海水升温过快,所以在离火山喷发稍远的地方海水仍是4°C多点
海底火山为什么会爆发
地震是地下岩石突然断裂而发生的急剧运动。岩石圈板块沿边界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是导致海底地震的主要原因。海底地震分布规律和发生机制的研究,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支柱。海底地震及其所引起的海啸,给人类带来灾难
海底也有火山爆发吗?
有
科学家通常认为火山分布在地壳断裂、板块碰撞或地幔热柱活跃的地方。既然海底有地球上最长的断裂带和95%的地幔热柱,而大洋边缘又往往是板块碰撞最激烈的地方,那么海底有火山爆发是无疑的。
提起火山,人们会联想到陆地上许多高耸入云的火山锥,如著名的富士山。其实地球上更多的火山分布在我们看不见的海底。科学家通常认为火山分布在地壳断裂、板块碰撞或地幔热柱活跃的地方。既然海底有地球上最长的断裂带和95%的地幔热柱,而大洋边缘又往往是板块碰撞最激烈的地方,那么海底有火山爆发是无疑的。
科学家估计至少有10万座火山隐藏于海洋深处,它们多数已经沉寂或在休眠,而活火山每天都在喷涌岩浆,令海底地貌日新月异。海底最密集的火山活动发生在大洋中脊。大洋中脊是海洋中间隆起的海岭,是海洋板块张开、新的洋壳生长的地方。海岭中央贯穿了一道宽约20千米、深1000~2000米的大裂谷,地幔岩浆就从裂谷中上涌,冷却后在裂谷两侧形成火山锥。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乘“阿尔文号”深潜器潜入大西洋中脊的裂谷中,直接观察到了谷底的火山和刚喷出不久的岩浆。它们慢吞吞像挤牙膏般挤出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挤出了地球上最宏伟的海底山脉。70年代,科学家又在东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断裂带和北纬21°处先后发现了海底热液、“黑烟囱”和绚丽多彩的生物群落。曾经被认为是寒冷死寂的洋底,不仅有炽热的火山,还有生机勃勃的生命!
想目睹大西洋底火山活动的景象,不一定非要下潜几千米,冰岛就是大西洋中脊露出海面的一段!冰岛中央也有一条大裂谷,岛上的200多座火山和星罗棋布的温泉间歇泉,生动再现了大西洋底火山活动的许多特征。
大洋中脊火山具有喷发缓慢的特点,相反大洋边缘的岛弧—海沟带火山爆炸性极强,往往形成陡峭的火山锥。环太平洋一圈被称为火环,火环上的火山,有些在陆地上喷发,有些在海底喷发,太平洋西缘众多的岛弧,无一不是海底火山的杰作。比如素有“火山之国”之称的印度尼西亚,仅爪哇诸岛,火山密密麻麻竟有400座之多,其中活火山就有129座。
地幔热柱引起的海底火山不在板块边界,而是在板块内部。岩浆从地幔深处周期性上涌,板块在上方慢慢漂过,经过几千万年,形成一系列自老至新的火山链。散落于太平洋中的许多海山、平顶山和岛屿都是地幔热柱的功劳,其中夏威夷岛的马纳基火山是地幔热柱的巅峰之作,它的锥形火山口高出海平面4207米,高出海床10 203米,这样算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火山爆发
火山爆发是怎样造成的呢?原来,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 火山可分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前面讲到的坦博拉火山和夏威夷群岛上的火山,现在还在活动,这就是活火山。死火山是指史前有过活动,但历史上无喷发记载的火山。我国境内的600多座火山,大都是死火山。有些火山在历史上有过活动的记载,但后来一直没有活动,这种火山就称作休眠火山。休眠火山可能会突然“醒来”,成为活火山。 猛烈的火山爆发会吞噬、摧毁大片土地,把大批生命、财产烧为灰烬。可是令人惊讶的是,火山所在地往往是人烟稠密的地区,日本的那须火山和富士火山周围就是这样。原来,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是很好的天然肥料,富士山地区的桑树长得特别好,有利于养蚕业;维苏威火山地区则盛产葡萄。火山地区景象奇特,往往成为旅游胜地。 在人类能够控制火山活动之前,加强预报是防止火山灾害的唯一办法。科学家对火山爆发问题的研究,常常得益于动、植物的某种突然变化。许多动物往往在火山爆发之前就纷纷逃离远去,似乎知识大祸即将临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在火山爆发之前会开花,当地居民把它叫做“火山报警花”。 参考资料:http://221.194.29.130:8181/shucaiku/back_info/dili/200108/0102070107210.html 火山爆发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球上每年大约有50多次规模不等的火山爆发,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南极村南极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刘嘉麒院士在考察南极地区的火山和地质后指出。刘嘉麒院士同时强调这个结论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刘嘉麒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知名的火山地质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家。他多次参加我国南极、北极等极地科学考察与研究工作,足迹遍及天涯。在谈到本次南极科考时,作为本次科考首席科学家的刘院士兴奋地说:本次南极科考跨纬度30度,除我国南极长城站以外,还到达其他四个国家的南极科考站和十几个南极地区的小岛,采集了有关的样品,为进一步研究南极地区的地质演化、地壳运动和气候环境的变化获得了较多的信息和依据。 在谈到南极地区的火山活动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时,刘嘉麒院士介绍说:南极大陆是个古老的大陆,又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和气候最冷最干的大陆。南极地区在上世纪的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每次爆发时会产生几十万吨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物质,说明南极地区的休眠火山已进入了活动期。 刘嘉麒院士强调:火山爆发和地壳运动是星球有生命的一种表现,目前在浩瀚的银河系中还只发现地球和木星的卫星(木卫1号)有这种大规模的火山和地壳运动。而在地球上,每年大约就有50多次规模不等的火山爆发。刘嘉麒院士指出火山爆发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些问题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刘院士坦言:自然界还有许多事物未被人类发现和认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亦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尤其是手段、方法、工具和人类本身认知能力的限制。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还任重道远,尤其是受交通工具的条件限制,日前还无法在南极更广阔的区域和半径上进行科考。如果有哪一天南极地区的某个山峰或岛屿以中国探险家或科学家的名字命名,那将是一件令国人骄傲的事情。 “一个国家的极地科研水平,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在南极、北极这些极地科学的研究和考察中,中国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得很快。极地科考可以说是强国的象征。”在谈到人类极地科考和研究时,刘嘉麒院士补充说: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事业是从二十年前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立而揭开新的篇章,这是强国之举。目前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在南极设立科考站。《南极条约》中规定各国不能对南极地区有资源和领土要求,但南极条约是有时限的。目前世界各国正加紧南极战略。因为南极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生物资源和淡水资源等成了世界各国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选择。南极洲是世界第五大洲,占有全球70%的淡水资源,但因南极和北极所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环境,人类在极地地区从事科学考察研究要比其他地区艰难和危险得多,代价也更大。刘院士指出:我国的极地科学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有些科研成果还走在世界前列。 火山并非是喷出“火”的山,它喷出的是一种高温粘稠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岩浆。火山爆发时景象异常壮观。平时,死死被地包在地壳里岩浆,由于其温度极高,又承受着地壳的巨大压力,所以一遇地壳较薄的地方或有裂隙,岩浆就猛烈地冲出地面。 当火山爆发时,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大轰鸣,石块飞腾翻滚,炽热无比的岩浆像条条凶残无比的火龙,从地下喷涌而出,吞噬着周围的一切,霎时间,方圆几十里都被笼罩在一片浓烟迷雾之中。有时候,由于火山爆发,还能使平地顷刻间矗立起一座高高的大山,如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和科托帕克希山就是这样形成的;有时候,又能在瞬间吞掉整个村庄和城镇。 火山的形成是地表下面,越深的地方,温度就越高,大约在20英里深处,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岩石熔化时,就会膨胀而需要更多更大的空间。这种被高温熔化的物质便会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缝上升。当熔岩槽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的压力时,便向外爆发而形成一座火山。
海底为什么也有火山爆发?
火山不是火 是岩浆 大多数火山如不是广阔圆丘形的盾状火山,就是火山坡陡峭成锥形的成层火山。盾状火山由多层流动性很高的熔岩堆积而成,因为熔岩在硬化前可以流到很远的地方,结果便形成倒置浅碟似的低矮圆丘形山。盾状火山的山坡虽然不陡峭,但是火山本身可以非常巨大,夏威夷的冒纳开亚火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海床计起,高三万多英尺,比喜玛拉雅山的珠穆琅玛峰还高,只是其海拔高度不及后者而已。 成层火山是由较复杂的喷发循环形成的。火山口交替喷出熔岩及火山灰及其其它固体物质,因此形成一层熔岩、一层岩屑的陡峭山坡。有时熔岩会从副火山口喷出,在山坡上形成所谓的寄生火山锥。但在一些成层火山山坡上,并无寄生火山锥破坏外观,而许多成层火山,例如日本的富士山,更以几近完美的对称山形著称于世。 板块构造学说主张板块的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软流圈的热对流造成的。而当板块互相推挤,密度较大的一边会下降到另一边下方,称作隐没,而发生隐没的带状地区称为隐没带或聚合性板块交界。地底的高温会将隐没的板块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借由浮力缓缓上升,最后聚集成为岩浆库,就是火山底部储存岩浆的场所。而当岩浆中的气体压力累积到一个程度,火山就爆发了。例如:环太平洋地区的火山,大多为此种火山。 有些火山分布在板块的张裂性交界上,也就是两个板块分离的带状地区。在这种地区,高温的地函物质会上升,形成海底火山山脉,称作中洋脊。 热点的移动形成火山岛链还有一些火山并不位于板块的交接处,例如美国黄石复式破火山口及夏威夷群岛。火山学家称这些火山是坐落于“热点”上。目前热点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科学家普遍认同热点是由地函底部上升的“热柱”造成。当板块在热点上做水平移动时,便有一连串的火山生成。这样作用连续发生后,会造成一系列的火山岛群,而离热点越远的火山其生成年代越老。
海底火山会不会喷发?
海底火山,是大洋底部形成的火山。海底火山的分布相当广泛,海底火山喷发的溶岩表层在海底就被海水急速冷却,有如挤牙膏状,但内部仍是高热状态。绝大部分海底火山位于构造板块运动的附近区域,被称为中洋脊。尽管多数海底火山位于深海,但是也有一些位于浅水区域,在喷发时会向空中喷出物质。在海底火山附近的热气喷发口,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海底火山可分3类,即边缘火山、洋脊火山和洋盆火山,它们在地理分布、岩性和成因上都有显著的差异。海底火山喷发时,在水较浅、水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常有壮观的爆炸,这种爆炸性的海底火山爆发时,产生大量的气体,主要是来自地球深部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及一些挥发性物质,还有大量火山碎屑物质及炽热的熔岩喷出,在空中冷凝为火山灰、火山弹、火山碎屑。地中海就曾借助火山灰出现过"火山岛"。
火山怎么爆发的
大多数火山如不是广阔圆丘形的盾状火山,就是火山坡陡峭成锥形的成层火山。盾状火山由多层流动性很高的熔岩堆积而成,因为熔岩在硬化前可以流到很远的地方,结果便形成倒置浅碟似的低矮圆丘形山。盾状火山的山坡虽然不陡峭,但是火山本身可以非常巨大,夏威夷的冒纳开亚火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海床计起,高三万多英尺,比喜玛拉雅山的珠穆琅玛峰还高,只是其海拔高度不及后者而已。 成层火山是由较复杂的喷发循环形成的。火山口交替喷出熔岩及火山灰及其其它固体物质,因此形成一层熔岩、一层岩屑的陡峭山坡。有时熔岩会从副火山口喷出,在山坡上形成所谓的寄生火山锥。但在一些成层火山山坡上,并无寄生火山锥破坏外观,而许多成层火山,例如日本的富士山,更以几近完美的对称山形著称于世。 板块构造学说主张板块的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软流圈的热对流造成的。而当板块互相推挤,密度较大的一边会下降到另一边下方,称作隐没,而发生隐没的带状地区称为隐没带或聚合性板块交界。地底的高温会将隐没的板块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借由浮力缓缓上升,最后聚集成为岩浆库,就是火山底部储存岩浆的场所。而当岩浆中的气体压力累积到一个程度,火山就爆发了。例如:环太平洋地区的火山,大多为此种火山。 有些火山分布在板块的张裂性交界上,也就是两个板块分离的带状地区。在这种地区,高温的地函物质会上升,形成海底火山山脉,称作中洋脊。 热点的移动形成火山岛链还有一些火山并不位于板块的交接处,例如美国黄石复式破火山口及夏威夷群岛。火山学家称这些火山是坐落于“热点”上。目前热点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科学家普遍认同热点是由地函底部上升的“热柱”造成。当板块在热点上做水平移动时,便有一连串的火山生成。这样作用连续发生后,会造成一系列的火山岛群,而离热点越远的火山其生成年代越老。ゞ╃喆鎶謌の 回答时间 2008-04-29 04:15 检举 地球内部的运动~反青 回答时间 2008-04-29 08:14 检举 是由地下的大陆板块在运动,在相互挤压下地下的岩浆也在不停的运动,在某个岩石断裂的地方岩浆就会喷发出来就形成了火山爆发!喻雄峰 回答时间 2008-04-29 10:30 检举 地球运动半成品~ 回答时间 2008-04-29 10:57 检举 是地球运动形成了火山爆发!钥亮垨HU惞☆ 回答时间 2008-04-29 11:16 检举 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逸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一般有这样一些分类:
火山怎么爆发的
是一种地球释放能量的形式 由于地心能量过高 所以要向外释放能量 因为能量要追求空间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