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种方式,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榜样是一种直观的方式,同样,把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和鼓励呈现在文字里,也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很多名人都曾经通过书信对孩子进行教导,给我们留下了值得借鉴的教育经验。
一、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教育儿子:
1、 学习,需要淡泊宁静,切忌急躁。
不管做什么,都需要静心专一,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不能静下心学习,总是沉迷于外界的纷纷扰扰,就不能获得真知。
2、 要珍惜时间,不能放纵自己。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孩子小的时候正是增长才干的时候,如果孩子从小就不努力,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之后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3、 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
在学习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最难获得成功的。"非志无以成学",孩子今天想学这个,明天想学那个,遇到困难就想放弃,是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的,因此,树立远大的目标很重要。
二、胡适:子女无需孝顺

胡适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他的教育思想同样有着新旧时代交替的印迹,在今天同样能给我们重要的启发,胡适曾经在儿子出生之后,写过一首题目为《我的儿子》的诗:
我实在不要儿子,儿子自己来了。
"无后主义'的招牌,于今挂不起来了!
譬如树上开花,花落偶然结果,
那果便是你,那树便是我。
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
但是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
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
将来你长大时,莫忘了我怎样教训你:
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孝顺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也因此,很多人的思想和行动被孝道"绑架",把培养孩子听话的性格当做重点,忽视了孩子有自己的思想。

胡适认为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因此教育孩子,不能要求顺从,而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三、龙应台:让孩子努力是为了生活得有尊严,有选择的权利
作家龙应台跟儿子聊天时曾经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这段话也记录在她的作品《亲爱的安德烈》里面: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龙应台认为,拥有选择权的人生,比被迫谋生的人生过得更快乐,这就是让孩子努力的意义,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和意识,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人生中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有尊严有自由地活着。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每个父母一生的事业。这些名人教育子女的理念,对于现在如何做父母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父母的科学引导下,每个孩子都能够发挥自己的天赋,成就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