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我拉的粑粑像香蕉”,和孩子在一起,如何谈“便”不色变

01

关于人类的吃喝拉撒,除了吃喝”可以被公然讨论,至于拉撒”,我们都会有意避开,也不希望孩子去触碰这个主题。

据说有一些大人还会禁止小孩子说出大便、小便这样的字眼。

相信我们也曾听过这样的笑话:

一个男孩跟爸爸去喝喜酒,席间男孩说:爸爸,我要小便。”

爸爸斥责他,他觉得很委屈,爸爸说:以后你要小便的时候,就用‘我要唱歌’来代替,我就知道了。”

回家睡觉后,半夜,男孩想去洗手间小便,只好摇摇爸爸说:爸爸,我想唱歌”。

爸爸睡得迷迷糊糊的,回答说:就在我耳边轻轻唱就好了。”

......

有时候,我们也能在幼儿园听到这样的对话:

老师,他说脏话!”

哦?他说什么了?”

他说大便!

”大便不是脏话呀”

可是大便很脏呀”

妈妈,我拉的粑粑像香蕉”,和孩子在一起,如何谈便”不色变

大小便是正常的生理需求,是消化功能的一部分,不必过于避讳。当然,可以教孩子在公共场合用上洗手间”来表达,需要陪伴的孩子,可以小声地对爸爸妈妈说出自己到底是要大便还是小便,感觉上是比较有教养的。

孩子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需要父母的教导,在某个阶段,他会对排泄物特别好奇,父母越是不允许去探究,他可能越想试一试。

如果我们遮遮掩掩,反而给孩子造成一种神秘感。可以找恰当的方式来讨论孩子当下感兴趣的、有关于便便”的事情,比如《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样的绘本,用有趣的方式,说出这些平时我们认为是臭臭的、有点恶心的东西”,在一阵欢快的气氛中,让孩子满足了好奇心,让父母完成了任务,甚至还能通过其中的内容带来新的感悟。

02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说的是一只小鼹鼠,很倒霉地不知道被谁拉的便便砸”中,于是它顶着一头便便去寻找肇事者并成功实施了报复”的故事。故事中把便便称为嗯嗯”,这样的拟声词读起来顺口、感觉上很形象,适合反复地读出来。

有人评价说,这样的绘本,不仅形象地描绘出各种动物的嗯嗯,让孩子仿佛身临其境地在现场看到这样的画面,也让孩子进一步明白各种动物的食性和排泄方面的知识。

该绘本源自德国,文字作者名叫维尔纳·霍尔茨瓦特;它的图画作者沃尔夫·埃布鲁赫曾说:如此肆无忌惮的故事我还从没有读过。” 我想,它之所以经典,首先是因为它的肆无忌惮” 吧,把嗯嗯”这样的主题,通过绘本,为我们提供了形象有趣的视觉体验,还让孩子学会了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这些事物。

3岁多的女儿,正是每次嗯嗯”结束后都要趴在马桶上观察嗯嗯”的年龄,然后自豪地宣布:我拉的便便像香蕉”、我拉的便便像小山坡”......;拿到这本书,看到封面小鼹鼠头顶上的嗯嗯”,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绘本。

小鼹鼠气得大叫:搞什么嘛!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看着小鼹鼠双手插腰、气急败坏的样子,女儿却兴奋地指着那一坨形象的嗯嗯”,开始笑个不停。

然后,小鼹鼠踏上了寻找是谁嗯嗯在它头上的征程。我和女儿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换了角色,跟着小鼹鼠找那个随地嗯嗯"的小坏蛋。一路上可认识了不少动物的嗯嗯" 模样。

最后,小鼹鼠在苍蝇的帮助下,终于知道那是一坨狗大便,并且也在大狗的头上拉了一粒小小的、月牙般的嗯嗯,小鼹鼠复仇成功,觉得心满意足地钻回地底下去了。整个阅读的过程,女儿对每一页都爱不释手,翻了又翻,由此可见这样的内容正符合儿童看待事物的眼光和思维。

我也终于不再觉得尴尬地和她讲讲嗯嗯”的事情了。

03

让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样描述各种嗯嗯”的:

一条长长的,好像香肠似的嗯嗯掉下来......."

"马先生的屁股一扭,五坨又大又圆的嗯嗯,像马铃薯一样......"

"野兔立刻转身,十五个像豆子一样的嗯嗯掉下来了......"

"奶牛的嗯嗯,好像一盘巧克力蛋糕......”

把嗯嗯”形容成香肠、马铃薯、豆子和巧克力蛋糕这些常见的食物,听起来真是不可思议,读的时候却毫无恶心感可言,女儿嗤嗤地笑着,指着她最喜欢的巧克力蛋糕”、还会数一数嗯嗯”的数量是否符合描述,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故事情节当中,非常满足。

当然,你还可以顺便告诉孩子:随地大小便是不对的,会给别人带来困扰。这应该也是作者的意图,因为在绘本的扉页上就写着:这本书献给会自己到厕所嗯嗯”的小朋友。

教育的效果就这么水到渠成的产生了。

04

在无法阅读文字的阶段,孩子的想象力,只有靠耳朵反复听到的丰富语言和眼睛看到的优质画面来培养。经典的绘本作品,能让孩子感受到趣味、开阔了思维、丰富了想象。

而作为父母,也能在这种亲子阅读中,看见自己,观照生活。

看到那只气冲冲的小鼹鼠,刚开始我还觉得它真有法律意识:懂得保护现场;顶着一头嗯嗯”到处寻找真凶,不然,它怎么能去一一进行核对呢?

读着读着,忽然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很多人都是这样:如果别人伤害过自己,我们一定要带着那个伤害去寻找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然后给予同样的伤害。

书中的小鼹鼠,它头顶上的嗯嗯”其实是个意外,是随地嗯嗯”的狗狗造成的。

小鼹鼠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它为什么不把嗯嗯”从头上去掉并洗干净,再去找嗯嗯的主人呢? 为什么一定要纠结于找到这个人呢?即使找到了,也只是同样拉一坨嗯嗯”在它头上,又有什么意义呀。

所以,小鼹鼠的行为,并不豁达,它本来是受害者,本可以理直气壮地和肇事者理论并维护自已的尊严和权益,而它却不择手段地去扰乱旁人的生活,达到自己想要报复的目的。生活中的小鼹鼠们,缺少的是一种宽容与豁达,反复纠结于一些负面的事情,从而耗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越来越怨天尤人。

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扔,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这样,路就会越走越长,心也会越走越宽。

你是这样的小鼹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