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飞机上写作业,儿童医院设写作业吧:孩子你未成人,就已焦虑……

◆◆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

飞机上写作业,儿童医院设写作业吧:孩子你未成人,就已焦虑……

(图片来自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心海一隅

1

昨天是国庆假期后开工的第一天,在大人们纷纷感叹假期时光匆匆的同时,孩子们也面临着返学”的巨大压力。

有一个在飞机上拍的视频昨天就上了热搜:

整个飞机航班上的学龄儿童几乎都在补作业!

(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网友们都笑谈:孩子都这么努力,我们上班的也充满了能量。

但细看这些孩子们的状态和表情,想来他们应该不是在享受写作业,而真的是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不亚于要回去工作的家长,和正在被老板催着加班的上班族……

除了飞机上写作业,也有报道过地铁上写作业的新闻,如今孩子写作业的场所,甚至扩展到了儿童医院……

9月是开学季,也是感冒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孩子因为生病不得不去医院输液,可是输液需要时间,耽误了写作业怎么办?

家学宝

(图片来自网络)

南京同仁儿童医院为了方便输液的孩子写作业,特意把护士的工作台腾出来,开设了作业吧”,这样孩子一边输液一边写作业两不耽误。

医院这样做是好心,可是我却看得脊背发凉,孩子已经生病了,肯定精神萎靡不振呀,哪有体力和精力写作业呢?

可是有父母表示,孩子平时作业负担就比较重,感冒发烧就担心孩子学业被落下,只能这样争取时间让孩子写作业了。

写作业

(图片来自网络)


到底是孩子身体重要还是学习重要?相信理智的父母都知道身体重要,那么为什么还要如此折腾孩子呢?

究其原因,还是父母的焦虑感在作祟,父母不能忍受孩子因为生病耽误了学习,更不能忍受自家孩子比别人差。

《焦虑心理学》中说,焦虑是我们大脑的一种防御机制,它可以提醒人周边潜在的危险,是我们对周围环境作出的恰当的反应。

适当焦虑是好事,但是如果过于焦虑,尤其是把这种焦虑感投放到孩子身上,很容易养出脆弱的孩子,更影响亲子关系。

2

焦虑来源于社会环境


微博上曾有一个月薪五万养不起一个孩子”的话题,引来两千多万的阅读量,其实话题背后隐藏的是父母们的无处安放的焦虑感。

亲子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话题起因是有位家长说,孩子参加一次NASA夏令营的费用是37800元,抱怨自己五万元的月薪,也快要过不起孩子的暑假了。

结果引来全网吐槽,这么高的收入都养不起孩子了,那些月薪几千的父母,还怎么敢生孩子呢?自己的孩子有什么能力跟这些钱砸出来的孩子竞争?

我一个堂妹就是如此焦虑的妈妈,他们夫妻俩一个月收入刚过万,虽然在小城市生活,但是刨去房贷车贷,每个月只有五千多元可供支配了。

然而堂妹给女儿报了一年八千的钢琴班,一年五千的舞蹈班,还有每年寒暑假两次旅游,预算基本在一万出头。

堂妹夫建议养孩子要量力而行,而堂妹坚持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别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家孩子也必须有,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跟得上潮流。

很多父母被社会发展的潮流裹挟着,根本不管不顾实际情况,生怕孩子落于人后,焦虑感支配着他们步步紧跟,根本顾不上考虑自己是否撑得住。

就像有网友评论说:

五万有五万的养法,五千有五千的养法。别人去出国夏令营,我们也可以去体验国内的名山大川,眼界和经历是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教育和爱的关怀。

家学宝

(图片来自网络)

父母们与其砸锅卖铁,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陪伴孩子成长上,观察一朵小花的盛开过程,不会比用NASA望远镜观察太空少多少乐趣的。

3

父母越比较会越焦虑


上四年级的儿子,上一周英语第一单元试卷考了95分,对于一贯成绩飘忽不定的他来说,这算是正常发挥,我只是叮嘱他以后要加油努力。

然而在得知单位几家同事的孩子都考了98、99甚至100分的时候,我突然不淡定了,恨不得立马把他拎过来暴揍一顿。

当天晚上我看他就不顺眼了,字迹潦草,撕掉重新写;背诵结巴,什么时候背上再睡觉,我恶狠狠地教训儿子这里不对那里有问题。

儿子满脸委屈地看着我,在我勒令他语文生字罚写10遍的时候,终于崩溃地大哭,我再看时间已经夜里十点,这才惊觉自己怎么疯了一样呢?

等我冷静下来,才发觉是焦虑感让我如此不淡定,我害怕他比别人成绩差,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

一环扣一环的焦虑终于让我对孩子下了手,殊不知每个孩子天资不一样,父母最应该做的是根据孩子的能力,量力而行地引导教育孩子。

亲子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父母喜欢比较孩子,如果自家孩子比别人强,优越感油然而生;而如果自己孩子不如别人,焦虑感挡都挡不住。

杨绛先生说: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实,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父母,只有正视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并且正确引导孩子修正缺点,发扬优点才是避免焦虑的最佳途径。


4

父母少关注孩子成绩,多关注成长


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开展过一个促进3-8岁亲子关系的工作坊,很多父母来听讲座,然而父母们在提问时间提出的问题跟讲座关系都不大。

比如有人问:

孩子现在学习跟不上,周围很多人都报了学习班,怎么办?”


还有人问:

我儿子人是聪明的,可是从小做作业的习惯没养好,成绩老是上不去怎么办?”

父母们对孩子成绩的焦虑暴露无遗,博士说他在美国接受更多的是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咨询,比如孩子有阅读障碍的症状,父母希望做一个全面的测评来帮助孩子改善现状等。

博士总结说,中国父母最多的焦虑是孩子的成绩,即使达到要求了,还会有下一个更难的目标,而缺少关注孩子行为、性格、情绪等方面的成长。

而父母想要缓解养育孩子的焦虑感,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被外界左右。

李嘉诚说,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焦虑虽然是一种情绪,但是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的漩涡中,父母很难对孩子做到放手,更有可能变本加厉地严苛要求孩子。

当孩子的能力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要么自暴自弃让父母越发焦虑,要么激烈反抗导致亲子关系僵化,父母更难释放焦虑感。

所以父母应该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被环境影响,更不要比较,孩子有进步就鼓励,犯错误就提出改正,父母情绪稳定,孩子情绪才会积极。

其次,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不夸大不贬低。

有些孩子成绩不好,但是动手能力强;有些孩子调皮好动,但是性格开朗大方。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

父母不要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越是要求孩子完美,越是不能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导致父母焦虑感倍增,孩子挫败感爆棚。

孩子成绩中等,只要知道努力就好;孩子内向不善言辞,只要敢打招呼就要鼓励,父母越接纳孩子,孩子越懂得积极向上。

养孩子就是一路打怪升级”的过程,父母虽然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是必须要拿出足够的诚意来爱孩子,才能减少焦虑,陪孩子快乐成长。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