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自述:上初中的女儿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怎么办?父母应该这样做

一位邻居告诉笔者:自从女儿上初中以后,就显得忧心忡忡,言语明显减少,回到家里很少主动与父母交流,父母与她讲话,女儿有时候也是心不在焉,爱答不理。邻居女主人非常焦急,询问我应该怎么办?

后来,邻居女主人联系到了学校班主任老师,班主任告诉她:您的女儿在学校和你说的在家里的情况差不多。课下不喜欢与交流,课外集体活动很少参与;课堂上发言也很少。

读者朋友,您家的女儿或许也有类似的情况吧?笔者认为,这是青春期女孩子的共同特征,家长不必大惊小怪。

其实,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都曾接待过患有社交恐惧症”的青春期女孩子,她们会说出这样的话:

我从小比较怕生、害羞,被人欺负也不知道加何反抗,由此变得不爱说话,抑部。长大后稍微有点改善,但还是很怕和陌生人讲话。我是怎么了,需要看心理医生吗?”

我觉得自己上初中后得了人在恐惧症",很害怕地在人多的地方,如果是和同学在起, 我就尽量让自己躲在一个角落里,担心自己说错话惹人讨厌。可是,我心里非常想要改变这一切, 想要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我要怎么改变呢?”

著名未成年人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成功等于三分知识加上七分人脉。那些善于社交的女孩往往拥有不错的人缘,也更容易取得进步和成功。相比之下,那些患有社交恐惧”的女孩,或者有社交紧张”情绪的女孩会渐渐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越发不愿意和外界接触,从而影响到人格发育,不利于成长。

社交能力就是一个人 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个 人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社交能力,没有什么朋友,难以与人交流,自然难以在社会立足。

因此,当青春期女孩出现社交紧张的情绪时,父母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具体可紧抓以下三个词:

第一个词:培养

13岁的萌萌是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女孩,但是性格比较害羞和内向。老师见她学习好又比较负责任,于是就让她当学习委员。但是萌萌仅仅当了两周的学习委员,就向老师请辞了,因为她根本管不了大家,同学们也不知道怎么和她相处,因为她总是以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

最后,老师没有办法,只好换了另一个人员和组织、领导能力都不错的女孩当学习委员。原来,萌萌的父母一直把女儿往乖乖女”类型培养,只要学习好、听父母话就行,并不重视培养她的社交能力。

人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小形成的,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有的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的孩子从小惧怕生人,不合群,在集体中不善表达自己,这些都是缺乏社交能力的表现。

有的父母可能认为这样挺好,因为传统观念认为好孩子”应该是安静、听话的,而不是锋芒毕露、爱出风头的。尤其是女孩的父母,更希望孩子文文静静、柔柔弱弱,时刻保持淑女状,对女孩正常的对外交往也多加干涉。

其实,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是完全可以依靠后天培养、引导和锻炼出来的。父母从小注重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对其日后发展十分有好处。

第二个词:鼓励

父母可以带女孩多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也可以参加一些 合适的社交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她学到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 还有助于获得良好的社交经验。

比如:带女孩参加音乐会、画展以及朋友的聚会,让她了解不同场合的社交礼仪和交往方式;还可以利用周末,带女孩到超市、商场去逛逛,让她接触一下不同的人群。

通过这一系列有意识的培养,使得女孩接触到不同的场合和人群,从而不再害怕和他人打交道,社交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第三个词:引导

父母要引导孩子克服6种社交心理障碍:自卑心理、猜忌心理、怯懦心理、排他心理、逆反心理、冷漠心理,告诉女孩要学会耐心等待,遵守规则,学会沟通和倾听,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注意自己的仪表整洁等。这不仅可以让女孩拥有朋友、做人集体,还可以帮助女孩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敬告家有女孩子的家长: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女孩不愿意与人接触,长大后过着孤独甚至高群索居的生活,苦闷、寂寞的情绪常常包围着她们。对此,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她结交更多的朋友,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各位读者朋友,女孩子的家庭教育应该怎样做?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子应该怎样教育?请发表您的高见,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