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哭闹不肯吃奶怎么回事?多半是以下这4种原因导致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肠胀气
如果宝宝仅在喂奶时容易哭闹,经常扭来扭去,平时还会出现 面色潮红、蹬腿、放屁多、打嗝等。有可能是因为肠胀气导致的现象。如果是0~3个月的宝宝,由于吃奶速度过快,又吸入大量的空气,肠胃还处于不断发育的状态,便容易成为妈妈成功喂奶中的拦路虎”。
为了避免宝宝肠胀气,妈妈们需要做到放慢喂奶速度,尤其是用奶瓶喝奶的宝宝,不妨选择带排气装置的奶瓶;每次喂完奶都可以竖抱拍嗝,能为宝妈们省去不少麻烦事。
二、厌奶
宝宝本来胃口挺好,也没有任何生病症状,活动也正常,但突然有一段时间不喜欢吃奶,或者吃奶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有时还唧唧咕咕发出声音。但过一段时间就恢复正常了,医学上称这种暂时的厌奶状况为生理性厌食期”。
厌奶期有什么表现?
1、醒着不肯吃奶,要睡觉了迷糊了才吃;
2、白天吃得很少,晚上频繁醒来要吃;
3、抗拒喂奶信号,比如看到奶头就哭,横过来抱就打挺,硬塞给他喝的话会吐奶;
4、吃吃停停,很容易因外界干扰(比如有人走动、有其他声音)而停止吃奶。
厌奶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大部分宝宝持续2-3周时间就会自行调整过来,也有的宝宝会持续1个月以上,甚至长达3个月(这种情况建议去看医生)。
宝宝厌奶怎么办呢?
厌奶确实是个麻烦事儿,那最麻烦的在哪一点呢?就是不能硬来”。宝宝不想吃的时候,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虽小,也有自己的意愿和人格。其实对宝宝厌奶,最有用的作为就是无为”,顺应他的需求。越强迫越不吃,而且很可能造成厌奶时间的延长。
除了顺其自然,焦虑的家长们还能做点什么呢?
1、在安静、温馨的环境下喂奶,避免外界的干扰,保证吃奶过程的连贯。
2、增加活动量,拉长吃奶的间隔。饿了总会吃一点,不想吃就是不饿。带出去多玩一会儿,3小时不想吃就4小时,4小时不想吃就5小时,切忌不停塞给宝宝吃。
3、规律作息,建立吃-玩-睡的模式,在宝宝小睡醒来(精神不错但没完全醒透)的时候喂奶。
4、更换合适的奶嘴。母乳奶阵太强的在喂奶时用剪刀手或者躺喂帮助减缓流速,出奶过慢的可以用吸奶器泵出来瓶喂。
5、人工喂养的可以更换奶粉,但不要更换过于频繁,要给宝宝适应和接受的时间。
6、厌奶的宝宝,有可能是自身原因,也有可能是妈妈导致的,比如妈妈身上的气味发生改变、喝过多咖啡、乳汁分泌量多、吸烟等等。妈妈自身要注意,同时也要重点关注宝宝的一举一动,方能更好地解决。
三、出牙
大部分宝宝会在4—10个月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也偶有特殊,我就遇到过3个月开始长牙的宝宝。
在牙齿萌出前,妈妈会先发现宝宝开始流很多口水。这并不是病态,是出牙时会产生很多的唾液,妈妈勤擦拭就好。
长牙时,宝宝牙床还会有轻微的红肿和痒痛感,所以他会变得爱哭闹。尤其是一吃奶就哭,因为吃奶吸吮的动作会刺激到牙床,加重这种痒痛感。
甚至有些宝宝会为因为长牙痛而不吃奶。
面对长牙痛,宝宝会自己寻找身边能啃咬的东西来缓解压力。
妈妈会发现宝宝逮住啥都塞嘴里咬,比如毯子、衣服、玩具等等。但如果被家长发现,又会第一时间把这些东西从宝宝嘴里揪出来,因为这些东西存在卫生健康隐患。
若没有给宝宝放松的东西,他就只剩下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适。
此时,正在哺乳的妈妈可能就非常遭罪了。你以为他哭是饿了,于是开始哺乳,但你塞进他嘴里的乳头,会被它当做磨牙”的工具。
不喂奶的人是想象不到那是种怎样的痛。想想我们常说的使出吃奶的劲儿”,可知他会用多大力气咬乳头。
妈妈们被咬红咬破都是平常,在长牙期,喂奶可能会变成一个让妈妈们恐惧的事情
其实宝宝长牙期这些问题,用一个小东西就可以解决——牙胶。
牙胶可以满足宝宝想啃咬的欲望,释放长牙痛带来的紧张感,同时可以按摩牙龈缓解长牙疼痛。在喂奶前把牙胶给宝宝咬一会,还可以避免他在吃奶时咬妈妈乳房。
四、、鹅口疮
宝宝突然在吃奶时哭闹厉害,还拒绝吮吸奶瓶,您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没有更换奶粉、没有添加新的食物,也没有腹泻时,您可能要检查宝宝口腔有没有什么异常。
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是因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表现为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宝宝营养不良、口腔不清洁或身体衰弱时容易感染此菌。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
鹅口疮会引起疼痛,所以宝宝喝奶会哭闹不止,因此减少吃奶;鹅口疮还会造成宝宝吃奶时呼吸量不够,使宝宝营养摄入不够,出现营养缺乏症。
如果宝宝有下面这些表现,就可以判断出宝宝是长了鹅口疮:
宝宝的口腔黏膜、唇、舌、牙龈上面出现了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块物,看起来像奶凝块,但拿棉布蘸温水去擦,斑块不易被擦掉,强行擦掉可能会呈现局部口腔黏膜潮红、粗糙、渗血,严重时斑点会扩散到喉咙里。
宝宝患鹅口疮一般不会有强烈的疼痛感,但口腔内发痒的感觉会让宝宝情绪异常烦躁,不爱吃奶,抵抗力下降,吐奶、呛奶的次数增加,有时伴有轻微发热的情况,特别严重时宝宝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鹅口疮怎么治疗?
用2%碳酸氢钠溶液给宝宝清洁口腔,每天2-3次
碳酸氢钠即小苏打,但不是一般食用的小苏打,妈妈们可到药店买碳酸氢钠片,每片0.5克,将4片碳酸氢钠片溶解于100毫升的蒸馏水或者纯净水(超市买)里即是2%碳酸氢钠溶液,有些药房也可以直接帮你配好。用小棉签或者干净的纱布蘸上溶液涂抹在宝宝口腔患处。这样做是因为碱性环境不利于白色念珠菌生存,可以抑制它的生长。
根据医生的指导,涂抹制霉菌素
制霉菌素是一种抗真菌的抗生素,是处方药,需要到医生那里开药。如果宝宝鹅口疮严重,很多医生会开这种药,也是需要稀释药物制成溶液,一般是50万单位的制霉菌素片(大部分制霉菌素一片为50万单位)压成粉末,加5毫升的水或者甘油,再用小棉签或纱布蘸温水涂抹在患处。
Attention!
通常以上两种溶液涂抹在患处2、3天就会起作用,但因为鹅口疮会反复发作,因此在病症消失以后,还应该继续涂抹2、3天观察一下。平时最好在宝宝刚吃完奶以后涂抹患处,以免溶液一下被冲掉。另外,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的乳头上也需要涂抹相应的溶液,防止细菌生长。如果宝宝因为鹅口疮发烧、呕吐了,应该及时去医院治疗。
看了这篇文章,家长们是否有收获呢?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此为止,科学育儿从现在做起,更多婴幼儿育儿干货尽在公众号:婴幼儿育儿知识。您还想要了解哪些育儿知识呢?欢迎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我们立马给您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