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姐两年前生下了二胎,是个小弟弟,对于这个小儿子,全家人是疼爱至极。
前几天我去串门,看到一家人都围着小弟弟转个不停,对于5岁的大女儿却不怎么关心。
吃饭时,奶奶将他最喜欢的蒸蛋直接端到了他的面前,说:乖乖,你多吃点啊,吃了长得高高的。
侄女也喜欢吃蛋,想要去舀,却被表姐制止了:你弟弟都不够,等他吃了来!”
奶奶将蛋大部分都分给了弟弟,只给姐姐留了少得可怜的一点,姐姐嘟囔着嘴,却不敢说什么。

弟弟的新衣服总是很多,今天买了没隔两天又会买来新的,穿都穿不完,可是姐姐的总是要穿很久才会再买,他们说女孩子如果让她学得太爱打扮自己,就没心思学习了。
小孩子长得太快,有一次我见她穿的裤子都短了好一截,可是他们都没给她买新的。
我实在是看不过去了,带着她去买了两套衣服。
在路上,她问我:小姨,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呀?
我很奇怪,蹲下来问她: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因为他们什么好的,都给弟弟,总是叫我让着弟弟,也不管是不是我的错,好像我不是他们孩子似的。”
我很心疼侄女,没想到大人的举动竟带给了她这么深的伤害。
2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那些被偏心对待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有网友写下来这么揪心的话:父母生我的时候,正是计划生育严厉的时候,因为是个女儿,父母想都没想,连夜将我送到了一户农家寄养。
第二年,他们又生了一个孩子,是我妹妹。
那几年,父母没有看过我一眼,外公外婆去看过我几次,见我越来越瘦弱,外婆看不下去了,将我抱回了家,自己抚养。
父母从来没给过抚养费,外婆让他们拿,却只换来一顿争吵:你自己要带回来的,就自己养!
后来,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担心他们离去后我无依无靠,每年放假,他们就让我去父母家里住几天,可是父母从不会温柔待我,只会让我打扫卫生,洗衣做饭,而妹妹则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什么也不用做!
每次买衣服,都只给妹妹买,还要问我:好不好看?我只有强装欢笑:好看。
他们会说:好看就行,反正也不是给你买的。
我考上了985大学,妹妹也要上大学了,父母说家里经济困难,不想让我去,最后还是外公外婆和他们大吵了一架,才勉强同意借钱给我读书,要求我一毕业马上就工作还他们。
他们还在外人面前说我一点也不亲他们,是个白眼狼,当初就不该生下我。

说实话,看到这个故事,我觉得很心酸,身为父母,从来不曾分给女儿一点爱,你要她怎么和你亲?
伊坂太郎说:一想到人类不用经过考试和培训就成为父母,真是太可怕了。
父母偏心对孩子造成了不可言说的伤害!
3
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的妹妹因为从小体弱多病,总是能得到父母更多的疼爱。有一次父亲下班回家,手里带了一个礼物,松子期待地迎上去,父亲却只是将皮包递给她,带着礼物上楼去看妹妹了。
松子眼里的光黯淡了下来,为了得到父亲的关注,博取他的微笑,她扮鬼脸,极力讨好,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可是在她心里,总是讨厌妹妹的。
多年来,她从不愿意亲近妹妹。
父亲只爱久美,而我总是一个人”
明明是四口之家,他们仨看起来真幸福啊!”

而诸多新闻报道也指出,父母偏心,让本应相亲相爱的手足兄弟变成了陌路人,甚至是敌人。
一个7岁的小女孩因为亲戚的一句玩笑:你妈妈有了弟弟就不爱你了,将刚满月的弟弟从高楼扔下来,当场毙命!
而电影《折翼蝴蝶》里,也是因为父母偏心,造成大女儿心中充满怨恨与委屈,将弟弟用枕头活活捂死。
太多悲剧,让人心痛!
而我们常说的愚孝”,大部分原因也是来自于父母的偏心与忽视,因为太想得到父母的关注,我们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父母却喜欢的事,迎合他们的喜好,无声地奉献自己,博得那一丁点可怜的关爱。
4
父母到底为什么会偏心,大概说来有些几点原因:
1 重男轻女,这是封建传统遗留下来的老思想了,有的人总觉得男孩比女孩金贵,养儿防老”的思想深刻入骨,所以什么都惯着儿子,觉得女儿始终是要嫁出去的,是外人。
2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即使同胞兄弟也不可能一模一样,有优秀的,也有落后的,而对于聪明优秀,能为自己挣面子的孩子,父母总会多疼爱一点。
3 大孩子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皇帝爱长子,百姓爱老幺,觉得弟弟妹妹什么都不懂,力量悬殊也大,所以要求哥哥姐姐应该事事谦让,也应该像父母一样照顾弟弟妹妹。
可是,他们终究只是孩子啊!
其实他们都是你的儿女,把爱平分给他们,真的就那么难吗?家长们,应该改变了!
不要参与孩子间的矛盾
孩子间的事有自己的解决方式,很可能这一秒孩子争斗,而下一秒就又和好了,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矛盾,这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大有裨益。
而小孩间的打闹又能真正伤到哪里呢?大不了也就是个皮外伤,只要不涉及原则,我很少参与孩子间的矛盾。
不要一昧指责某一个孩子
有的家长总是会要求年长的让着年幼的,如果孩子拒绝,便会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是哥哥(姐姐)啊。
可就是因为他是哥哥(姐姐),在他之前他也没有兄长,也没感受过被谦让的滋味,而凭什么让他要去谦让呢?这是不公平的。
你应该做的是,引导大孩子关爱小孩子,也引导小孩子尊敬感激大孩子。
刘墉曾经说过,越付出越爱。当两个孩子经常彼此付出的时候,不用你教,他们也学会去爱彼此了。
不要比较你的孩子,每个人各有长处。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各有长处,但如果用会不会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只鱼,它会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愚蠢。
而比较只会让你看到他的不足,看不到他的独特,也只会让你越来越嫌弃他。
最后,请一定记得:他们都是你的孩子,是你最亲爱的孩子,请好好爱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