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产生分歧时,孩子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双重人格”,在爸爸面前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另一个样。孩子的是非判断标准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多来自于父母。当父母产生分歧的时候,孩子会不知所措,从而让是非观变得模糊。所以父母有分歧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忠实于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但是完全支持对事件感受最强烈的一方,而且这件事就完全交给那方去处理。可以提出你自己的观点,但是要支持妻子或丈夫的选择,这样做并不会降低他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其关键在于支持,而不是统一。真诚的交流是很重要的,例如:我并不像你爸爸那样认为熬夜是不允许的,但是他的想法对我来说很重要,所以如果你不同意他的意见,你最好现在去和他商量一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升,对于孩子已经不再仅仅是满足孩子生活条件,年轻的父母都开始注重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孩子也成了父母日常的一大难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由于父母生长环境,文化水平,职业性质的不一致,组合家庭有了孩子之后,难免会出现教育观念的不一致。
比如,妈妈觉得孩子必须从小开始培养,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注重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在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就对孩子进行生活习惯,知识教育等,而爸爸觉得孩子现在还小,教他他也不懂,没必要花时间花精力和金钱。或者又比如:孩子哭着闹着要玩具,妈妈觉得孩子玩具已经很多了,从小要教育孩子合理使用金钱,爸爸觉得孩子想要就给他买,二话不说,就直接掏钱给孩子买了。
父母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会给家庭带来以下几点伤害:
1.父母之间矛盾的产生
2.孩子与父母关系的不协调(听爸爸的话不听妈妈的话或者听妈妈的话不听爸爸的话)
3.难以让孩子得到真正的教育
4.孩子会迷茫。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孩子和父母共同的组建成一个完美的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在孩子的人生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父母教育如何达成一致:
1.父母之间要多进行沟通和交流
2.双方共同学习育儿知识
3.经常一起探讨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4.无条件支持对方(爸爸工作忙,不了解孩子情况)
5.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总而言之,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一定要达成一致。这样对孩子以及整个家庭来说都是好的。
###爱北丁妈咪个人建议~
1.允许两人意见、做法不一。让另一方了解你对他或她的教育方法不赞同,但你尊重他或她同孩子之间的那种关系。如果孩子不在身边,可以相互探讨一下关心教育孩子的方法、认识和感受。
2.如果孩子需要父母决断一件事时,让他们知道,必须征得父母双方的同意,才能开始做这件事。
3.不要追究谁对谁错,要正确判断不同意见的价值。要看到另一方父母为家庭所做的贡献和他(她)是家庭的核心力量的一面。
4.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父母的坏话,也不要让孩子在你们之间传口信。不要向孩子抱怨对方,更不要让孩子帮助解决属于你们二人的纠纷。
5.如果孩子们在一起谈论另一方父母,把不满提到家庭会议的日程上,或让他们知道,如果他们向另一方父母诉说对自己的不满时,你会陪他们一起去,不必刻意避开孩子,来解决问题。
6.定期举行家庭会议,商议一些问题,而不是逃避事实,在其他家庭成员面前保守秘密。
真心希望这些可以帮到大家。
###这是一个好问题,这个问题很多家庭都要面对,尤其是和孩子一起住的人多时候,意见不统一最难搞。
所以在育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猪队友”,我觉得一个家庭只能有一种声音,虽然这是开明年代,但是家庭意见不统一时候,孩子根本不知道听谁的,或者他会选择性听,只听对他有利的。
比如今天妈妈说早点吃了饭洗漱了看会儿书,刚开始看书时候,爸爸来一句:幺儿,学习不要太累”,这时候孩子内心恐怕欣喜若狂吧,爸爸说的让我不要太累了,妈妈内心恐怕跪了,眼神能杀死”这个猪队友。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父母意见不一致,这是很正常,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有此还会产生家庭矛盾,母亲常抱怨父亲管的严,父亲说母亲太溺爱放纵孩子,我们可以经常,遇到,甚至亲身经历。对于这种现象,问题主要在于父母教育理念和教育认知上存在差异和分歧。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有句话说:家庭即学校,父母即老师。我们也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除了父子,母子这样的血缘关系外,还是师生关系,理清关系,就会出现清晰的边界,分清各自的角色,这对于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帮助孩子成人。父母即是老师,就需要当老师的基本条件和素质,学校老师都需要师范毕业,需要经过一系列培训,需要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虽然目前还没有需要父母有资格证才能教育孩子,但是,你要养育孩子,就必须学习基本的育儿知识,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学习基本的教育知识。教育孩子,也是家长成长的过程,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就是家长,拼爹这个词用在教育上,不是看家长有多少钱和财富,而是父母的教育能力。如果父母有好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具备基本的教育认知,在教育孩子方式上就不会出现意见不一致和大的分歧,所以,学习,与孩子一同成长才是问题解决之道。
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的确遇到过这种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都有自己的教育主张,我说要这样,她说要那样,孩子夹在中间迷茫了,到底听爹的,还是听妈的?
这样肯定是有问题的,肯定需要有人妥协的。谁先呢?怎么妥协呢?底线是什么呢?
我说我先妥协,我配合你,听你安排,底线是看小孩的感受和成绩。如果不行,就按我的方法来。就这样,我与媳妇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
过了一段时间,媳妇就喊受不了,快被孩子气疯了,说小孩不听她的。我心想那是肯定的。为什么呢?因为她对小孩没有原则,小孩一闹情绪,她就投降了,像这样如此反复,小孩是很难管好的。
后来自然是以我为主,媳妇配合我了。如果有不同意见,最后我也会参考她的想法,让小孩容易接受我的教育主张了。
现在家里,再也没有因为教育问题,而发生分歧,小孩也比较开心。这样处理难道不好吗?
在教育上有分歧时,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还是有作用的。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同探讨问题的实质!
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或方法不一致是常有的事情,问题是看针对什么样的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基础而且影响深远的教育,它一般包括生活能力、伦理道德、个人行为和知识学习四个方面的教育。虽然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讲求对学生教育的系统性和目标性,但家庭成员间的耳濡目染同样影响孩子的一生。
生活能力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本教育内容。
生活能力主要指孩子个人的吃饭、穿衣,以及从事诸如清扫、洗衣、做饭等简单的劳动能力。
父母亲一般不会因为如何教孩子整理书桌、叠放被褥和使用工具而各执己见并发生争执,因为它是最简单的教育内容,不存在谁教的正确,谁教的错误的问题。
对于教育孩子,父母意见不统一是很正常的事。
因为每个人在意识上、行为上都存在不同。
家庭背景和社会教育经历,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是很正常的,起码证明双方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比完全不操心的父母要好得多。
目前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大致可分为:
隔代教育问题:主要是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婆外公这样不同年代的教育问题,由于父母工作压力大,很多家庭都会把孩子交给孩子的婆婆或者奶奶带,这样就造成了思想观念不一致,教育方式不相同,孩子较为受宠溺的大部分问题。楼主应该不是问的这个问题就不做过多的阐述。
父母教育问题:由于父母双方的家庭成长,教育理念不同导致的教育方式不同,这个是目前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应该正视并且正对这个问题,大到孩子的未来规划,小到孩子的生活习惯都会有不同的意见,也间接导致了一部分的家庭矛盾!
有个最简单和粗暴的方式(生两个,一个带一个)当然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很难实现的,这个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就是因为父母教育理念不一样,夫妻俩就生了两个,一人带一个。
更多的更好的方式还是需要根据家庭,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和分解,比如谁的时间比较多一些,谁主要负责孩子的日常教育问题,不行也可以分工负责,比如父亲比较擅长孩子的课外活动,母亲比较适合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顾,都是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具体配合的,前提要有一个大的原则,比如对孩子的整体教育规向如何,孩子的短中长期计划是怎么考虑设计的,都是可以有个提前的商量和计划,这样也可以有限避免因为日常琐碎事情带来不必要的争论。
孩子教育问题对每个家庭都是头等大事,所有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好才会紧张孩子每个生活和教育细节,出发点是一致的,其实很多细节就是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妥协和适度谦让,不过家长也不必过于紧张,孩子的自主能力和习惯都是越来越能体现的,慢慢的孩子会有自己的想法,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事情也可以征求孩子的建议,也是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思考力!
###当教育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要双方确定好,究竟爸爸妈妈谁是教育的主导者。
大家都商量好了,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事情的发生,每个人各司其职,整个家庭的氛围才好。
教育时候,只需要一个在场,其他就不必凑热闹了
当主导者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时候,可以先和孩子说,好,这件事我知道了,详细情况我会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你先去忙吧”
当真的询问意见后,还是出现争执,那就叫上孩子,询问当事人的意见,让他自己选择,不能随便私加压力,这样的教育是错的。
大家都要管好自己的情绪,无论最后孩子选择哪一方,事情过了,就代表结束。不宜再把事情翻找出来,教育大忌
以上仅是我的想法,加油,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