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一个周末,孩子完成了一篇读后感,书的名字叫做《孤独的小螃蟹》。
放学回来的路上,多多激动的和我说:爸爸,老师要我们写一篇读后感,她显得非常的兴奋!”。我问:我们?有命题吗?”,什么是命题?”看她一脸疑惑的样子,我解释道:就是写什么书的读后感?”,不知道!”一路上我都在想,什么书?怎么写?二年级可以开始写读后感了?
回到家里,多多从房间里拿出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孤独的小螃蟹》。她特别爱阅读,其实这本书买回来她一天就读完了,当她告诉我读完了,我是非常的惊讶!甚至有些许怀疑。
为什么是这本?”
老师有建议,随便我们自己,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她已经在找纸和笔了。
那你知道怎么写读后感吗?”书确定已经看完了?”
知道,就是读完后的心里想法。”
哦!那你还是先把作业完成了再写吧!”事实上,我是想翻翻这本《孤独的小螃蟹》,因为我并不知道该怎么写,又怎么辅导她?她上小学后,曾经自己的疏忽,传递了错误的知识,被老师批评后,我们就尤为的谨慎,和她一起重新读书,这个状态一直持续着。
快到吃饭的时间了,我去她的房间发现她不在写作业?我有些发火,原来她在房间里,一直琢磨着写读后感,可是那本子上除了写了《孤独的小螃蟹》读后感外,就只有这本书非常有趣!”。
我看看手机上的信息,一长条的作业信息,我焦躁了起来!你就不能做完其他的作业再写这个吗?耽误时间!”
先去吃饭!吃完饭一起来写”我有些责备她。
饭后,在她的房间里我感觉自己吃的太饱了!
难道不要把重点放在孤独上吗?”我有些激动。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螃蟹有一个住在隔壁的朋友叫小青蟹,有一天小青蟹要离开,小螃蟹就感觉非常的孤独,然后它就去找新朋友,有小纸鸟、狮子、小乌龟等等。后来遇到了许多朋友,最后小青蟹还是回来了,小螃蟹感觉非常幸福快乐。
小螃蟹觉得孤独就去找了新朋友,帮助别人让自己不再孤独”我如是的说教中,多多却不知道怎么回应,她一脸懵懂的表情,我开始怀疑,二年级能写出怎样的读后感来。越发的激动,因为我越是这么说,在她的本子上依然写着这本书非常有趣!”
那这本书怎么就非常有趣了?”我开始质问起来!
多多最终被我说哭了,她妈妈进来疑问是什么情况,我有些恼火!
我不知道什么是孤独!”多多泣不成声。
孤独就是一个人,没有朋友。”她妈妈解释道。
是不是就像我这样?”多多的回答,我懵了有些答不上来。
小螃蟹一点也不孤独,它有许多朋友,每次遇到新的朋友都发生非常有趣的事情。”她的声音很小,我却听得非常清楚。
那你自己想想怎么写吧!按你自己的意思。”我的脸有些滚烫。
我独自出来,坐在沙发上,泡了一壶茶。
这本书,我只是粗略的翻了一下,我看到的确是孤独。我又怎么能写出好的读后感?我是在辅导她?
是不是就像我这样?”多多的这句话我冲击很大,自从上小学后,我们就围绕着学习,功课完成的怎样?古诗课文背完了没有?课外的练习、兴趣班。每周每周都绷的紧紧的,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确实平时也很少带她出去找朋友玩、去运动、去郊游,她不懂得什么叫孤独,却又如此的反问?心里有些许心酸。
这个周末,孩子完成了一篇读后感,书的名字叫做《孤独的小螃蟹》。是多多自己独立完成了,她说这本书非常有趣!小螃蟹有一个好朋友叫小青蟹,有一天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小螃蟹也深受启发,它也去外面看看,遇到了许多的朋友。它帮助一只纸鸟,让纸鸟自由飞,还帮助狮子剪头发,许多狮子都想让它剪,小螃蟹还非常勇敢在救小乌龟时扯断了一只大钳子。后来小青蟹回来了,小螃蟹知道它一定会回来,还想把自己认识的朋友介绍给小青蟹。”
最后呢?”我问。
小螃蟹不孤独,它有许多的朋友。”
我是说感想!”
这本书非常有趣!”
孩子的成长,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常常以成人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套上自己认为正确的逻辑,往往会有错误的反馈,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不应该过分的介入孩子的学习,所谓的辅导,可能起到的是反作用。孩子的思想没有那么多复杂,简单的感受表达出来就好。不焦躁,略微轻松的的学习环境,可能才是我们能提供最好的帮助,大人复杂的情绪反而负面影响了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