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立规矩”?记住这三个原则 如何给孩子订立规矩

你家孩子有没有出现过以下情况:

在饭桌上不好好吃饭,喜欢吃零食

不让他碰的东西,一定会去碰,甚至有时会盯着家长的脸犯错误”

让他刷牙、睡觉、吃饭,得到的回答一律是不,就不”

如何给孩子订立规矩

抢别人的玩具,甚至动手打人

如何给孩子订立规矩

沉迷电子设备,如手机、iPad

该睡觉都时候不睡觉反而大吵大闹

这些孩子给家长的感觉是:只要事情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就哭闹拒绝,甚至动手打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反抗情绪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

我们得承认,人类天生是有攻击性的,所有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有攻击行为。

2岁前的宝宝

一两岁的宝宝不太能理解别人的感受,会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

如何给孩子订立规矩

在这个时期,他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推或打任何阻碍他们的人。还有些孩子会保护自己的「地盘」而攻击「入侵者」。

3岁以后的孩子

三四岁以后,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理解别人的感受,但也可能表现出打人或者骂人等伤害别人的行为。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思维、自我控制,而孩子的前额叶远远没有发育成熟,还不能像大人那样「深思熟虑」,行事难免容易冲动。

另外,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嘴上说不清楚就会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就大发脾气。

如何给孩子订立规矩

所以孩子打人,大多数情况都不是有暴力倾向,家长们不用特别担心。

1、犯错时是给宝宝立规矩”的好时机

对于这一点,你可能很有共鸣,你也可能会感到疑惑:难道这些家长都不给孩子立规矩的吗?

说到立规矩”,有些家长认为,如果从小就给孩子制定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孩子会很束缚并且缺乏安全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正是需要解放天性”的时候,长大了自然就懂规矩了……

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会走路、说话、吃饭、穿衣……逐步完成一件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不当的行为”。

孩子的不当行为有的是在探索世界,有的是在探索父母的接受底线,还有的是因为认知能力有限而做错了……此时,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做出约束,帮助他形成规则感”,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2、爱”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对立的

我们身边的家长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溺爱孩子的,他们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应该无忧无虑肆无忌惮地玩耍,快乐的童年比立规矩什么的更重要。另一类是严格管教的:他们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教孩子就要从小开始。

这两种教育观点听起来都有道理,持有不同观点的家长也据理力争,认为自己做的对。但其实,爱孩子”和立规矩”并非只能二选一的单选题。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就是统一的。过度爱护孩子的家庭容易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会尊重他人;而管教过于严厉也容易让孩子变得过分谨小慎微、循规蹈矩。

很多关心孩子心理成长的父母都非常看重一个词安全感”殊不知,孩子安全感的构建,来源于父母的肯定和自我界限的感知,而不是来自溺爱和纵容。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

如何给孩子订立规矩

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

不放肆叫做规矩,

不活泼叫做呆板。

听起来很拗口,但理解起来却不难:比如牧牛场,周围用铁栅栏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人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就不得不干涉。不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里,却不准它吃草喝水,或是东奔西跑,如此就是呆板了。”

3、坚持原则+放手鼓励

宝宝的基本需要是要被满足的。但是当宝宝无度地要求买玩具、看电视、不断要吃零食而不吃饭、在幼儿园里攻击他人等行为出现的时候,就是在发送一个信号给父母——他没有建立好规则和界限。

家长们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最好采取坚持原则+放手鼓励的原则。

所谓坚持原则”是:在家里设置规则,孩子不该做的事情,坚持不让他做。坚持原则这一点要想实现,关键在于全家予以配合”,不能妈妈不让,转而找奶奶就可以,所有家长要保持一致。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玩手机,告诉孩子手机对眼睛有伤害,要有限制地玩,设定规则,比如一天可以玩30分钟-1小时的手机。除此之外,可以选择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运动或者户外活动,而非只是一味地玩手机。

如果出现打人的情况,要及时告知这样是不对的,首先要向对方道歉,其次给孩子讲明道理,如果情节严重还应给予惩罚,比如去墙角罚站半分钟等。刚开始可能比较难,会出现孩子哭闹、反抗惩罚等情况。这时候就是要坚持原则,温柔而坚定,不能妥协,让孩子明白哭闹打人等行为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所谓放手鼓励是:当孩子们之间玩耍时,如果没有出现严重的伤害性情况,建议家长不要干预孩子们的游戏,大胆地放手让他自己去解决与同伴之间的问题。比如孩子好动贪玩,这些本来不是什么问题,只要在安全范围内适度进行就好。但是当孩子做的事情超过了限度,比如在家里的墙壁上涂鸦、搞乱餐桌,家长们需要让孩子一起对事情进行承担。

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放手鼓励”的关键点便在于,让孩子学会面对错误,承担后果。未来,孩子做事便会逐渐三思而后行”。具体怎么办呢?绘本《我永远爱你》中的情节,很有启发。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立规矩”?记住这三个原则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做得特别好,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同时不忘强调: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要尽可能想办法恢复或弥补自己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应该鼓励孩子诚实,拿出勇气面对错误。

很多家长会说,我也会给孩子立规矩啊,但为什么总是不管用呢?家长可以反思下,是否有遵守立规矩的原则——温柔而坚定。

温柔,是指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生气,语气平和地给孩子说理。在管教孩子的同时让他感受到爱意。长期通过打骂育儿管教,只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低自尊心。

坚定,是指一旦制定好规矩,家长就不能随意妥协。

首先需要父母拥有规则意识

我们说,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和孩子的规则建立密不可分,孩子之所以难以养成好习惯,很可能是你在给他建立规则的方法有问题。

在陪伴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对我们的行为耳濡目染。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首先需要具备规则意识,这样才能在教育孩子、给孩子立规矩时才更有说服力。

让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

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立规矩,他并不能马上理解,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承担破坏这个规矩需要承担的后果。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就必须承担饿肚子的后果;如果上课忘记带课本,就必须承担被老师批评惩罚的后果……

让孩子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每个熊孩子身后都有熊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对孩子,我们可以接纳所有的感受,但要限制不当的行为。

我们给孩子立规矩,并不是为了控制孩子,而是让他们遵守规则,强化规则意识。

我们可以给孩子几个选择项,他们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才能在孩子拥有自主选择权的同时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