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为了避免孩子被班级里的坏学生影响,家长能做哪些事情? 孩子被坏同学影响了

儿子说班上有个特殊三人组,我问为什么特殊?儿子说,因为他们从不参加课外活动,也不在课上积极回答问题,有点另类。

听了儿子的话,竟然隐隐有些担心,孩子会不会被班上的坏学生”带跑偏呀?

为了避免孩子被班级里的坏学生影响,家长能做哪些事情?

我们做家长的都是这样,一方面担心孩子交不上朋友,一方面又怕被坏朋友”教坏,但孩子越大,却似乎越不希望父母插手他们的事。

孩子被坏同学影响了

不管是被同学恶作剧,还是跟好朋友相处产生矛盾,在他们看来,我们的很多处理方法,不但没有帮助,反而让事情更糟。

孩子慢慢长大,到了8、9岁,亲子关系逐渐被同龄关系取代,孩子受同龄人的影响也会超过父母的影响。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要退居二线”成为观察者和辅助者——很多时候只能旁观、尝试了解,然后提提建议。

这时,如果能够不动声色地为孩子的友谊助攻,既不会让孩子反感,又能为他日后的社交打下基础就很好了。

坏孩子

这样做的前提就是,我们要先接受和承认孩子的语言和文化。

比如,当我们发现孩子之间互相起外号,或者编一些恶搞儿歌,马上就如临大敌,认为孩子不懂礼貌。

其实,孩子有了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后,会开始玩一些语言上的打闹游戏,而不只限于肢体动作。

这实际上是为了炫耀和检验自己的力量,而且,比骂人”更温和、更安全。

成人会考虑礼貌,而孩子看重的是,谁在这种恶搞或者相互嘲弄的游戏中更有创造力,更幽默。能力强的人,就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提升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放下成人的价值观,尝试去理解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大本营

其次,利用好同伴压力”。我们都希望孩子跟好孩子”做朋友,也相信好孩子”会带来正向的影响,而坏孩子”可能会把孩子带坏”。

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种影响称为同伴压力”。同伴压力,并非是他人强制施加给孩子的,恰恰相反,它来自于每个孩子内心的渴望——渴望加入某个集体。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不让孩子靠近坏孩子那么简单。最可行的办法是,欢迎孩子的朋友,并把自己家作为大本营。

如果不能,孩子就没有地方招待朋友,那么他们可能会去其他一些缺乏监管的不良场所。在那里,团体规则说了算,在那里,敢出风头比发展友谊更加重要。

好孩子

最后,还可以用我们自己的交友模式影响孩子。

拿搬新家来说,地理优势是在孩子的友谊中很强的影响因素。如果我们能与附近的家长尽快熟悉,那孩子在社交方面也会适应得更快。

但要是一个新家庭不采取主动,可能就给邻居留下不太友好的印象。还有,我们对朋友是不是乐于奉献,是否愿意支持彼此的兴趣爱好,孩子也会模仿,并形成自己的交友模式。

同龄人

所以,当同龄人的影响逐渐超过父母,我们仍然可以做些重要的小事,来支持孩子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