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临产前的胎动是怎样的 临产前宝宝的胎动像是哆嗦、发抖的那种,怎么回事?

胎动是怎样的

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称为胎动。胎动是胎儿在子宫内情况良好的表现。正常妊娠18-20周,孕妇可以感到胎动,每小时3-5次,妊娠的周数越多,胎动越活跃,但妊娠的末期胎动减少。一般孕28-32周后胎动达到高峰,38周后胎动逐渐减少。胎动在上午8-12点比较均匀,下午2-3时最少,以后逐渐增多,晚上8-11时又增至最高。 胎动是了解胎儿在宫内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胎动可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胎动减少是胎儿宫内缺氧的一种信号。胎动减少常见于胎盘功能减弱、胎儿宫内慢性缺氧,是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指标。胎动完全停止后,24-48小时内胎心也会消失,因此孕妇要注意这一点,发生情况及时到医院,以免贻误抢救时机,但是胎动过频往往是胎动消失的前驱症状,也应予以重视。 孕妇从怀孕7个月就应该开始数胎动,这是孕妇在家中自我监测宫内胎儿安危情况的的最可行、最简单的的办法。胎动监测的办法:从妊娠七个月开始至临产前,每天早、中、晚各观察一小时,将三个小时的胎动总数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数。正常胎动数12小时内30次左右,若下降至20次以下,或每小时小于3次,说明胎儿宫内有异常,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临产前的胎动是怎样的

胎动是怎样的?

PART1 胎动的一般规律 什么时候开始能感觉到胎动? 胎动是指准妈妈感觉到腹中胎儿的活动。一般来说,在怀孕8周末时,母体内的胎儿就已经初具人形,包括四肢也有了雏形,但还没有活动能力。所以孕妇往往觉察不到,只有在B超下才能见到胎儿的活动,包括呼吸运动。 到了孕12周末,胎儿肢体基本发育完善,此时胎儿至少每13分钟就会有一次胎动。他们的小手、小脚、小脑袋还有小身体,都能在妈妈的子宫里活动自如,像个小精灵,开始慢慢感触外界的刺激,做出自己的反应。但这时的活动十分微弱,一般母体都难以察觉到。 直到孕16~20周时,胎儿四肢的活动力逐渐增强,孕妇才能感觉到胎儿在腹内的活动。经产妇大约在怀孕第16~18周便能感觉到胎动,初产妇则因为没有怀孕的经验,所以胎动初觉的时间会比较晚,大约在18~20周。开始时动作可能很轻,感觉起来像鱼在游泳或翅膀在舞动一般,常被误以为是消化不良、胀气或饥饿,但那种特殊的感觉,会给准妈妈带来相当大的震惊和喜悦:宝宝在肚子里活动了!如果到怀孕5个月还没有感觉到胎动,就需要去医院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了。 孕期中的胎动变化 在整个孕期中,胎动的变化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再从多到少。有报道称,孕18周时,胎儿每天大小运动平均206次;到孕28~32周时达到高峰,每天可达570次:自32周之后,胎儿逐渐占据子宫的空间,其运动明显受到限制。虽然受到限制,偶尔还是会发出用力的一击。当胎儿的头部撞在骨盆底的肌肉时,你会突然觉得被重重一击。 胎儿除了为锻炼及协调成长中的肌肉而运动外,还会可能正在变换姿势,或因你的坐姿或站姿令他感到不适而移动。当然,也许宝宝只是想换个位置以方便自己快乐地吸吮手指头呢。 到分娩前期,胎动减少至每天280次左右,这是因为晚期羊水减少,胎儿活动空间缩小,以及胎头下降到骨盆之故。不过,准妈妈并非对胎儿的每次活动都能感受得到,只有胎儿活动持续20秒以上才较易被察觉,轻微的活动是感觉不出来的。因此,实际上在白天12个小时内,准妈妈能感觉到的通常只有30~50次左右。 胎儿在母亲腹中活动的姿势是多种多样的,他会举手、踢足、伸腿、扭屁股、上下窜动、左右摇摆等等。 胎儿的活动还有一定的规律,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测定会有不同。通常上午8~12时胎动比较均匀;清晨、午后2~3时,胎动最少;晚上6~10时,胎动最为频繁。同时,胎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口向,如果孕妇服用了镇静安眠药物,或吸烟后,胎动次数会减少;相反,孕妇情绪激动、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或触摸孕妇的腹壁,都会刺激胎儿,使胎动次数增多,强度增大。当然,不同的胎儿个体间存在差异,有的胎儿比较“活泼”,而有的胎儿却显得“安静”些。只要孕妇掌握了自己孩子胎动的规律,就能估计自己的宝宝活动是否正常。 PART2 准妈妈自测胎动 胎动反映胎儿情况: 胎儿在妈妈子宫里的活动,是反映胎儿发育状况、营养状况以及胎儿健康状态的一种客观表现。正常的胎动表示胎盘功能良好,输送给胎儿的氧气充足,胎儿生长发育正常。这是胎儿告诉妈妈的平安信号;同样,通过异常的胎动,胎儿向妈妈传递着他正遭遇的危险。 孕妇坚持每天自己计算胎动的次数,感觉它的强度,可以以此来判断腹中胎儿的状况,在胎儿出现异常胎动时,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就医,以减少胎死腹中的机率。 测算胎动的具体方法那么,要如何得知胎动正不正常呢?从妊娠七个月开始至临产前,孕妇每天早、中、晚各观察一小时,一定要定时,不要想什么时候计数就计数,也不是想计数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那种想起来就计数,忘了就算数,有空就多计数几分钟,下一次有事时就少计数几分钟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从胎儿开始动作到动作停止记录为一次,将三个小时的胎动总数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数。正常胎动数12小时内30次左右,若下降至20次以下,或每小时小于3次,说明胎儿宫内有异常,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如果每日3次计数有困难,可在每日临睡前1小时计数1次,应大于3次,将每日的数字记录下来,在产前检查时给检查医生看。 在测量胎动时,孕妇宜取左侧卧位,环境要安静,思想要集中,为了避免误差,每感到胎动1次取硬币或钮扣等物品作筹码代替计数。 PART3 当胎动异常时 通过胎动可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当胎儿在子宫内缺氧时,比如过期妊娠、胎盘老化、胎盘血管栓塞或钙化,使胎盘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或脐带受压,脐带缠绕胎儿颈部或体部,脐带打结等都可以造成胎儿缺血、缺氧。 在于宫里的胎儿,当他开始缺氧时,会烦躁不安,通过激烈的胎动向妈妈发出求救信号,这时,剧烈的胎动往往会使孕妇感到不适甚至难以忍受。如果缺氧持续得不到缓解,情况继续恶化,胎儿精疲力竭,胎动次数就会逐渐减少,强度逐渐减弱,最终完全消失。通常胎动完全停止后24~48小时内胎心也会消失。如果发现自己的宝宝不动了,可以拍拍肚子,让宝宝醒醒,或喝点热饮料(增加肠蠕动,给宝宝一些外部刺激)。如果这样还是没有恢复胎动,或者1~2小时都不动1次,就得赶快到医院,请产科医生查查宝宝怎么了,千万不可大意,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临产前的胎动是怎样的

临产前宝宝的胎动像是哆嗦、发抖的那种,怎么回事?

您好,这种胎动应该是入盆的时候震动所给您的感受,如果持续这种感觉而且比之前还动得频繁就要注意是不是宝宝缺氧了,建议去医院做个胎监看看,祝您生个健康的宝宝!

临产前的胎动是怎样的

临产前的症状

当预产期渐渐接近,您的心情是否如同当年的我一般,既欢喜又有些许焦虑?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又从事多年产科护理工作,「生产」这个亘古以来每一个母亲都历经过的惊心动魄的时刻,每天都在我的周遭发生,当一个女人几乎用尽所有的力气,靠她自己的身体及意志力生下她的孩子,身为陪伴的护士,除了赞叹,还是赞叹。

但是当照顾到因为产痛而惊惶失措的产妇时,就让我深深觉得,生产就如同哺喂母奶一般,是过度文明的社会中,女人失传的经验!女性落失的能力!所以我想面对生产,女性除了等待,还需要准备。然而在待产的过程中,到底会历经些什么?又应该怎么做才能顺利生产呢?

风吹草动!

什么时候该到医院待产?
根据研究,因为对产兆的不确定及无法掌握正确入院时机,平均一对夫妻入院待产前有2至3次徒劳往返医院,因尚未达到入院标准而被赶回家的经验。孕妇不仅因路程奔波过度消耗体力,同时也因而睡眠不足或没有好好进食而弄得精疲力竭;等到真正产痛开始,真正需要运用体力及耐力来面对时,反而像泄了气的皮球,无法忍受正常生产过程的阵痛。因此了解产兆及入院时机,适度休息进食及保存精力,心情尽可能放松,不要过早进入备战状态是生产成功的初步。

如何判别产兆及入院时机呢?以下就一般产妇在分娩开始之前常碰到的状况及因应方法加以介绍:
一、现血
在子宫开始收缩前24至48小时,通常产妇会发现有混杂些许黏稠黏液的血状的分泌物由阴道流出,这是因为子宫颈变软、变薄时子宫颈黏液塞流出所致。
虽是即将分娩的征兆,但不代表立刻要生产,若现血的量不多于月经第二天的量,还不需入院;但反之若有多量出血,且出血是鲜血状者则需立刻入院。

风吹草动!
什么时候该到医院待产?如何判别产兆及入院时机呢?以下就一般产妇在分娩开始之前常碰到的状况及因应方法加以介绍:

二、阵痛
在真正阵痛开始之前1、2周、数天甚至数小时前,孕妇会经验到一种不规则、间歇性的子宫收缩,这种收缩不会伴随子宫颈的扩张与变薄,又称为「假性阵痛」。
「假性阵痛」有时强度增强,也可能规则的10至20分出现一次收缩,造成孕妇疼痛不适,但持续一阵子后疼痛的强度及频率又会改善,这常使产妇不确定是否即将分娩而焦虑不已,将所有的精神专注于疼痛上不得歇息。
所以当您开始感到腹部阵痛收缩时,可以计算一次阵痛到下一次阵痛的时间,计算其频率,如果间隔时间很长,约10至20分一次,在走动或休息后又会改善者,通常是假痛,并不需立即到医院。

真阵痛开始才真正进入产程,它会造成子宫颈逐渐扩张和变薄,和假阵痛的区别是:真阵痛的疼痛强度是越来越强,疼痛持续的时间是越来越久,每一次阵痛间隔的时间会越来越短,不会因为走动而减轻。
从真阵痛开始至子宫颈扩张3至4公分称为潜伏期,初产妇平均需6.4小时,不超过20小时,经产妇平均4.8小时,不超过14小时。
因为目前大部份医院均是要子宫颈扩张3至4公分(1指半至两指)以上才办理入院,所以就算真阵痛发生,要到入院还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此时您需利用阵痛间歇期找时间休息,让全身放松储备体力,若体力可以则可散步,累了就休息。但依我的经验并不鼓励此时爬楼梯,因为那太耗费力气且常使产妇疲累不堪,通常医师会建议,初产妇当阵痛密集到3到5分钟一次,经产妇当有规则阵痛,则可到医院待产。

假痛是很常见的也很难和真阵痛区分,有时唯一可以分辨真痛及假痛的方法是评估子宫颈的扩张程度,如果您真的无法确认,则可到医院请医师帮您做内诊以确认子宫颈是否扩张,如果进展未达入院程度,您也不需因而感到挫折或难为情,入院环境多较吵杂,在初期回家好好休息及进食是比较正确的做法。

三、破水
破水是因为包围胎儿及羊水的羊膜破裂所致,通常会突然有大量的透明水状物由阴道流出,孕妇感觉无法控制它的流出,而感到相当惊慌,其实破水也是正常的产兆之一,此时您需减少走动尽快到达医院,最好能平躺休息,接受医护人员的照护是保障安全的做法。

怀孕分娩的先兆是什么样的。

在生产前的7至14日,孕妇会感觉胎儿似乎在急速下降,尿频,腰部酸软慵悚,肚子发胀,有不规则的子宫收缩,排出的分泌液中掺有少许的血丝,胎动变少等情况。在这些情况中,明显变化的是,子宫之不规则收缩程度加强,有时每10至15分钟便可感受到。总之,只要有胶状的分泌液和出血,便是接近分娩的征兆。

怀孕分娩的先兆是什么样的。

在生产前的7至14日,孕妇会感觉胎儿似乎在急速下降,尿频,腰部酸软慵悚,肚子发胀,有不规则的子宫收缩,排出的分泌液中掺有少许的血丝,胎动变少等情况。在这些情况中,明显变化的是,子宫之不规则收缩程度加强,有时每10至15分钟便可感受到。总之,只要有胶状的分泌液和出血,便是接近分娩的征兆。

孕妇在临产前身体有什么反应?

孕妇临产前症状一:在临产前的1-2天,会有少量的血性粘液从阴道流出,也就是常说的见红。这是因为子宫收缩,宝宝的头开始下坠入盆,胎膜和子宫壁逐渐分离摩擦就会引起血管破裂而出血。红色或是褐色的粘稠液体,或是分泌物中的血丝。一般见红发生于分娩前的1-2天,但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也会在见红后的几天甚至一周后才开始分娩,所以此时要多注意观察它的形状,颜色、量等再作判断。   孕妇临产前症状二:阵痛,开始时一天数次阵痛,持续时间约30秒,随着临产的越来越近,阵痛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如果每隔10-15分1次,就应该立刻住院,如果有破水现象应平躺入院。   孕妇临产前症状三:破水,孕妇此时就会感到有热的液体持续性从阴道流出,不能够控制,液体为无色透明,是因为子宫强而有力的收缩,子宫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加,子宫口开大,头部下降,引起胎膜破裂,阴道流出羊水,这时离降生已经不远了。出现破水后孕妇一定要平躺入院。   了解孕妇临产前有什么症状后,细心观察掌握孕妇临产前的症状有哪些,就能够做好产前准备,同时孕妇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恐惧和紧张,以保证母子平安,顺利分娩。

孕妇分娩前的征兆

娩开始前,常有一些先兆症状(称为“临产先兆”)。这是胎儿向你发出的一连串“信号”,这些你都可以感觉到的。

  1、子宫底下降:初产妇到了临产前两周左右,子宫底会下降,这时孕妇会觉得上腹部轻松起来,呼吸会变得比前一阵子舒畅,胃部受压的不适感觉减轻了许多,饭量也会随之增加一些。

  2、下腹部有受压迫的一种感觉:由于胎儿下降,分娩时即将先露出的部分,已经降到骨盆入口处,因此出现下腹部坠胀,并且出现压迫膀胱的现象。这时你会感到腰酸腿痛,走路不方便,出现尿频。

  3、见红:妊娠最后几周,子宫颈分泌物增加,孕妇自觉白带增多。正常子宫颈的分泌物为黏稠的液体,平时在宫颈形成黏液栓,能防止细菌侵入子宫腔内,妊娠期这种分泌物更多,而且更黏稠。

  随着子宫规律地收缩,这种黏液栓随着分娩开始的宫缩而排出;又由于子宫内口胎膜与宫壁的分离,有少量出血。这种出血与子宫黏液栓混合,自阴道排出,称为见红。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兆。如果出血量大于平时的月经量,就应当考虑是否有异常情况,可能是胎盘早剥,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4、腹部有规律的阵痛:一般疼痛持续30秒,间隔10分钟。以后疼痛时间逐渐延长,间隔时间缩短,称为规律阵痛。

  5、破水:阴道流出羊水,俗称“破水”。因为子宫强而有力的收缩,子宫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加,子宫口开大,胎儿头部下降,引起胎膜破裂,从孕妇的阴道流出羊水,这时离胎儿降生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