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入冬了,疫情依旧猖獗。
就在前两天,河北辛集传来消息:本轮病例近半数是中小学生。
确诊的58例病例中,有27例是中小学生。 这个比例,已经超过前段时间福建莆田未成年人的确诊率。
一想到这些孩子,见证了疫情的爆发,如今成为了疫情的受害者,不禁令人感到心痛。
或许他们也会想念,疫情前的自己多自由自在,想去哪里想干什么,完全不受约束。
然而现在,他们每天出门的随身物品多了一样口罩”,还时时被提醒戴好不要随便摘下来。
这块长方、薄薄的防护工具,保障着他们的安全,但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特别是这两个问题,令不少家长担忧!
戴口罩运动会猝死?
还记得吗?
去年4月份,连续发生三起学生猝死事件:
14日,温州一名初三学生跑1500米长跑时,突然倒地死亡;
24日,周口一名15岁学生上体育课围操场跑了几圈,途中突然晕倒,后诊治无效死亡;
30日,长沙一名中学生体考1000米测试,跑步时发生意外猝死。
据媒体报道,这三名学生的死疑跟戴口罩剧烈运动有关。
随后,多地发通知紧急叫停体育课戴口罩。
难道,戴口罩运动会增加猝死风险?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有这个可能性。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药学及放射学教授苏珊·霍普金斯在参与相关实验研究后强调: 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戴着口罩运动。
例外可能是患有严重的心肺疾病的人和未成年人,对他们而言,任何额外的呼吸阻力或轻微的血气变化都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因此足以影响其运动能力。”
韩国延世大学的研究人员也表示: 未成年人……心脏系统的代偿能力不如正常人,所以戴口罩运动风险更高,易发生猝死等严重危及生命的情况。”
因为材质等原因,戴口罩会导致孩子氧气吸入不及时,增加呼吸时憋气的感受。 特别是进行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增加,耗氧量也会增加,这时胸闷难受的感觉会更强烈。
有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隐患。
孩子体质不过关,如果选的口罩不透气,呼吸阻力大,只会徒增健康风险。到最后,口罩”反倒成了打垮孩子的帮凶。
戴口罩会影响社交吗?
身边一位宝妈这样分享自己的担忧:发现儿子越来越笨了。
疫情前,还能带儿子到小区里和别人玩。
现在每个孩子外出都习惯戴口罩,不允许群体聚集,和其他同龄人互动少了很多。
没什么交流机会,能露出来的只剩下眼睛。
有时候看他戴着口罩,根本判断不了他心里在想什么,开心?害羞?难受?还是愤怒…… 包括他,对外界的反应明显没之前那么及时、敏感。
跟同龄人的互动变少了,甚至对别人想表达什么都感到无比困惑。真怕他以后没办法和别人正常沟通,变得木讷呆滞……
除了这位妈妈,相信不少父母已经开始意识到戴口罩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影响。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情绪推断”。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能力,指的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脸部表情、言语、肢体动作、所处情境等有意或无意的线索,去判断并理解他人情绪。 人脸,作为其中一项识别途径,被遮住了一半,传递出来的信息就不再完整了。
研究表明,直到14岁左右,孩子仍在发展脸部识别能力。
如果长时间都存在脸部信息缺失,孩子将很难真正读懂别人的情绪,在建立关系时,认知障碍会阻碍信任的发展。
就像一位外国爸爸说的那样: 儿子到了新学校,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根本听不清楚新同学在说什么,也不确定别人是否能听到他的话。 午饭时,身边的同学全都摘下口罩,他发现根本无法判断大家都在想什么。”
即便孩子对情绪的类别有基本的认知,也能从眼部区域推断出大部分的情绪信息。 但德国班贝克大学的Carhon教授通过一个实验明确指出:
(注:向被试者随机展示了12张不同面孔所表现的6种表情,包括愤怒-angry,厌恶-disgusted,恐惧-fearful,快乐-happy,中性-neutral,悲伤-sad,这些人脸分别以戴不戴口罩作区分。)
口罩下的情绪,除了恐惧和中性之外,其他类型被识别出来的可能性会降低。
可见,疫情给孩子带来的除了自由度的影响,还有心理社会发展的潜在障碍。 这些问题,不容小觑。
口罩遮住的是现在,而不是孩子美好的未来
眼看新冠疫情即将走进第三个年头,什么时候能够摘下口罩,至今仍没有确切说法。既然它已经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考虑的,应该是减少它的负面影响,让它遮住的是现在,而不是孩子美好的未来。
借用《兰海说成长》中的一句话:孩子的成长,对于我们每个成年人来说,都是最大的挑战——挑战的不仅是我们的耐心,还有我们的眼界。”
面对我们的口罩一代”,父母的眼界需要一点点被打开,做好这三个防护”:
第一,给孩子一个好身体,比吃什么更重要。
有人说,多运动=好身体。 深以为然。 姚明接受采访疫情期间孩子还要锻炼吗”时明确表示: 会要求孩子参加至少一项体育活动。
其中的首要原因就是锻炼孩子的身体。
体育锻炼强化孩子的心脏,肌肉,提升机体的免疫力,为孩子抵御病毒提供多一层一层。
在户外,可以和孩子进行简单的体育项目,比如跑步,打羽毛球等等; 如果是居家防疫,也可以找一处空地,做下肢跳跃运动,不仅能达到锻炼的效果,还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一举两得。 让孩子站起来,运动起来。 毕竟,孩子拼到最后,靠的是体力。
第二,积极和孩子互动,补偿他的心理匮乏。
国际知名女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在疫情爆发后,需要和家里6个孩子一起生活。 虽然很不容易,但她还是尽心尽力陪伴每一个孩子,陪孩子们聊天,吃饭。
就连老大的头发,也是她主动帮忙修剪。
正是这样的朝夕相对,用心陪伴和交流,孩子们了解她更多的不同面,彼此的关系更加融洽。
疫情既是灾难,也是契机。
很多父母和孩子拥有更多相处的时间,那么就请好好利用起来,跟孩子积极互动。 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习更多的社交技巧,同时也弥补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交缺失。 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父母在他身边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意义远超想象。
第三,强大孩子的内心,提升他的心理韧度。
上个月,一封写给抗疫爸爸的信火了。
爸爸,您已经十几天没回家了,我和妹妹还有妈妈都很想您,我猜您也想我们了吧?” 这些天每当我想您的时候我就给您打电话。您要么直接挂断,要么就说一句:‘爸爸一会忙完给你回电话。’那一刻我还有点生气!可当妈妈告诉我,你和你的同事们在没日没夜的工作时,我又很心疼……” 信中,儿子并没有掩饰自己内心的不满,但在妈妈的引导下,他很快又放下了,进而写了这封信送给爸爸,并给予前线和爸爸一样的叔叔阿姨们最由衷的致敬。 看,这的是的情中孩子该有的心态。
病毒肆虐,很多人的生活节奏都被打乱,去哪儿不能去哪儿都受到约束。 然而抱怨、不满、气愤根本无济于事,只会让自己的心态失去平衡。
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少一些吐槽、发牢骚;反而要借这个机会,让孩子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每一个突如其来的变化: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如何正视疾病和死亡,对大自然和生活充满敬畏之心。
不把成人世界的焦虑感传递给孩子,而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现实,不断调适自己,强大自己,提升心理韧度。 我想,这是身为父母最大的自觉吧!
做了父母多年,愈发意识到: 灾难永远都会在到想到到的时刻降临,未来这个世界会变得怎么样,没人说得准!
但既然成了父母,总要为自己的孩子负责,不断学习、提升和转化自己。
美国作家艾默生说了: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收到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我们的孩子,已经无法避免成为口罩一代”。那么就请用高质量的爱和陪伴、正确的引导和示范。,融入到这个特别的时代。
作者简介:哎呀妈,多平台签约作者,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师,愿用自己的心和笔,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教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的